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道:去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在印尼國會演講時提出,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您的視角來看,中國應如何獲得東盟各國的響應,共同推動這項倡議的落實?
馬明強: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jīng)貿(mào)往來,市場空間巨大,互補性很強。從金融危機以來雙方貿(mào)易依然保持強勁增長就可以看出來。當然,從中國的需求而言,也需要繼續(xù)加強對外開放,從生產(chǎn)國向貿(mào)易國轉(zhuǎn)型。因此,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提法很宏大,需要遠見和魄力。
對于下一步如何推進,我認為中國還需加大宣傳,消除東盟國家的疑慮和不安。海上的互動互通,實際上就是為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mào)易進一步消除壁壘,進一步提供便利化,實現(xiàn)合作共贏、平等互利。
中國提出要與東盟建立利益共同體,最直接的表述就是要努力實現(xiàn)中國與東盟的一體化,才能迎接經(jīng)濟全球化的挑戰(zhàn)。將海上絲綢之路與區(qū)域一體化聯(lián)系起來,才能更好地利于東盟國家的理解與認可。
一個具體的例子就是,當年朱镕基總理就建立自貿(mào)區(qū)向新加坡做工作,稱自貿(mào)區(qū)建設是共贏,必須讓東盟獲利,這才讓新加坡放棄疑慮,并向其他東盟國家表示,中國都做這樣的表態(tài)了,我們還擔心什么呢?這讓新加坡總理記憶深刻。所以要讓東盟國家相信,中國確確實實是為雙方關系好。
中國報道:中國與東盟之間具有天然的地緣親近關系,但除了當?shù)厝A人,似乎我們對這些國家的認識并不是很深?
馬明強:其實,中國對東南亞國家不是很了解,相互了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特別是與這些國家的主體民族,如印尼的爪哇人、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與這些人的交往是不夠的,他們對中國文字看不懂,只能從西方的文章來了解中國,這不是容易誤解更深么,因此這些人是最需要做工作的。同時,中國企業(yè)要是能夠跟這些人打成一片,將會發(fā)現(xiàn)無限的商機。
中國報道:中國與東盟加強交往還需深入,您認為有哪種合適的切入方式?
馬明強:文化走出去,特別是推動中國的一流文化走出去,當然這需要大投入。今年也是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在1月2日,中國就組織了中央民族歌舞團去柬埔寨、越南等地演出,一下子在當?shù)匾鹆宿Z動效果,不少國家的政要都表示沒見過這么高層次的演出。另外,結合中馬建交40周年,5月23日,中國也準備聯(lián)合東方歌舞團一起去馬來西亞進行演出。
同時,我認為,宣傳中國文化,不僅要在華人圈子做宣傳,還應多向當?shù)厣鐣黧w民族做宣傳。這樣也才能真正促進雙方的認識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