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杰 孫梅雪
7歲開始自學畫恐龍,21歲時他的作品《遠古翔獸復原圖》刊登在英國《自然》雜志上,這是該雜志第一次使用中國人繪制的古生物復原圖作為封面。作者趙闖,那時是大二學生,沒有經過任何美術專業(yè)學習,對于恐龍是發(fā)自內心地熱愛。
如今29歲的趙闖,是國內唯一把復原恐龍圖當成職業(yè)的畫家,他的同行在全球少之又少。截至目前,他已經創(chuàng)作了超過1000種古生物化石的生物形象復原作品?!翱赡芩腥嗽谛r候都喜歡過恐龍,而我把畫恐龍當作一生的職業(yè)?!壁w闖說。
不久前,趙闖的科學畫展在北京中國古動物館舉辦。他用繪畫和雕塑等藝術作品,再現了億萬年前的世界。恐龍、翼龍、史前水棲爬行動物、古哺乳動物等生命形象在他的筆下復活,其形象之生動,色彩之艷麗,讓觀者嘆為觀止。滿臉絡腮胡子的他,也被賦予了“科學藝術家”的稱謂。
從小喜歡畫畫,對動物名字特別敏感
上學之前,趙闖對海洋動物非常癡迷,“就像畫《清明上河圖》似的”,從家養(yǎng)的金魚畫到河塘里的鯽魚、草魚、鯉魚,深海中的鯊魚,把他自己認識的海洋動物全都畫個遍。他告訴記者:“我對動物的名字特別敏感,但是記人名很費勁,小時候還不識字,姥鯊的姥字很難寫,但是我看一眼就記住了,特征我也記住了?!壁w闖回憶童年的時候很是開心。
《十萬個為什么》讓趙闖知道,原來恐龍是真實存在的大型動物,他開始翻閱各種與恐龍有關的圖書。這個較真兒的小男孩把看到的恐龍圖和文字介紹一一對照。有一次,他看到兩幅圖片中霸王龍的腳趾數目不同,就特地去查文字資料,之后拿鉛筆修改。
為了把恐龍畫得真實,趙闖特地辦了一張沈陽圖書館的借書卡,一有課余時間,他就去圖書館看關于恐龍的書,一邊看一邊做筆記。他當時就有一個想法,一定要寫一本關于中國恐龍的書。他說:“我還記得當時看到一本關于恐龍的科普書,那上面說中國恐龍有36種,現在我知道書上說的其實是36屬(屬比種范圍要大),但當時我還沒有種、屬的概念,就認為我應該畫36張恐龍圖。”
那段時間,趙闖下課后就去查資料,只要看到一只自己沒見過的產自中國的恐龍,就把產地、特征、年代等信息記下來。最后趙闖共畫了36幅恐龍圖,用紙板精裝,還把文字部分留出來,讓班里寫字好的同學幫忙抄上去。趙闖將這本自制的圖冊起名為《中國的恐龍》,到現在還保留在家中。他說:“雖然現在看來拼湊得很亂,也沒有種、屬分類,但是當時特別自豪。如果書里面沒有復原圖,我就憑自己的印象畫,比如只要書里提到它是素食類,后背上有凸起,我就覺得可能是劍龍的樣子。”就這樣,趙闖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恐龍作品。
繪畫是一種語言
2004年,趙闖面臨高考,但直到考前半年,他才知道原來大學還有美術專業(yè)。之前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美術訓練的他,沒有經過考前突擊,僅僅跟著一位開畫館的師傅學了一個月后,就開始匆匆參加全國各地院校的考試。
幸運的是,趙闖由于從小練習畫畫,有良好的繪畫功底,他報考的東北大學、魯迅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的考試成績都很不錯。這時趙闖犯了難,繪畫是自己喜歡的專業(yè),但是東北大學是知名985高校,猶豫之后,趙闖選擇到東北大學學習平面設計專業(yè)。
他認為,繪畫的確需要學習一些技法,但是主要在于自己的練習,就像武術、樂器一樣需要基本功。老師領進門,修行靠自身。“知識的吸收是最重要的。”趙闖說,“我覺得在美術學院我的思維會受限制,事實證明我是正確的,在東北大學我涉獵了很多方面的知識,思維開闊了很多?!?/p>
大學期間,趙闖修過心理學、生命進化學、物理學。在之后的繪畫中,他輕而易舉地將理論物理學、高等數學中的一些簡單理論應用在美術題材中。他說:“繪畫對我來說是一種語言,是一種表達形式,我想說的最重要,我可以用繪畫的形式來表達物理和心理的想法?!?/p>
以嚴謹的態(tài)度繪制恐龍
大一下學期,趙闖第一次接觸數碼美術,每天他回到寢室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查恐龍的資料。這時,他意識到真正的繪畫不像小時候那么簡單,比如要畫一只霸王龍的油畫,需要清楚地知道霸王龍的手指有幾根骨節(jié)。他開始瀏覽專業(yè)機構網站,下載專業(yè)的論文,從圖片到模型一點一點地研究。在很多情況下,為了弄清一個知識點,趙闖必須要去瀏覽英文網站,這就需要查大量相關的專業(yè)英文詞匯,甚至到最后查到的學名可能是拉丁文。那段時間他畫了大量的恐龍素描和手繪作品,繪畫越來越嚴謹,也懂得去看真正的化石。
經過持續(xù)研究,趙闖對每一種恐龍漸漸了解熟悉,知識積累得越來越多,古生物的規(guī)則在頭腦中一點點成型。他繪制的恐龍圖在學校論壇里廣受歡迎,在學校漸漸有了名氣。
趙闖更加有信心了,他把自己繪制的特暴龍、靈龍的彩鉛以及素描作品,發(fā)布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客戶網站上面,引起了專家的注意。
200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邀請趙闖合作繪制遠古翔獸的復原圖。對趙闖來說,這是第一次繪制具有嚴謹科學性的恐龍復原圖。經過直接跟專家反復溝通,兩個星期后趙闖完成了草稿。2006年12月,趙闖繪制的遠古翔獸復原圖發(fā)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這幅圖配合一篇關于帶翼膜的哺乳動物化石的研究論文,將飛行哺乳動物的歷史提前了至少7000萬年。
談起繪制的過程,趙闖說:“我畫了無數的手稿,圖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片葉子,我都仔細研究過?!?/p>
把“恐龍”當作職業(yè)
大學畢業(yè)后,趙闖進入一家出版社工作,同時認識了他現在的合作伙伴——科學童話作家楊楊。趙闖負責畫圖,楊楊負責寫文章,他們合作出版了《恐龍專家》系列10冊、《古生物畫報》系列5冊、科學藝術品《星空》等作品。
2009年,趙闖和楊楊成立了“啄木鳥科學小組”,發(fā)起了“達爾文計劃-生命美術工程”,聯合全球多位著名科學家,參與古生物化石生物形象的復原。這也是人類社會首次針對地球上已經消失的生命系統的一次大規(guī)模科學藝術實踐。項目啟動幾年來,完成了500多種古生物的精確復原,大量作品發(fā)表在包括英國《自然》雜志、美國《科學》雜志等著名期刊,出版了數十種科普圖書,舉辦了多次科普展覽,引起科學界的廣泛關注。
在國外,極少有專門從事繪制恐龍復原圖的人,用趙闖的話說:“這不是養(yǎng)人的行業(yè),正常來說,很難靠這個工作謀生。”
現在,趙闖每天一睡醒就來到工作室,一般會工作到凌晨,有時候回到家里還會繼續(xù)工作,他自嘲地說:“做恐龍復原工作讓人著迷,我已經停不下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