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峰
欄目編輯:趙正國
更不該“心罰”
☉韓曉峰
我剛當指導員時,有幾個戰(zhàn)士因違反紀律被機關(guān)通報了,在進行批評教育后,我要求那幾個戰(zhàn)士“把事情和家里說說,并讓家人給我打電話,不然明天罰抄條令一百遍”。剛回辦公室不久,戰(zhàn)士小李怯怯地站在辦公室門口喊“報告”,讓他進來后,才得知他是孤兒,從小由爺爺奶奶養(yǎng)大,爺爺奶奶對他的期望特別高,不想讓他們知道自己在部隊犯了錯誤,寧愿接受抄條令一百遍的懲罰。對于小李的情況,我從連長那了解了一些,于是我答應(yīng)了小李的請求。小李走后,我仔細回味批評他們幾個時的那句話,雖然看上去我沒有直接的“體罰”戰(zhàn)士,可是,這毫無教育藝術(shù)可言的情緒化的話語是在“心罰”戰(zhàn)士啊。細想一下,戰(zhàn)士在我批評后的一段時間里將會經(jīng)歷怎樣的心理煎熬??!
我們從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方式來感悟一些道理。陶行知先生在擔任小學校長時,看到一位學生用泥塊砸另外的同學,就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學后到辦公室去。放學后,陶先生來到辦公室時,那位學生早已等在那里。先生沒有批評他,反而掏出一顆糖給他,說:“你按時到,我遲到了,獎給你?!苯又壬痔统鲆活w糖,說:“我制止你用泥塊打人,你立即住手,我應(yīng)該獎勵你?!睂W生疑惑萬分地接過糖。先生又掏出第三顆糖,說:“根據(jù)我的了解,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你有正義感,這顆糖也是獎給你的?!边@時,學生激動得流下眼淚,說:“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自己的同學……”陶先生笑了,又掏出第四顆糖:“這顆糖獎給你,是因為你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好啦,我的糖給完了,我們的談話也完了?!碧招兄八膲K糖”的故事是一次經(jīng)典的思想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心靈在撫慰中反省、成長。
成功的教育方式,是領(lǐng)悟“良言”的妙用。這“四塊糖”已不是單純的四顆糖果,而是尊重和理解之糖、信任和支持之糖、寬容和體貼之糖、賞識和鼓勵之糖。與其相比,社會上出現(xiàn)的“棍棒之下出才子”“紅校服”“綠領(lǐng)巾”等事件,以及我那種“疾風驟雨”式,表面上看比體罰文明的“心罰”手段,帶來的傷害絕不會比體罰小。從某種程度上講,可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孟子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為抓思想政治工作的我們,是否真正以“幼吾幼”之心去呵護每一名戰(zhàn)士?能否做到給家長打電話不都是為了告戰(zhàn)士的狀?與戰(zhàn)士談話時能否換位替戰(zhàn)士著想?能否隨時隨地用好這“四塊糖”,去感染戰(zhàn)士,教育戰(zhàn)士,使之勇改錯誤,努力進???
學然后知困,知困后反思,反思然后善用,能自強也。
【作者系65653部隊政治處干事】
·思想修養(yǎng)·
欄目編輯:趙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