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評價對560例幽螺桿菌(Hp)感染患者綜合干預的效果。方法從2010年6月~2012年6月體檢人群中抽取560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280例)和對照組(280例),對干預組制定個性化的健康干預方案,包括健康教育、包含衛(wèi)生習慣、藥物治療等方面的干預指導。而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方式及簡單的藥物指導,定期觀察,干預周期為2個月。結果綜合干預后,干預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達97.05%,對照組根除率73.49%。干預組疾病的認知率、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習慣、服藥依從性等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實施綜合干預,能有效的提高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認知率,提高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根治率。生活方式及生活習慣的改變還可以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復發(fā)及發(fā)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幽門螺桿菌;綜合干預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Hp)是生活于人體胃和十二指腸的螺旋狀革蘭氏染色陽性菌,具有傳染性[1]。Hp感染與消化性潰瘍、胃癌、胃粘膜相關性淋巴瘤、慢性消化不良性胃炎等疾病密切相關[2]。Hp感染性疾病已成為醫(yī)學界共識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引起了臨床上的關注。因此,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是預防Hp感染的關鍵。加強對該類人群的重視,并采取適當?shù)木C合干預措施,幫助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衛(wèi)生習慣,清除胃內Hp感染,可使胃癌前病變及胃癌的風險大大降低。筆者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從我市三所三甲醫(yī)院休檢人群中抽取幽門螺桿菌(Hp)感染患者560例進行調查和綜合干預,并與常規(guī)健康教育比較,了解綜合干預措施對疾病的認知程度、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的影響及對Hp感染的根治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2010年6月~2012年6月體檢人群中抽取Hp感染患者560例,所選人員無明顯臨床癥狀:無根除Hp治療史,1個月內未用抗生素史,尿素[14C]呼氣試驗Hp 100-50dpm/mmol CO2。將其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280例,男176例,女104列,平均年齡51.12歲,Hp平均356dom/mmol CO2;對照組280列,男171例,女109例;平均年齡50.92歲,Hp平均356 dom/mmol CO2。兩組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受試者空腹口服1粒[14C]標記的尿素膠囊,靜坐15~20min后,對準CO2集氣卡吹氣2~3min,當集氣卡指示窗口內指示劑由橙紅色變成黃色時停止吹氣。采用HUBT-20A型幽門螺桿菌(Hp)測試儀檢查呼出氣體中[14C]的量,即可即可診斷是否感染Hp及感染程度。
1.3診斷標準采用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會第三屆幽門螺桿菌共識會議中提出的Hp感染診斷標準[3]。患者在空腹時做尿素[14C]呼氣試驗,陽性者即為幽門螺桿菌(Hp)感染。根除標準:停藥1個月后做尿素[14C]呼氣試驗進行復查,陰性者即為已根除,陽性者即為未根除。
1.4干預方法
1.4.1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包括:個人信息、家庭住址、聯(lián)系方式、疾病認知度、飲食習慣、煙酒嗜好、Hp感染程度等。干預組整個干預過程采取電話咨詢與家庭訪視相結合,每月至少1次,同時對飲食、衛(wèi)生習慣、臨床療效進行評價,干預周期為2個月。對照組只給予藥物指導及簡單的健康教育。
1.4.2干預組綜合干預內容①在評估患者存在或潛在健康問題上予以針對性健康教育,每人派發(fā)一份資料,包括Hp感染的危害及預防、飲食衛(wèi)生及治療方案。每月舉辦一次健康教育講座,如Hp感染的概念,發(fā)生的原因、危害。②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治療依從性是影響根除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治療前應耐心向患者講根除Hp的重要性、治療依從性對療效的影響以及根除治療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讓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這是提高依從性的關鍵。③飲食指導:Hp感染患者注意飲食應定時、定量,營養(yǎng)豐富,忌煙酒。④衛(wèi)生指導:更換牙刷,對患者的水杯、洗具按時用消毒水消毒,早晚使用漱口水。漱口水要有殺菌功效,即其配方為化學藥劑,如主要成分度米酚,麝香草酚或復方替哨唑液。中草藥成分漱口水無效。