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延婷
(蘇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
利用超微粉碎技術制備參茸片
沈延婷
(蘇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參考中國藥典中有關參茸片的十三種方劑,通過文獻資料分析,在中醫(yī)藥理論的指導下,自擬處方,根據處方功能主治和處方中藥物性質,確定制備工藝,應用現代制藥技術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制成服用方便、吸收較快的參茸納米片劑。重點對西洋參、鹿茸、沉香等三味藥材利用球磨機進行超微粉碎,研究較佳工藝,使粉末達納米級,經掃描顯微鏡觀察,細胞經破壁后,胞內有效成分充分暴露出來,而其它十一味藥由萬能粉碎機普通粉碎。壓片后經質量檢查,各項指標均符合中國藥典的有關規(guī)定。由此預測,該制劑體內吸收度良好,可能具有較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應用前景。研究結果表明:制備工藝科學、可行、合理,成品性質穩(wěn)定。
超微粉碎 ;參茸片;制備工藝
中草藥是我國的傳統(tǒng)藥物,古老的加工方法延續(xù)了幾千年。由于缺少先進的加工手段,很多藥物的生物利用度低下,藥效難以發(fā)揮。同固體西藥類似,藥物的擴散釋放速度正比于擴散面積,因此需要對原料進行有效的超細粉碎從而達到微粒細化、細胞壁與成分分離的目的。超微粉碎是近年來迅速發(fā)展起來的一項高新技術,即以植物類藥材細胞破壁為目的進行粉碎。細胞經破壁后,胞內有效成分可充分暴露出來,提高藥物的釋放速度和釋放量。該技術在中藥生產中已顯露出特有的優(yōu)勢。
處方來源:參茸固本片為《中國藥典》收載方,為補氣養(yǎng)血劑,臨床應用多年,療效較好。藥物組成:西洋參、鹿茸、當歸、牡丹皮、枸杞子、茯苓、五味子、澤瀉、熟地黃、杜仲、菟絲子、白芍、沉香。功能主治:補氣養(yǎng)血,用于治療氣血兩虧、諸虛百損、耳鳴目眩、四肢倦怠等癥。
處方分析:西洋參味甘辛,性涼,無毒。對肺火旺、咳嗽、多痰、精神虛弱、失血(各種出血)、心身疲勞、精神不安等有治療作用。西洋參歸心、肺、腎經,可益肺陰、清虛火、養(yǎng)肺生津?,F代研究表明其含人參皂甙、樹脂、揮發(fā)油等,有較強的強壯作用和鎮(zhèn)靜作用。鹿茸為血肉有情之品,味甘咸,性溫,入肝、腎二經,功主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侗静萁浭琛份d:“鹿茸,稟純陽之質,含生發(fā)之氣”“腎虛有火者不宜用,以其偏于補陽也”?!侗静菥V目》載曰:“生精補髓、養(yǎng)血益陽、強健筋骨。”當歸補氣活血,調經止,潤腸通便;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枸杞子益補肝腎、益精明目;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守心;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澤瀉利小血、清濕熱;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安胎;菟絲子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白芍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經、斂陰止汗;沉香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
