2014年10月20日,本刊編輯接到了一個杭州打來的電話,對方在電話中激動地說:“朱飛姐姐,我已經(jīng)找到了爸爸媽媽,他們看到了《知音》雜志的報道和我相認,太感謝你們了!”打電話的人名叫余依娜。本刊曾在2014年8月月末版以《親情以痛吻我,“月亮的孩子尋找狠心父母”》為題,報道了年僅24歲卻已經(jīng)獲得殘奧會冠軍的白化病女孩余依娜,尋找18年前拋棄她的親生父母的故事。
文章刊發(fā)后,很快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在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知音》讀者的積極參與下,從2014年7月至10月初,余依娜先后到了數(shù)以萬計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發(fā)給她的尋親反饋信息。2014年10月2日,余依娜接到一個安徽亳州的電話,電話里的中年女人自稱叫金傳敏,她哭著說自己是余依娜的媽媽,而且準確地說出了余依娜的出生年月和體貌特征。10月1 2 日,志愿者采集了金傳敏的DNA樣本送往中國尋親人員數(shù)據(jù)庫進行比對,10月14日檢驗結(jié)果公布:金傳敏與余依娜在生物學的直系親屬關(guān)系概率為99%,她就是余依娜的母親!
1 0 月1 6 日,北京。在眾多《知音》熱心讀者的幫助下,余依娜和分別18載的生母金傳敏相見。這一次她緊緊地抱住了母親再也不放開:“媽媽,我總算找到你了,別丟下我,我想你!”金傳敏摟著女兒,撫摸著她的頭發(fā):“媽媽對不起,對不起你……”
隨著母女相認,塵封18年的往事終于被慢慢揭開:余依娜原名田濰坊,1996年,余依娜的媽媽金傳敏和父親田克容狠心將患有白化病的女兒三次丟棄在杭州市汽車東站。坐上回家火車的田克容后悔了,他不顧危險從火車窗戶里跳下
來,回到原地尋找,可此時余依娜剛剛被帶到街道派出所,從此父女倆天各一方。回到亳州老家,丟棄女兒的負罪感讓他從此精神恍惚,夫妻倆近10萬元的錢被合伙人騙光,田克容從此借酒澆愁,幾年后患肝癌去世。臨終前,他囑咐妻子,一定要找到女兒,向她說聲“女兒,爸爸對不起你”。而今,余依娜的姐姐已經(jīng)結(jié)婚生子,成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弟弟在寧波從事汽修工作。多年來,金傳敏一直都沒有放棄尋找女兒,可憑借一家之力,希望渺茫。1 0 月1 日,就在她常年訂閱的《知音》雜志中,她看到這篇報道,從第一眼看到依娜的照片開始,她就認定這是自己的女兒,于是,就出現(xiàn)本文開頭的一幕。
在后續(xù)的聯(lián)系中,金傳敏激動地對本刊編輯說:“謝謝《知音》,給了我一個贖罪的機會,完成了依娜爸爸的遺愿,以后我還要繼續(xù)訂閱!”
同時由于《知音》雜志的報道,余依娜自強不息的事跡得到了遠在寧夏的馬俊德老先生的關(guān)注。馬俊德,全國綠化獎?wù)芦@得者,多年來和老伴兒一起在賀蘭山東麓從事生態(tài)建設(shè)。他看了《知音》雜志的報道后,輾轉(zhuǎn)找到余依娜,盛情邀請她來銀川與自己一道做封山育林的公益項目。余依娜深深知道,所有的榮譽都是轉(zhuǎn)瞬即逝的,在自己長大成人之后,必須有一份為之奮斗的事業(yè)。就像曾經(jīng)給過她所有關(guān)愛的公益慈善機構(gòu)一樣,她這棵已經(jīng)成材的小樹如今也要辭別父母朋友,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依娜是不幸的,因為她從小就失去了父母的關(guān)愛,品嘗了人世間最疼痛的骨肉離別;而依娜又是幸運的,她在眾多好心人的幫助下超越自我奮力拼搏,正欲張開翅膀,帶著夢想自由的飛翔。依娜即將遠行,她的人生會在祖國的大西北翻開嶄新的一頁,讓我們一起為她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