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決定,是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工程。在這項工程中,領導干部對自身應該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準確的定位能夠促使領導干部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不斷修煉自身內功,進而適應各項改革發(fā)展的具體要求。
對待利益要無私
改革改的是社會發(fā)展中的不利因素。而社會發(fā)展中不利因素多體現(xiàn)在維護小集團私利上。特別是當前,我國改革已經(jīng)進入攻堅區(qū)、深水區(qū),所受的阻礙更大。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站公布的腐敗案例中,領導干部的涉腐主要表現(xiàn)在小集團中獲得利益巨大化?!耙皇ё愠汕Ч藕蓿倩仡^已百年身”。領導干部必須時刻警示自己,把職權當特權、用公權換私利,熱衷追逐個人利益或小集團利益這種思想和做法要不得,必定為老百姓所不容,也難逃黨紀國法的制裁。在對待利益上,領導干部必須無私,不僅僅是不占有小集團所給予的各種私利,更表現(xiàn)在不利用手中的權力去維護這種私利,要對自己的權力地位自警、自省、自律和自礪。這“四自”來源的基礎應該是:思想道德的修養(yǎng)、黨性的修養(yǎng),以及執(zhí)政中思想境界的恢弘、寬廣、光明和坦蕩。
要帶頭講誠信
改革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在這項工程中,領導干部是率領人民進行改革的引導者。因此,必須帶頭講誠信,這是領導干部應該具備的一個基本素養(yǎng),同時也是應該具有的基本道德。
領導干部在領導活動中,應該是被信任者。這種被信任的程度取決于施信于人數(shù)量的多寡和程度的大小。在領導活動中能否獲得信任,一看領導干部在執(zhí)政上能否為政以公,在做事上能否任事以勇,在協(xié)調上能否待人以誠,在廉潔上能否律己以廉;二看在領導活動中能否多民主、少猜忌,多授權、少獨斷,能否以發(fā)揮集體的智慧與力量為主,用寬大的胸懷容納與消弭彼此之間的差異,使組織成員都能夠樂于進行深度的合作;三看是否善于傾聽,接受不同的意見,能否欣賞成績,不求全責備,能否團結整體,促進組織共同進步。
改革中要能吃苦
在這里所談的吃苦,不是身體力行的下田勞動,不是追求吃“憶苦飯”,而是能否在改革的潮頭上挺立、能否在市場搶灘中明辨、能否面對金錢美色的誘惑而給予足夠的抵御。要不怕吃苦,只有這樣,才能夠感悟人生的價值與作為領導的價值所在;才能夠磨礪思想、積累精神財富、鍛造堅強果敢的意志;才能有效迅速地豐富閱歷、修煉品德、升華境界。
古往今來,為官者“不患無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自古修德者,都以“苦”為樂,這種“苦”是一種清苦,是不以物質享樂為根本,享受的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世界。
當領導干部不被信任,失去人心之時,是國家將亡之時。自古以來那些崩潰的帝國、覆滅的王朝、執(zhí)政黨的下臺,都是與當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踐德相關,都是與當權者作風不正、腐敗盛行、失去人心相關。所以領導干部的立德極其重要,而能夠吃苦則是立德的重要基礎。
遇到事情能包容
改革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在改革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有順有逆,有好有壞。在這種復雜的環(huán)境下,包容性就是領導干部的重要素養(yǎng),因為包容要求領導干部對組織中的一切進行包容,能夠“海納百川”。這種包容指的是既包容積極的好的因素,又要包容消極的不好的因素。事情發(fā)生了,領導干部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能夠挽救的及時挽救,挽救不了的,將損失降低到最低,積極穩(wěn)妥善后。有些領導干部在遇到負面事件時盛氣凌人,表面上看似乎是眼里不揉沙子,而實質是沒把組織成員看在眼里;而有些領導干部則是以激勵為手段、以包容為形式獲得組織成員的擁護,并在組織成員中產(chǎn)生較大影響力,進而獲得組織成員的追隨。
包容是領導干部的重要素養(yǎng),有了包容,組織成員才會在工作中挺身而出、勇?lián)厝?、迎難而上;有了包容組織才能多走順路,領導干部才不會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要善于協(xié)調并達到和諧
改革是改舊有的東西,因此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不合時宜的不和諧因素。領導干部處于組織的中間狀態(tài),需要與系統(tǒng)周圍的所有人、事物進行聯(lián)系,協(xié)調好人與事物,就能將工作做到最佳狀態(tài)。協(xié)調得不好,工作不僅完不成,還可能造成各種各樣的失誤甚至困境,給組織的形象、政府的形象、黨的形象造成負面影響。而協(xié)調得好與壞,既能表現(xiàn)領導干部的能力,又能展現(xiàn)領導干部的素養(yǎng),因為協(xié)調不論是對上還是平行,抑或是對下,都需要領導干部的親和力與做人的低姿態(tài),否則協(xié)調不會成功。這種協(xié)調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諧。
領導干部應該成為組織和諧的締造者。一個組織如果達不到和諧的狀態(tài),這個組織就不會有戰(zhàn)斗力,領導者就不會有影響力,任何目標都不可能實現(xiàn)。從廣度來說,我們的國家達不到和諧的狀態(tài),全面深化改革就難以實現(xiàn)。從狹義來說,和諧是領導干部不論面對什么樣的復雜局面,都能夠尊重組織成員,創(chuàng)造出和諧的氛圍,這也是和諧組織能夠順心順意共事的重要基礎。
要敢于擔當、敢于負責
全面深化改革是整個中國干部隊伍的任務。在這個任務中,領導干部如何在工作中完成改革所賦予的重任,如何在改革的大勢中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都體現(xiàn)著領導干部是否有擔當,有責任地去做事。習近平同志就曾說:“要拎著烏紗帽干事,不要捂著烏紗帽做官?!?/p>
領導干部要有擔當,是由其責任意識與責任素質所決定的。能擔當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品德,是一種具有高尚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因為只有具有胸懷大我之利,而不計小我之險的領導干部,才能表現(xiàn)出超常的大智大勇,拋開個人利益,胸懷全局作出大決策,創(chuàng)造大業(yè)績。
在領導干部決策的實施環(huán)節(jié)中,擔當又體現(xiàn)著時間和效率,體現(xiàn)為速度和機遇。如果沒有擔當,就沒有決策,就做不到搶前拍板,政策性文件也就不能夠搶前簽發(fā),項目就達不到搶前落地,再好的設想也就不可能搶前轉化為具體的業(yè)績?;诖?,在選拔任用干部上,要求干部不僅要人品好、能力強、作風正,還要具有敢于擔當?shù)木瘢矣谪撠煹囊庾R。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所面對的是瞬息萬變的發(fā)展形勢,很多有突破性的工作都沒有現(xiàn)成的實例可循,需要探索前進,如果總是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怕?lián)熑?,就不可能有?chuàng)新,更不可能有業(yè)績。
總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勢中,領導干部是改革洪流的引領者,沒有領導干部的引領,改革的總體方向就會出現(xiàn)偏差甚至逆向。因此,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干部的作用十分重要,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期,領導干部能否做到以上六個方面十分關鍵。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領導科學教研部
(責編/梁曉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