2.1 實驗研究流程
西洋參、鹿茸、當歸、牡丹皮、枸杞子、茯苓、五味子、澤瀉、熟地黃、杜仲、菟絲子、白芍、沉香分別用萬能粉碎機粉碎,過100目篩,球磨機分別粉碎西洋參、鹿茸、沉香各175min,轉速355r/min,所得微粉末混勻后直接壓片,質量檢查。
2.2 超微粉碎工藝流程
2.2.1 工藝流程相關設備與儀器 萬能粉碎機(FW80型);普通電子顯微鏡;變頻行星式球磨機(南京科析實驗儀器設備廠);透射電子顯微鏡(Philips);掃描電子顯微鏡(Philips)。
2.2.2 超微粉碎實驗操作流程 將藥材凈制干燥并用萬能粉碎機初步粉碎后備用(西洋參過100目,鹿茸過20目),稱取適量藥粉放置球磨罐中,設置轉速及時間,開啟球磨機。
2.2.3 球磨機粉碎最佳工藝參數篩選 取適量沉香、鹿茸、西洋參,考察球磨機粉碎的最佳工藝參數,改變投料量和轉速,以收粉率和粉末粒度為指標進行考察,通過考察可見,沉香、西洋參、鹿茸利用球磨機粉碎成納米級微粉從工藝上看是可行的,在轉速為355r/min,時間為175min時,西洋參和鹿茸干法粉碎效果較好,納米級程度較高。在轉速為255r/min,時間為80 min時,沉香濕法粉碎所得粉末粒度已達納米級。
2.3 成形工藝考察
2.3.1 劑型選擇 中藥片劑指藥物細粉或提取物與適宜的賦形劑混合,經加工壓制而成圓形或其他形式的片狀劑型,供內服和外用。與中藥其他常用劑型相比,片劑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一般情況下片劑的溶出速率及生物利用度較丸劑好;②劑量準確,片劑內藥物含量差異較??;③質量穩(wěn)定,片劑為干燥固體,且某些易氧化變質及潮解的藥物可借包衣加以保護,光線、空氣、水分等對其影響較??;④攜帶、運輸、服用較方便;⑤機械化生產,產量大,成本低,“衛(wèi)生標準”也容易達到。但片劑也有不少的缺點,如:片劑中藥物的溶出速率較散劑及膠囊劑慢,其生物利用度稍差。本實驗主要利用超微細粉碎法制備片劑,提高藥物生物利用度。
2.3.2 輔料篩選 輔料量的比例組合對成品指標的影響較大,這是工藝優(yōu)化的重點之一。片劑常用輔料包括五大類:稀釋劑、潤濕劑、粘合劑、崩解劑、潤滑劑。根據主藥的性質,添加輔料。本實驗首先試制添加輔料乳糖的參茸片,結果發(fā)現崩解時限過長,達61min,遠遠超過藥典所規(guī)定限度,再次試驗,考慮不添加任何輔料,結果所制成的片劑可壓性好,可塑性強,各項指標完全符合規(guī)定,故本試驗未加任何輔料。
2.4 壓片
2.4.1 制劑處方 西洋參粉4g、鹿茸粉2.7g、當歸1.5g、牡丹皮0.8g、枸杞子1g、茯苓1g、五味子0.75g、澤瀉0.6g、熟地黃1g、杜仲1g、菟絲子1g、白芍1.2g、 沉香1g。以上原料共制成30片。
2.4.2 成型工藝 由處方工藝條件篩選出的有關數據計算片重及片數,按干顆??傊赜嬎闫兀浩?(干顆??傊?輔料重)/預定應壓片數。全方共計20.55g,壓制30片,平均每片重約0.685g,每日3次,每次2片。
2.4.3 制法及工藝流程 將所有藥材分別用萬能粉碎機打成粗粉后備用(鹿茸過20目篩,其他均過100目篩),稱取適量藥粉放置球磨罐中,設置轉速355r/min,時間175min,開啟球磨機,粉碎完成所得粉末,混勻,壓片,即得。
3.1 外觀性狀
本品表面色澤均勻,有光澤,無雜斑雜物。
3.2 重量差異
按片劑項重量差異方法檢查,結果見表1。
表1 參茸片重量差異檢查結果 (n=20)
結論:片重差異未超過±5%,符合藥典規(guī)定。
3.3 硬度
用片劑四用儀測定,每次測定6片,求出平均值,結果見表2。
表2 參茸片硬度檢查結果 (n=20)
結論:能承受30~40N的壓力,符合規(guī)定。
3.4 脆碎度
表3 參茸片脆碎度檢查結果 (n=20)
結論:按脆碎度檢查方法測定,符合相關要求。
3.5 水分含量測定
