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提高慢性盆腔炎(CDC)患者心理障礙的認識并探討相應的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措施。方法 將80例確認為CDC合并心理障礙的患者,隨機平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除接受常規(guī)護理外,同時給予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包括:與患者建立信賴關系、認知干預、心理干預、情緒干預、行為干預、建立家庭支持系統(tǒng))。干預前后,用國際盆腔炎癥狀評分指數(shù)表(NIH-DCDSZ),自制的患者健康行為問卷調查表,治療有效率進行評價。結果護理干預后、干預后3個月觀察的CDCSI、生活質量評分(QDL)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健康行為評分、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優(yōu)于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可降低患者心理障礙的程度,提高療效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慢性盆腔炎;心理障礙;護理
慢性盆腔炎(CDC)是女性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好發(fā)于20~50歲的中青年女性,病因復雜,病程反復、迂延,可出現(xiàn)局部疼痛,可放射至腰背部及全身癥狀等不適,并可導致女性不育,單純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由此引起的心理障礙已逐漸受到醫(yī)療及護理界同仁的普遍關注[1]。為探討護理工作對改善其心理障礙的影響,2009年11月~2011年10月,本文對80例出現(xiàn)有心理障礙的CDC患者實施了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現(xiàn)報通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在邵陽醫(yī)專附屬醫(yī)院婦科接受治療時間在1個療程以上(>10d)的CDC患者80例。入選標準:符合CDC的診斷標準,初診填寫癥狀自評量表(SCL-90),測試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癥狀:軀體化、焦慮、抑郁、恐懼、疲乏、多疑、失眠多夢等。為減少變異,排除既往患精神疾病、意識障礙或合并有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患者。按編號隨機平分為兩組,兩組年齡、文化程度、護理干預、SCL-9分值,陽性項目等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實驗設計。分別于護理干預前、干預后及干預后3個月患者復查時,由專職護士指導填寫:①國際盆腔炎癥狀評分指數(shù)表(NIH-CDC SI);②自制的患者健康行為問卷調查表。
1.3護理干預的步驟 兩組均根據(jù)醫(yī)囑給予抗生素+中成藥+抗抑郁藥+盆腔炎治療儀治療,對照組行CDC常規(guī)護理,包括:心理護理、活動與休息、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盆腔炎治療儀的原理及注意事項,隨診指導等,由專職護士完成。觀察組除給予上述護理外,同時實施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由專職護士完成。
1.3.1建立信賴關系 患者一旦入科,即注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由專職護士給予熱情禮貌的接待,尊重患者的人格,對疾病所帶來的痛苦給予理解與心理支持,對有不潔性接觸的患者替其保守秘密,建立良好的信賴關系。
1.3.2認知干預由護士長、專職主管護師、婦科主任醫(yī)生通過批復查閱文獻、資料、制訂CDC健康教育表,包括①疾病相關知識:說明CDC的病因、分類、臨床表現(xiàn)、治療方法、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講解反復遷延難治的相關因素。②配合治療相關知識,介紹詳細講解活動與休息、體位、飲食、用藥方法、時辰及注意事項,說明熱水坐浴、理療對本病的目的意義。由專職護士根據(jù)掌握情況分次講解,避免一次灌輸過多出現(xiàn)執(zhí)行治療方案無效的護理問題,并發(fā)放健康教育知識卡,讓其帶回詳細閱讀。
1.3.3 心理干預 針對患者出現(xiàn)的焦慮、抑郁、多疑、恐懼等癥狀,給予心理干預,包括:認知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如心理疏導、心理暗示等。請已治愈的老患者現(xiàn)身說法,交談自己戰(zhàn)勝疾病的心得體會,幫助取得更多的社會支持,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和心理壓力,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3.4情緒干預 接受治療前讓患者從科室所提供的收藏樂曲中選擇喜歡的音樂,包括中國古典音樂、西方古典音樂及柔和輕快的音樂。治療開始時,讓患者閉上眼睛,聆聽音樂,使其在舒緩柔和的音樂聲中接受治療。并讓其在家準備以上3種同樣的音樂堅持聆聽,2次/d,30min/次。
1.3.5行為干預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營養(yǎng)宜清淡,盡量避免辛、辣、酸可刺激性食物,如大蔥、大蒜、辣椒、韭菜、胡椒等,正確安全的性生活,避免久坐或長時間騎車;適當飲水,不要憋尿,保持大便通暢,注意個人衛(wèi)生,生活有規(guī)律,適當體育鍛煉,有助于CDC的治療。
1.3.6建立家庭支持系統(tǒng)治療成功與否,與心理、社會諸因素相當關聯(lián),盡量取得患者家屬的支持,將院外護理知識教會家屬尤其是其丈夫,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使家庭支持系統(tǒng)給予良好的情感和心理支持。
