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廠自供電系統(tǒng)隨著主體工程擴建而不斷擴容。擴容后原系統(tǒng)中的220kV和110kV GIS開關的分斷能力必須經過嚴格的校驗。如果系統(tǒng)短路電流中的直流分量超標,將導致開關無法及時切斷故障點,甚至可能擴大故障范圍。
【關鍵詞】供電系統(tǒng);GIS開關;短路電流;交流分量;直流分量
一、前言
華東地區(qū)某鋼廠始建于上世紀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后經過一、二、三期工程的建設,形成了年產1600萬噸鋼的規(guī)模。配套的供電系統(tǒng)由一期系統(tǒng)(包括二期,以下同)和三期系統(tǒng)組成,主要電壓等級有220kV、110kV、10kV、3kV等。一期系統(tǒng)1982年投運,三期系統(tǒng)1996年投運。當前,一期系統(tǒng)、三期系統(tǒng)各變電所負荷均已接近滿載,變電所內可擴建、改造的場地非常有限。另外,因華東電力系統(tǒng)不斷發(fā)展、擴大,接入市電電網220kV系統(tǒng)PCC點短路電流已遠大于40kA(實際已近50kA),一受電變電所220kV GIS開關已不適應短路電流要求,在三期工程時,已由31.5kA經改造后達40kA,無法實現再增容;如實施就地更新改造,其周期長、安全可靠性差。
原有供電系統(tǒng)單線系統(tǒng)圖參見附圖1。
在鋼廠的建設之初,鑒于鋼廠負荷巨大,且其自身安全生產的要求高,同時為減輕對整個市電電網的負荷壓力,合理平衡鋼廠內部各類煤氣、蒸汽等動力資源,與主體煉鋼、軋鋼工程配套,先后建設了1-3#摻燒高爐煤氣的350 MW/臺燃煤發(fā)電機組和1臺全燒高爐煤氣的159 MW CCPP發(fā)電機組。到本世紀初,鋼廠的最大計算負荷約為120萬kW,基本與其自發(fā)電能力相當。
本世紀初,公司制定了新一輪的發(fā)展規(guī)劃,將總鋼產能提升到1800萬噸,且大幅提高了高附加值產品的比例。為此,相應增加了近50萬kW的用電負荷。要實現所有新增負荷高安全可靠性的供電,原有系統(tǒng)容量已無法滿足要求,必須進行擴容改造。系統(tǒng)擴容后原系統(tǒng)中的220kV和110kV SF6 GIS的分斷能力是否能適應改造后系統(tǒng)的短路容量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因為,一旦發(fā)生短路故障,若GIS開關不能針對性地將故障點從系統(tǒng)中及時切除,將給供電系統(tǒng)及整個鋼廠的安全運行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擴容方案的設計不僅要兼顧原有電力系統(tǒng)設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須統(tǒng)籌兼顧鋼廠現有用電設備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和預留未來發(fā)展的合理配置。
經過反復多次技術經濟比較,方案方才基本確定,即增建三受電變電所和新設一臺摻燒高爐煤氣的350 MW 4#發(fā)電機組。三受電變電所的220kV電源,由原送一受電變電所的三回220kV架空電源線倒入,而一受電變電所則改由三受電變電所供電;原一受電變電所220kV GIS拆除,其兩臺主變壓器接線方式改為線路變壓器組;新增4#發(fā)電機接入二受電變電所。
初步確定的擴容改造系統(tǒng)主接線圖見附圖2。
該方案技術上是否切實可行,關鍵就取決于在最大運行方式下系統(tǒng)的短路容量是否超過了原有設備的能力;若超過,則原有設備如何以最小的改動來適應新系統(tǒng)的運行要求。
二、短路容量計算
在前期方案比較時進行的初步計算基礎上,需針對確定的方案再次進行短路電流的計算,以便校核現有設備的能力并確定新增設備的額定容量。在著手短路電流計算前,經過反復研討、簡化,最終確立了以下幾個前提條件:
鋼廠負荷中,所有同步電機按照故障時一半容量處于發(fā)電狀態(tài)進行計算。
鋼廠10kV及以下電壓等級、容量在1000kW以下的異步電動機多達數千臺,在220kV和110kV系統(tǒng)故障時其反饋電流不計入。主要有鑒于這些異步機與短路點之間的電氣距離至少經過一次變壓,其短路電流對故障點貢獻衰減非常快,因而可忽略不計。
