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奧氮平合并西酞普蘭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及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采用抑郁癥狀自評量表(SDS)對220例腦卒中患者進行抑郁癥狀態(tài)的評定,對其中患有腦卒中后抑郁癥的76例患者分別給予奧氮平合并西酞普蘭治療(治療組)以及安慰劑組(對照組)。分別采用漢密爾頓抑郁癥量表(HAMD)、斯堪的那維亞腦卒中量表(SSS)和Barthel指數(shù)(BI)評測各組治療前后的療效。結果本組中急性腦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癥患病率約為34.54%,治療組SSS評分、HAMD減少,而BI評分增加,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給予奧氮平合并西酞普蘭治療,可顯著改善抑郁狀態(tài)和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抑郁癥;腦血管意外;奧氮平;西酞普蘭
腦卒中后抑郁癥(post stroke depressin,PSD)是腦卒中后最常見的精神并發(fā)癥,其總體發(fā)病率高,許多研究發(fā)現(xiàn)其是影響患者功能恢復和腦卒中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是導致腦卒中患者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由PSD患者往往不能積極配合康復治療和鍛煉,從而進一步影響神經功能的恢復[1-2]。為了探討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本研究用奧氮平合并西酞普蘭對76例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進行了臨床療效的觀察和判定,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7月~2012年9月在我院內科住院治療的220例腦卒中患者。入選標準[3-4]:①患者出現(xiàn)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言語障礙等腦血管病癥狀,經臨床和顱腦CT/MRI證實符合第四屆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并由頭顱CT/MRI確定腦卒中部位性質及范圍大小。②住院2 w以后出現(xiàn)抑郁、記憶障礙,SDS評分(標準分)≥53分者可確定為卒中后抑郁癥。③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具有昏迷、失語、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既往有精神病史,治療前3個月內有服用抗抑郁癥及神經阻滯劑史者。②有強烈的自殺行為者。
經過篩選后有76例入選,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9例和對照組37例。治療組男20例,女19例;年齡(62.2±6.2)歲;其中腦梗死22例,腔隙性梗死8例,腦出血9例。對照組男24例,女13例,年齡(63.5±5.5)歲,其中腦梗死19例,腔隙性梗死9例,腦出血9例。兩組在性別構成、年齡、體重、伴發(fā)病、既往病史及伴隨用藥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評定工具 漢密爾頓抑郁癥量表(HAMD)、抑郁癥自評量表(SDS)、Barthel指數(shù)(BI),不良反應量表(TESS)。
1.2.2步驟 兩組患者于入組時,入組第2 w、4 w、6 w由醫(yī)師進行4次訪談。第1次訪談內容包括病史采集、查體及HAMD、BI、SSS量表的評定。然后各患者分別按照分組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治療組:腦血管病常規(guī)治療和奧氮平合并西酞普蘭藥物,連服6 w。對照組:只給予腦血管病常規(guī)治療及安慰劑治療。第2、3、4次訪談均進行HAMD、BI、SSS、CGI、TESS的評定,并填寫藥物治療調查表。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兩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卒中后抑郁癥的發(fā)生率 本組22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中抑郁癥患者76例,發(fā)生率約為34.54%。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在治療前HAMD、SSS、BI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在治療后SSS評分、HAMD評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BI評分增加,與治療前相比,對照組SSS評分、BI評分均有差異(P<0.05),而HAMD下降不明顯(P>0.05);治療組較治療前,SSS評分、HAMD評分下降明顯,而BI亦顯著增高,差異有顯著性(P>0.05),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SSS評分 P<0.05,HAMD評分P<0.01,BI評分P<0.05),見表1。
2.3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嚴重的不良反應。治療組有21例(53.8%)出現(xiàn)輕度胃腸道反應,如惡心、腹脹等。1 w后自動消失,偶有患者出現(xiàn)頭暈,稍作處理即緩解。
3討論
