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PBL教學模式對輸血科實習學生實施效果。方法 將2010~2011年在本院輸血科實習的兩界醫(yī)學檢驗專業(yè)學生分別采用LBL和PBL模式帶教,實習開始前及實習結束后分別進行理論考試和問卷調查,將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不同帶教模式對輸血科實習生影響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PBL教學模式在輸血科實習生帶教中運用可以提高輸血科實習學生的綜合成績。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輸血科;實習帶教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 A
Using PBL Teaching Mode for Transfusion Department Intern Teaching Effects
DENG Su-rong1,F(xiàn)ENG Zhi-wei2
(Yongchu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2160,China)
Abstract:ObjectiveStudents of understanding of PBL teaching mode for transfusion practice effect. MethodsFrom 2010 to 2011 in our hospital transfusion practice of two medical test students respectively adopts the model of PBL and LBL teaching, practice and practice before respectively after the end of test and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are analyzed. ResultsThe different influence of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 intern teaching mode h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PBL teaching mode in blood transfusion branch interns in teaching can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transfusion branch internship students.
Key words: PBL teaching mode; Blood transfusion branch; Practice teaching
隨著輸血醫(yī)學的發(fā)展,對從事輸血工作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1,2],輸血科工作人員不僅要有輸血知識,還需具備檢驗、醫(yī)療、護理等專業(yè)知識[3],除了在本科院校加強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外,實習也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4]。本研究通過將目前已經成熟運用的PBL課堂教學模式加以延伸,在輸血科實習帶教當中進行運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將2010年~2011年進入輸血科實習的學生,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兩個組的學生均來自相同的學校,理論課程學習相同,實習時間相同,考試題相同,連續(xù)統(tǒng)計2年的實習結果。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LBL帶教模式,進入科室時帶教直接教學生如何進行實驗操作,不懂的自己提問;實驗組采用PBL帶教模式,通過調取以前的實驗結果和輸血病歷,讓學生來分析實驗結果及用血方案,同學們可以大家討論得出答案,然后進行實驗操作或病案評審,最后老師進行分析總結。
1.2評價方法
1.2.1理論考核對照組和實驗組實習前、實習結束后均采用閉卷對其理論知識進行考核,滿分為100分。
1.2.2問卷調查兩組學生均在實習結束后,發(fā)放相同的問卷調查,題目答案均設置為是或否兩種,當場答題收卷,回收率100%。
1.2.3數(shù)據(jù)處理將調查問卷及考試成績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輸血相關知識考核成績見表1。
表1顯示:兩組學生入科時理論考試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采用不同實習模式后,實驗組出科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兩組學習成績存在著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PBL教學模式在輸血科實習生中的運用,能提高學生的輸血相關理論知識。
2.2兩組學生調查問卷情況見表2。
問卷調查分析顯示,實驗組學生對PBL的支持度高于對照組,實驗組自覺分析問題、自學能力等明顯提高。
3討論
3.1衛(wèi)生部明確要求二級以上醫(yī)院設立輸血科,且對輸血科從業(yè)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僅要有檢驗,還需有護理、臨床醫(yī)學等專業(yè)知識[5],目前輸血科工作人員主要還是檢驗專業(yè),因此培養(yǎng)具有多學科交叉運用能力的人才,成為輸血科實習帶教的又一課題。本研究通過采用PBL與LBL對比帶教的方式,證明PBL方式的正確運用,可以為激發(fā)檢驗專業(yè)實習學生對輸血醫(yī)學的興趣與熱愛,以推動輸血學專業(yè)的發(fā)展。
3.2 PBL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問題為導向、教師為指導的開放式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養(yǎng)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習慣,激發(fā)學習興趣。本研究對照組學生采用常規(guī)模式,學生完成所有試驗后,老師帶著判斷結果,審查報告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而實驗組學生進入科室實習時,老師先讓學生觀察部分試驗結果,然后學生自己分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檢測出同樣的結果等,不明白的看書后再回答問題。特別是針對如何進行臨床用血指導方面,采用病歷分析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查看病歷,以小組為單位評估患者狀況, 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討論制訂輸血方案。對方案不合理的老師再進行評價分析,提高了實習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每次選擇的實驗結果和病案都是不同的類型,學生在查看實驗結果或病案的時候,需要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 利用已有的經驗或通過學習來解決問題,學生對未知的都充滿了興趣,用血方案都是大家共同參與、共同討論、共同的決策, 無形中增強了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學生在評估患者用血方案時, 對病案資料要進行分析和整理,必然要將以前所學的各科知識綜合運用起來, 增強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反復分析、討論,表達各自的觀點,拓展了問題的深度, 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提高了臨床判斷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實習教學中是應該根據(jù)需要,將傳統(tǒng)的LBL教學與PBL結合起來,利用課堂討論、角色表演、小組討論等有效的方式, 采用多樣化的實習帶教方法,進一步提高醫(yī)學檢驗實習學生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趙樹銘,向國春.輸血醫(yī)學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應重視的幾個關鍵問題[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8,29(5):478-479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y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EB/OL].http://www.nhfpc.gov.cn/yzygj/ffgui/list.shtml.2012-06-12/2014-02-21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三級綜合醫(yī)院評審標準.[EB/OL].http://www.nhfpc.gov.cn/zhuzhan/wsbmgz/.2011-04-18/2014-03-08
[4]Wu Y, Tormey C, Stack G. Resident and fellow training intransfusion medicine [J]. Clin Lab Med, 2007, 27(2): 293-342,abstract vii.
[5]呂磊,張正厚,等.PBL教學模式對醫(yī)學生后續(xù)課程學習的影響[J].中國高等教育,2008,1:11-12.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