原有發(fā)電機機組(含高爐余壓發(fā)電、干熄焦CDQ發(fā)電)、大型同步機(如高爐鼓風機、制氧機等)的電氣參數按照原系統(tǒng)條件,不做調整;但6#制氧機從二受電變電所改自三受電變電所供電;新增其他負荷按區(qū)域分配;4#發(fā)電機的升壓變壓器阻抗比原3套機組適當提高,以降低系統(tǒng)短路容量,暫定18%。
原系統(tǒng)中的220kV和110kV SF6 GIS設定的開斷動作時間為70 mS。若校驗通不過,則可考慮適當延長至90mS。
系統(tǒng)的運行方式:最大方式考慮廠內發(fā)電機、同步電動機、異步電動機全部投入運行,三受電變電所和二受電變電所間的220kV聯絡線運行。
華東電力系統(tǒng)的最大運行方式由電力公司確定為:在新建某電廠2臺100MW燃機投產后(2006~2007年)且給鋼廠供電的區(qū)域變電所為單片運行時,系統(tǒng)對鋼廠提供的短路電流為邊界條件(即220kV電網側最大短路容量,值為19000MVA,遠景分片運行后將降低)。
計算最大方式下二受電和三受電變電所220kV母線及一受電變電所、二受變電所、中央變電所、2軋鋼變電所和三受電變電所110kV母線短路電流及分支電流;
計算在0秒、0.041秒、0.07秒、0.09秒,∞秒時各短路電流的交流和直流分量。遠景大方式計算各級母線0秒交流周期分量(包含分支電流)。
三、設備能力的校核
鋼廠原供電系統(tǒng)設備的分段能力如下:
一受電220kV和110kV GIS、中央變和二軋鋼變的110kV GIS以及二受電的110kV GIS開關的開斷能力均為40KA,二受電220kV GIS開關的開斷能力為50KA。
根據日本電氣學會JEC-181(國際電工學會IEC也有類似的規(guī)定)的有關規(guī)定,高壓斷路器的斷流容量用切斷短路電流的交流分量有效值來表示;同時,由于短路電流中含有直流分量,因而在核算開關能力時還需考慮直流分量的限制,這種限制用直流分量的百分比表示,具體為:
直流分量%=短路電流中的直流分量/*交流分量
而開關將短路電流從系統(tǒng)中切除的時間只能發(fā)生在每隔半個周波、短路電流中交流分量過零點的時刻。在開關開斷的時刻,短路電流中的直流分量只有小于某個限值,才能在第一次交流分量過零點時成功熄弧,從而將短路點從系統(tǒng)中切除。
若超過該限值,則開關在分斷時將無法熄弧,從而可能引起重復拉狐、系統(tǒng)故障電壓振動上升,最終將導致設備絕緣經受很大的考驗甚至被擊穿。
GIS開關切斷短路電流的時間是指在過電流保護繼電器動作后,開關的動觸頭離開靜觸頭的時間(一般稱為開極時間)與燃弧時間(交流分量過零點時熄?。┲?。
開關本身的動作時間在設備制作完成后就完全確定了。鋼廠原有一期供電系統(tǒng)中的220kV和110kV GIS基本為3周波(按照50Hz的系統(tǒng)頻率,加上過電流保護速斷繼電器的動作時間10mS,對應于短路電流計算表中的0.07秒),而三期系統(tǒng)中的二受電和二軋鋼變?yōu)?周波開斷時間(對應于短路電流計算表中的0.04秒)。當然,任何設備的額定能力在設計、制造時都留有20%左右的裕量,比如2周波GIS的實際開斷直流分量的能力在型式實驗時基本多在57%以上。
根據前述短路電流計算結果和設備的分斷能力,鋼廠擴容后,原有系統(tǒng)中的220kV和110kV GIS開斷能力校驗結果如下: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通過新建三受電變電所,將原一受電變電所的220kV電源轉接到三受電,調高4#發(fā)電機的升壓變壓器短路阻抗后,原鋼廠內高壓供電系統(tǒng)設備的分斷容量基本在設備的能力范圍之內;個別系統(tǒng)的設備若不能滿足要求,則可通過適當延后開關的開斷時點來達成。
根據短路電流計算的結果,最終選定三受電變電所新增220kV和110kV GIS的額定短路電流開斷能力分別為50KA和40KA。
四、結論與建議
高壓系統(tǒng)220kV和110kV GIS的開斷能力是一個綜合指標,不但要看短路電流中交流分量,還要校驗其中的直流分量。
任何一個制造型企業(yè),其發(fā)展的歷程基本都是從一個相對小的規(guī)模起步,經過幾年的生產運行后,會不斷擴大規(guī)模。這一點應該在建廠初期就要做好長遠規(guī)劃,最起碼在可能的地域范圍內對未來總體布局要有基本藍圖。配套的公用工程也應隨之做系統(tǒng)的安排。自供電系統(tǒng)中設備功能規(guī)格的確定必須要留有一定的裕量,即便因其所引起的投資增加過大而一時無法考慮,則也應設法給后期留有改造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