按水分含量法檢查,計算含水量,經測定,含水量為2.80%,符合要求。
3.6 崩解時限檢查
按崩解時限檢查法項下方法檢查,結果見表4。
表4 崩解時限檢查結果 (n=20)
據藥典規(guī)定,藥材原粉片各片均應在30min內全部崩解;浸膏片、半浸膏片、糖衣片應在1h內全部崩解。隨機挑選的六個樣品崩解時限均在規(guī)定范圍內,符合要求。
根據處方功能主治和處方中藥物的性質,運用現代超微粉碎技術,對參茸片的制備工藝、處方標準進行了初步研究,結果顯示本品各項指標均合格。研究結果表明,本品制備工藝可行,質量可控,成品質量穩(wěn)定。
近年來,超微粉碎技術在中藥粉碎中的應用日趨增多,應用氣流粉碎、超聲粉碎、球磨機粉碎等現代超細微加工技術,粉碎速度快,且在粉碎同時就進行了分級,可將傳統(tǒng)粉碎工藝得到的中心粒徑為150~200目(75μm以下)的粉末,提高到5~10μm以下,而在該細度下,一般藥材細胞的破壁率為95%,其中的有效成分直接暴露出來,藥材成分的溶出和起效更加迅速安全。同時整個粉碎過程在密閉狀態(tài)下進行,減少了藥物被微生物污染的機會。球磨機粉碎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使藥材內容物暴露出來,比表面積增加,藥物能較好地分散、溶解在胃腸液里且與胃腸黏膜接觸面積增大,可加快其在體內的溶解、吸收速度,提高其吸收量,從而大大提高生物利用度,減少使用劑量。制成微粉納米片,服用方便,耗材少,成本低,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本研究采用超微粉碎技術對西洋參和鹿茸進行粉碎,隨細度提高,細胞、導管粉碎程度增加,破壁率越高,細胞內有效成分充分暴露出來,顯微鏡觀察顯示有很大的不同。經萬能粉碎機普通粉碎,用電子顯微鏡觀察,西洋參可見較多類圓形大小不均的淀粉粒,鹿茸可見散在角化棱形細胞,而經球磨機粉碎后,西洋參可見大量大小較均勻淀粉粒,及許多破碎散在粒子,僅有極少量完整細胞。
掃描電鏡觀察,大部分細胞已破碎,除極少量小粒徑淀粉粒、油室以及被細小化的草酸鈣結晶可顯現外,其他各特征顯微組織(如導管、木纖維、木栓細胞)均沒有完整結構,混合在一起不能分辨,只能觀察到細胞碎片,且各種成分在粉碎的同時,均勻混合,分散性較好。
透射電鏡觀察西洋參粉末,可見小顆粒團聚成大顆粒,是因粒子粉碎至納米級,總表面積增大,表面能增大,而粒子有降低表面能的趨勢,降低表面積,所以發(fā)生自動聚集現象。
本實驗處方中雖未加任何輔料,卻提高了每片中的藥效成分含量,減少服用劑量,服用方便,從病人角度考慮,更具人性化。此外,超微細粉制劑還存在減少劑量,降低成本,使各成分均勻化,提高藥用效果,利于保留生物活性,提高藥效,易成型,便于應用,污染小,產品衛(wèi)生質量高等優(yōu)點。
[1] 魏·吳普等述,清·孫顯衍,孫馮翼輯.神農本草經[M].上海:商務印書館,1995.
[2] 馬春霞.人參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8,6(10):13-14.
[3] 羅剛,陳立庭,周晶,等.超微粉碎技術在中藥研究中的應用[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1,26(2):108-112.
[4] 侯世祥.中藥新制劑成型性研究思路與方法[J].中國中藥雜志,2000,25(1):4-5.
(責任編輯:魏 曉)
2014-06-17
沈延婷(1983-),女,江蘇省蘇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臨床新型應用與家庭用藥指導。
R283.6
A
1673-2197(2014)19-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