1.4 評價指標 采用①國際盆腔炎癥狀評分指數(shù)表(NIH-CDC)包括疼痛(部位、嚴重性和頻變)、低熱、易感疲勞、食欲不振和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共43分)。其中CDC SI評分疼痛不適與低熱、易感疲勞、食飲不振、癥狀評分兩項相加范圍在0~31分,0~9分為輕度;10~18分為中度,19~31分重度。生活質量評分(QDL)為0~12分,1~4分為輕度,5~8分為中度,9~12分為重度,總積分為越高,患者的臨床癥狀或病情越嚴重。②自制的患者健康行為問卷調查表,包括患者健康行為和危險行為2個方面10個問題,分經(jīng)常、偶爾、無3個等級共30分,總積分越高,患者的危險行為越少,健康行為越強。③有效率,以癥狀消失保持4w以上無復發(fā)者為治愈,以治愈例數(shù)加有效例數(shù)計算總有效率。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應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算資料用x2檢驗、檢驗水準 =0.05。
2結果
2.1兩組干預前后CDCSI評分,QDL評分比較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兩項評分結果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干預后觀察組CDCSI評分,QDL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說明自覺癥狀減輕或緩解,治療有效。見表1。
注:a:P<0.05;b: P<0.01;與對照組比較
2.2兩組干預前后健康行為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健康行為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干預后觀察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健康行為增強(t=4.58)和t=8.48,均P<0.01),差異有顯著性。見表2。
注:a: P<0.05與對照組比較
2.3兩組有效率比較 兩組治療后3個月來院復查,通過臨床癥狀消失情況,血、尿常規(guī)及陰道分泌物實驗室檢查結果判斷有效率,觀察組治愈30例,有效6例,無效4例,有效率90.0%,對照組治愈25例,有效3例,無效12例,有效率70.0%(P<0.01),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x2=5,P<0.05)。
3 討論
關注CDC患者心理障礙CDC是婦科門診最常見又難治的疾病之一,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目前已將其與心肌梗死、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活動性Crohn病等一起列為影響居民生活質量最嚴重的慢性疾病,國內紛紛報道其心理障礙問題,心理障礙影響生活質量問題[2],但究竟如何改善報道不夠,程湘,陳正瓊[3]等將心理認知療法引入CDC患者心理障礙的治療中,取得了很好的療效,護理界此類報道甚少。
理論上,由于盆腔結構的解剖結構及上皮類脂質膜的存在,藥物難以滲透盆腔組織,使疾病遷延難治,本研究發(fā)現(xiàn),疾病遷延難治是導致心理障礙的原因之一,患者往往喪失治療信心,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氣;又由于媒體的過度宣傳,很多患者丈夫及親屬認為此病均與不潔性生活有關,夫妻關系緊張,加重了心理負擔,由于心理障礙的存在,增加了疾病治療的難度,兩者互為因果。因此,本病的轉歸與心理因素關系密切,在治療軀體癥狀的同時,更要關注其心理障礙的治療和護理,有助于療效提高。
3.2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可消除或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礙 本研究常規(guī)護理外,同時給予上述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避免了傳統(tǒng)護理中護士憑經(jīng)驗和直覺進行護理的盲目性。
通過干預,患者對疾病知識的領悟力、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等表現(xiàn)增強,能夠正確認識疾病并對慢性治療過程有心理準備。針對不同的病癥和病情,首先以準確、生動、恰當?shù)恼Z言幫助患者分析及認識疾病,激發(fā)樹立同疾病做斗爭的勇氣,并教以戰(zhàn)勝疾病的方法;然后給予心理暗示,運用語言、文字、表情、手勢等手段,僅其在不知不覺中不加主觀意志地接受醫(yī)護人員的觀點和指令,緩解心理壓力,消除心理癥狀,最后給予行為療法,鼓勵承擔恢復自身健康的責任,以積極的心態(tài)和行為配合治療,通過護士和自身的努力,消除不良行為,建立健康行為。
大多數(shù)患者的心理障礙明顯改善甚至消除,表現(xiàn)為觀察組患者的CDCSI評分、QDL評分均值下降、健康行為和治療有效率明顯提升,說明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優(yōu)于傳統(tǒng)護理方法,在消除或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礙方面顯示出良好的效果。
3.3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系統(tǒng)化的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健康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患者在健康維護與健康促進方面的能力增強,同時其心理障礙明顯改善,對治療產(chǎn)生了信心,患者表現(xiàn)為情緒穩(wěn)定,精神愉快,飲食增加,睡眠好轉,生活質量得以提高。
3.4音樂療法對患者的康復有促進作用 有研究表明,當具有一定規(guī)律和變化頻率的聲波振動傳到人體的各個器官后,能促進其生理活動的協(xié)調,使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動減少,副交感神經(jīng)活動增加,從而緩解軀體的應激狀態(tài),降低心理緊張度[4]。
參考文獻:
[1]溫玲,付建國. 慢性盆腔炎癥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9,30(24)33。
[2]陳敬歡,曾萍等.健康教育對慢性盆腔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2011,03:1032.
[3]程湘,陳正瓊等.68例慢性盆腔炎合并抑郁/焦慮患者的心理特點及治療效果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27(11):48-50.
[4]鐘月歡,陳安琪,陳滿輝.音樂對機械通氣患者生理與焦慮狀態(tài)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7):481-484.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