目前,各種疾病后并發(fā)抑郁癥已日益引起醫(yī)學界的廣泛關注[5]。腦卒中后出現(xiàn)抑郁癥狀2 w及以上者稱為腦卒中后抑郁癥,發(fā)生率約為36%[6]。本組腦卒中后抑郁癥發(fā)生率為34.54%,與文獻報道基本相符。腦卒中后抑郁癥的發(fā)病機制目前仍有爭議,李根華[7]認為腦卒中能夠破壞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和5-羥色胺能神經元的釋放及其通路的傳導,使神經遞質在體內的含量減退。陸莉[8]認為除與心理等各類因素有關外,還可能與優(yōu)勢半球和額葉受損破壞了情緒調節(jié)回路的參與有關。PSD患者發(fā)生抑郁癥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存在正相關性。由于抑郁影響使腦卒中患者缺乏治療的欲望及主動性,不愿意與外界相互接觸,少動少語,甚至出現(xiàn)自殘自殺的傾向,所以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改善病灶腦組織代謝和微循環(huán),減輕神經功能損害,積極進行恢復期康復治療,提高患者活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殘疾程度以改善抑郁[9]。有文獻報道,PSD患者死亡的危險性較非伴發(fā)抑郁癥的腦卒中患者增加2.4倍[10],所以對PSD患者選擇合適的藥物,盡早給予抗抑郁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腦卒中后抑郁癥的治療主要有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種方法。以往人們治療PSD多采用三環(huán)類抗抑郁癥的藥物,如鹽酸阿咪替林、多塞平等,但由于老年人使用后不良反應較大,患者依從性較差,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從而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多用新一代抗抑郁藥即選擇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如鹽酸帕羅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等。西酞普蘭[11]為高選擇性的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其能夠選擇性地抑制突觸前膜對5-HT的再攝取,增加突觸間隙中5-HT的積聚,從而進一步增強了5-HT傳遞效能,提高中樞單胺類神經遞質的濃度,緩解患者抑郁癥狀,而且它與組胺與毒蕈堿受體欒和力較弱,故其不良反應少且輕微,患者更易于接受。奧氮平[12]為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疾病類藥物,其對5-HT2受體具有高度的親和力,且能夠選擇性地作用于中腦的邊緣系統(tǒng),是一種很好的抗抑郁癥增效劑,聯(lián)合其他抗抑郁藥物可以有效增加抗抑郁療效,同時也能促進卒中后神經功能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PSD患者接受奧氮平合并西酞普蘭,治療后,HAMD及SSS評分明顯下降,提示奧氮平全并西酞普蘭能夠有效地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及日常生活質量。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SSS評分P<0.05,HAMD評分P<0.05,BI評分P<0.05)。在奧氮平合并合并西酞普蘭治療過程中,未出現(xiàn)有嚴重的不良反應。
本研究結果顯示,奧氮平合并西酞普蘭療效好,不良反應較輕,對臨床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長青,方向華.卒中后抑郁癥流行病學研究現(xiàn)狀[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6,39(1):63-65.
[2]金麗華,李勇.卒中后抑郁癥的臨床現(xiàn)狀[J].中國醫(yī)藥,2008,3(6):379-380.
[3]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4]中華醫(yī)學會,南京醫(yī)科大學腦科醫(yī)院,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5:69-70.
[5]Gordon WA,Hibbord MR.Post stroke depression examination of the listerature [J].Arch Phys Med Rehabll,2004,78(6):658.
[6]Butters MA,Becker JT,Nebes RD,et al.Changes in cognitive functioning following treatment of late life depression [J] .Am J Psyohiatry, 2000,157(2):1949-1954
[7]李根華.腦卒中后抑郁癥[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1996,4(1):22-24.
[8]陸莉.早期應用百優(yōu)解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35例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文摘內科學,2006,27(4):377-378.
[9]馬淑芝,張明七,戴志華.腦卒中后抑郁癥的康復治療分析[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3,25(4):229-231.
[10]吳建新.百優(yōu)解治療腦卒中后抑郁及神經功能缺損的療效觀察[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2,15(3):124-125.
[11]谷巖,姜濤,郭建兵.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對照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24(6):445-448.
[12]董建國.小劑量奧氮平聯(lián)合氟西汀治療抑郁癥30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9,49(7):99-100.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