⑤生活習慣指導:Hp會傳染且傳染性很強,傳播途經主要以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糞便等途經傳染,所以日常飲食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注意飲食衛(wèi)生,改變用餐方式,宜選擇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并且使用消毒柜每日每餐后對餐具消毒,預防感染。⑥藥物治療:質子泵抑制劑或H2受體拮抗+鉍劑+阿莫西林+左氧沙星,口服7~14d。鉍劑具有在低PH值條件下與潰瘍表面的蛋白質及氨基酸殘基發(fā)生絡合形成保護膜,與胃蛋白酶結合降低其活性,刺激前列腺素分泌及殺滅Hp等作用[4]。為此鉍劑應在服制酸劑前空腹時使用,而阿莫西林及替硝唑等抗生素在中性環(huán)境更宜發(fā)揮效果,因而需在服制酸劑和飯后服用,并盡可能采取不同姿勢使藥物與胃壁充分接觸。此外,強刺激性食物及煙、酒可加重胃腸的損害,特別是酒可使替哨唑副作用增多,治療期間禁煙、酒也是必要的。
1.5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Excel XP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綜合干預后,干預組幽門螺桿菌(Hp)根除率達97.05%,對照組根除率73.49%,干預組疾病的認知率,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習慣、服藥依從性等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表2。
3討論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ari ,Hp)感染被認為是當今很多胃腸病的主要致病因素[5]。主要與消化性潰瘍、胃癌、胃粘膜相關性淋巴瘤、慢性消化不良性胃炎等疾病有密切相關。Hp感染的慢性炎性可導致細胞增生和自由基的形成。在細胞增生的過程中DNA的復制可能會發(fā)生錯誤,這樣就可能會產生基因突變[6]。有文獻報道[7],健康人群中Hp感染率達50%以上,Hp感染與社會因素,經濟因素,環(huán)境因素和遺傳因素有關,具有多途經傳播的特點[8],多見于成年人,此年齡段正值青壯年,忙于工作、出差、應酬、交際聚餐最多,通過口一口,糞一口、密切接觸等感染機會增多[9],通過對Hp感染的早期診斷并徹底治愈Hp感染,可促進消化性潰瘍及Hp相關性胃炎愈合,預防復發(fā),逆轉胃粘膜相關性淋巴瘤病程,具有重要意義。本次調查顯示:加強對Hp感染人群的重視,采取綜合干預措施能有效的提高Hp感染的認知率,生活方式及衛(wèi)生習慣的改變,藥物治療的依從性,經尿素[14C]呼氣試驗檢查,干預組幽門螺桿根除率達97.05%,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3.49%。
因此,對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采取綜合干預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感染率。同時應該對幽門螺桿菌通過消化道傳播的傳播方式引起足夠重視,不能單純靠對幽門螺桿菌更敏感的藥物提高根除率,同時還要對患者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倡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防止患者重復感染,這對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楊萬剛,李學鋒.幽門螺桿菌的流行病學研究綜述[J].吉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報),2005,21(4):99-102.
[2]黃慧,彭莉紅,胡玉冰.280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綜合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9):12-13.
[3]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J].胃腸病學,2006,11(11):674-684.
[4]王孚軒.雷尼替丁枸櫞酸鈉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十二指腸潰瘍[J].中國學創(chuàng)新,2009,6(8):61-62.
[5]張輝,姚洪森,姚希賢,等.慢性胃病患者胃粘膜氨基乙糖含量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關系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1998,1(3):146-148.
[6]Ames BN,Gold LS.Too many rodent careinogens,Mitogenesis increases mutagensis[J].Science,1991,249(3):970-971.
[7]侯菲,繆潔萍.腎內科疾病與幽門螺桿菌感染[J].國際移植與血液凈化雜志,2008,6(5):11-13.
[8]蔡蘭萍,杜紅,李金海,等.胃鏡檢查者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知曉程度的調查[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6):621-622.
[9]Lee CW,Rickman B,Rogers AB,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prevents progression of gastric cancer in hypergastrinemic INS-GAS mice[J].Cancer Res,2008,68(9):3541-3548.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