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鼓室內(nèi)注射普米克令舒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 87 耳) 例分泌性中耳炎隨機分成對照組(n =30, 43 耳) 和治療組 (n =30,44 耳) ,對照組行鼓室穿刺抽液,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再鼓室內(nèi)注入普米克令舒。結(jié)果治療結(jié)束后復診發(fā)現(xiàn),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7%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 0. 05) 。結(jié)論鼓室內(nèi)注射普米克令舒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療效顯著,有廣闊應用前景。
關鍵詞:分泌性中耳炎; 鼓室注射; 布地奈德
分泌性中耳炎( Secretory otit is media, SOM) 是以傳導性聾及鼓室積液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癥性疾病, 目前其治療方式主要有手術治療、藥物、微波照射治療等方法且療效相差較大[1-2]。傳統(tǒng)的鼓膜切開置管, 不僅操作復雜,而且患者費用高,痛苦大, 不易接受, 近年來單純鼓室穿刺術作為常用的治療手段, 但臨床效果往往不穩(wěn)定[3] 。我院對分泌性中耳炎 患者采用鼓膜穿刺術聯(lián)合普米克令舒鼓室內(nèi)注射治療, 取得較滿意的臨床療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0~2012來我科就診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87耳),其中 男35 例(47耳), 女25 例(40耳), 年齡14 ~ 60歲, 病程1個月 ~ 3年不等,全部患者病史中均有聽力下降和耳憋脹、耳悶或耳嗚主訴, 局部檢查見鼓膜呈橙黃色(圖1),部分患者鼓膜有液平線或氣泡。各耳均行鼓膜穿刺抽液有積液抽出,并排除鼻腔、鼻咽部、中耳占位性病變者。純音聽閾測定呈傳導性耳聾, 語言頻率( 0. 5、1、2 KH z) 氣導平均聽閾15~ 40 dB,聲導抗檢查呈B型或C 型曲線, 聲反射消失。將60 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 例,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 患者患耳面朝醫(yī)生,采用端坐位。將患者外耳道進行消毒后,在鼓膜前下方使用1 ml 的針筒( 連接5 號消毒長針頭) 進針,慢慢抽吸積液,盡量抽出鼓室內(nèi)積液。治療組:在手術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在抽出鼓室積液后再向鼓室內(nèi)緩慢注入普米克令舒1ml。注藥后囑患者頭部偏向一側(cè),按壓耳屏患者感覺咽部有藥液流出為止,外耳道口留置消毒干棉球30min 后取出。兩組患者穿刺后同時口服抗生素, 桃金娘油;并用達芬霖噴鼻1 w并觀察治療效果[1]( 治愈、有效、無效, 總有效率= ( 治愈+ 有效) / 總例數(shù)100%) 及藥物不良反應。
1. 3 療效標準治愈: 耳悶、耳鳴等臨床癥狀消失,聽力恢復至正常,純音聽力檢測:正常; 聲導抗檢查: 鼓室壓力圖為A 型曲線; 有效: 耳悶、耳鳴等臨床癥狀減輕,聽力較前好轉(zhuǎn),但未達正常; 聲導抗檢查: 鼓室壓力圖為As型曲線,峰值較正常偏低; 無效: 耳悶、耳鳴等臨床癥狀無改善,聽力較前無提高,各項檢查無改善[4]。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取SPSS 13. 0 統(tǒng)計軟件, 計數(shù)資料應用χ2 檢驗, P< 0. 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兩組患者進行隨訪8 個月~ 1年, 平均( 10) 個月; 治療組: 治愈15 例(鼓室內(nèi)積液完全消失如圖2)( 25 耳) ,有效14例( 18 耳) ,無效1 例( 1 耳) ,總有效率96.7%。對照組: 治愈10例( 17 耳) ,有效11 例( 15 耳) ,無效9 例( 11耳) ,總有效率70%,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總有效率有顯著性差異(χ2=6.982 , P< 0. 05) , 見表1; 兩組均無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治療后兩組患者均無鼓膜穿孔、中耳感染等并發(fā)癥。
3討論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的一種常見病, 也是引起患者聽力下降的常見原因之一, 但其病因復雜,主要包括咽鼓管功能障礙、細菌和病毒感染、免疫反應、環(huán)境因素等[1,5],其中, 咽鼓管功能障礙是目前認為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以清除中耳積液、改善中耳通氣功能、去除病因為原則。鼓膜穿刺抽液是目前運用較為廣泛的方法。
普米克令舒是一種不含鹵素的局部抗炎糖皮質(zhì)激素,其主要成分為布地奈德,在通過鼓膜穿刺抽液給藥后,它其中含有的顆粒形狀大小適中的懸浮粒,可直接在中耳腔內(nèi)發(fā)揮抗炎作用,從而能更有效的減輕咽鼓管黏膜水腫,減少滲出液,促進鼓室積液的吸收,使水腫、變形的咽鼓管盡早恢復正常。它還能增強咽鼓管及中耳腔的抗炎、抗缺氧功能,從而更有效改善中耳的氣體交換效率,恢復中耳損傷,促進聽力恢復[6]。在炎癥后期還可抑制毛細血管和纖維母細胞的增生, 延緩肉芽組織生成, 防止粘連及瘢痕形成。既往有報道在鼓膜穿刺后,行鼓室內(nèi)注射地塞米松,由于藥物吸收快,藥效作用時間短, 往往需要作反復注射,且其親脂性低,全身副作用大,而本研究采用普米克令舒,其在全身性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的化學結(jié)構(gòu)中加入了低親脂性集團,使其具有起效快的特點。它具有的獨特的特異性局部酯化反應,能使它在細胞內(nèi)可與脂肪酸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布地奈德酯,后者沒有生物活性,但能在脂肪酸的作用下慢慢水解,重新釋放出布地奈德發(fā)揮其治療作用,從而使其在局部的滯留時間延長,減少了給藥次數(shù),且其治療量在全身的生物活性低[7]。另外,研究表明,普米克令舒與糖皮質(zhì)激素受體的親和力約為以往使用的地塞米松的10倍,局部抗炎作用約是其1000倍[8]。本研究將普米克令舒鼓室內(nèi)注射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由此證明, 鼓室內(nèi)注入普米克令舒對于減少中耳積液、改善耳內(nèi)阻塞感及提高患耳聽力確有顯著療效。
綜上所述, 鼓室注射普米克令舒治療分泌性中耳炎, 安全有效、療效持久,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奕,周松. 標準桃金娘油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系統(tǒng)評價[J].華西醫(yī)學, 2013, 28(1):56-58.
[2]胡宏海,陳繼東.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內(nèi)注射潑尼松龍的療效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0,14(7):232-233.
[3]李平. 鼓膜治療儀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應用[J]. 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耳鼻咽喉科雜志, 2008, 16( 2) : 113-114.
[4]祝靈春, 婁衛(wèi)華, 孫立, 等. 咽鼓管置管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38 例臨床分析.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04, 12( 6) : 418.
[5]李翠娥,陶澤璋,周濤,等.兒童與成人分泌性中耳炎臨床特征比較.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7,14:451-453.
[6]張瑩瑩.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8,16(4):329-330.
[7]范舒雅,郝延,茹劉輝. 普米克令舒在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術后的應用[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10):170-171.
[8]董明,徐帥,何曉霞,等.普米克令舒與地塞米松局部治療兒童慢性鼻竇炎的療效比較[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23(14):654-655.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