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比較乏脂肪性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與腎細胞癌(RCC)的各種CT特征,評價CT在鑒別診斷中的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35例均病理證實的乏脂肪性AML和22例RCC的CT平掃和雙相增強掃描資料。結果乏脂肪性AML呈不均勻密度10例(28.6%),RCC組不均勻密度14例(63.2%),兩組不均勻率差異顯著(P<0.05),腫瘤的強化模式是鑒別AML和RCC的有價值的預測指標。結論應用CT對比劑雙相掃描,腫瘤的強化模式對于鑒別AML和RCC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乏脂肪性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腎癌 CT
AML是腎臟常見良性腫瘤,組織學上,腫瘤主要由脂肪、平滑肌、異常血管構成[1]。多數(shù)AML,CT平掃上具有特征性的脂肪密度,鑒別診斷不難,然而,約4~5%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于瘤內成分主要是血管、平滑肌、含有或不含有微量不成熟脂肪細胞,平掃CT很難發(fā)現(xiàn)負值成分,會與RCC很難鑒別,可能會使患者承受不必要的手術。本文旨在比較乏脂肪性AML和RCC的CT特征,從而判斷CT在鑒別中的診斷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接受CT平掃和對比劑強化掃描的AML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齡35~65歲。腫瘤大小相匹配的RCC22例,男15例,女7例,年齡43~73歲,平均58.7歲。
1.2 CT掃描技術掃描機為東芝16排螺旋CT,7mm層厚/間距常規(guī)掃描,平掃做胃腸道準備后常規(guī)進行,增強掃描在確定腎臟層面后,用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注射安射力100ml,注射流率3ml/s,兩次掃描分別于注射開始后30s,120s進行。掃描層厚5mm,pitch1.5,掃描層面包括整個腎臟層面,興趣區(qū)加多平面薄層重建(MPR),層厚1mm;分別進行增強皮質期、實質期和延遲期掃描,著重評價腫瘤的密度,皮髓質相和早期分泌相的強化程度、強化類型,此外,腫瘤的形狀、邊緣、有無出血和鈣化及強化特征也進行了分析,并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χ2檢驗。
2結果
見表1,表2。
表1AML組不均勻密度率28.6%,RCC組不均勻密度率63.2%。兩組密度不均勻率顯著差異P<0.05。
表2 強化程度和類型:AML組均勻強化率71%,延遲強化率57.1%。RCC組均勻強化率14%,延遲強化率9%。兩組均勻強化率和延遲強化率有顯著差異(P<0.05)。
3討論
AML是最常見的腎良性腫瘤,由平滑肌、血管和脂肪3種成分構成[1],可分為兩種類型:伴有或不伴有結節(jié)性硬化。當伴有結節(jié)性硬化時,此系常染色體顯性基因,是遺傳的家族性疾病,71%的病例雙側發(fā)病,87%的病例為多發(fā),且發(fā)病年齡多在青少年時期,約43~50%的AML不伴有結節(jié)性硬化,這類患者一般中年發(fā)病,多無臨床癥狀,常在影像學查體時偶然發(fā)現(xiàn)。典型的AML由于其內含有負值CT值的脂肪成分診斷不難,約5%的AML所含脂肪成分只有鏡下才能看到,則需要與RCC作出鑒別。小的RCC與乏脂肪AML有某些重疊的CT表現(xiàn),但有些CT特征對于二者的鑒別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本組病例CT平掃RCC不均勻密度率明顯高于乏脂肪性AML(63.2%vs28.6%),這與RCC生長快,易出血,囊變,壞死的生物學特性有關。這一特性也與RCC的不均勻強化有關。本組病例明顯的特點是增強掃描是乏脂肪性AML組均勻強化率和延遲強化率明顯高于RCC組,(71%vs14%,57.1%vs9%)??赡苡捎赗CC血供豐富,對比劑很快廓清,造影劑表現(xiàn)為\"快進快出\"的特點,而AML由于其內的血管扭曲成血管瘤樣改變,且管壁較厚,對比劑滲入到間質需一定時間,所以呈延遲強化。
分析CT片上不顯示脂肪成分的原因概括為:成像技術因素,包括圖像質量欠佳、掃描層厚不夠薄。CT值測量方法不當,呼吸偽影等;病灶內脂肪成分極少,CT難以顯示,或者病灶內無脂肪;病灶周圍腎實質強化后部分容積效應影響脂肪成分的顯示和觀察。對此我們應該盡可能的引用多層螺旋CT掃描加加多平面薄層重建(MPR)來改善圖像質量,并在平掃圖像中尋找脂肪成分,從而幫助確診AML。
乏脂肪性腎AML和腎癌極易混淆[2]。正確的術前診斷對合理制定治療方案有重要意義,以下幾點有助于鑒別:
3.1外形乏脂肪性腎AML好發(fā)于女性,多數(shù)體積較小[3],形態(tài)多欠規(guī)整,很少呈完整的圓形,其邊界光整,和腎實質交界面顯示清楚;若病變起源于包膜或包膜下,腫塊與腎實質間常出現(xiàn)典型的漏斗征(尖嘴征)[4]。
3.2密度所有乏脂肪性腎AML均無液化壞死,在CT平掃時大部分呈均勻略高密度,而腎癌在CT平掃時大多呈等密度,當然,部分腎癌在平掃時也可呈高密度,通常為低密度惡性腫瘤,如合并出血,也可呈高密度,但應欠均勻。腫瘤內鈣化強烈提示惡性,而鈣化在AML中十分罕見[5]。此外,腎癌易發(fā)生液化壞死或囊變,而AML則無此征象,應可作為最重要的鑒別依據。
3.3出血腎AML瘤內血管豐富,但重量血管不成熟、壁薄,彈力纖維少,中小動脈彎曲成團、擴張如動脈瘤樣,故瘤內出血的發(fā)生率高于腎癌,因此對腎腫瘤自發(fā)破裂出血者應首先考慮本病。
3.4強化特征乏脂肪性腎AML在動脈期增強圖像上呈明顯均勻強化,在實質期或腎盂期和相鄰的腎實質相比則呈均勻低密度,這種強化的時間密度曲線和腎癌的及其相似,以至在實際工作中常誤診為腎細胞癌[6];但乏脂肪性腎AML和腎癌強化特征的主要差異在于是否均勻,雖然腎癌偶也可見均勻強化,但畢竟少見。
3.5位置腎AML多生長于腎臟的外圍,即腫塊的1/3甚或1/2以上位于腎輪廓線外,而腎癌一般瘤體大部分位于腎輪廓線之內。
總之,本項研究表明,腫瘤平掃和增強的均勻性以及是否有延遲強化對于乏脂肪性AML和RCC的鑒別診斷具有重要價值。對比劑增強CT雙期掃描是鑒別乏脂肪性腎AML和RCC有效手段。若有病灶區(qū)進行薄層掃描,尤其是增強靜脈期掃描,更有助于發(fā)現(xiàn)病灶內小的脂肪灶,對少脂肪或無脂肪腎AML診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周康榮,主編.腹部CT[M].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3.
[2]唐光健,許燕.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與腎癌的CT鑒別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4.
[3]李惠章,李威,方芳,等.少脂肪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診斷[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7.
[4]張善華,錢大椿,李小兵.不典型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學診斷[J].放射學實踐,2002.
[5]熊麗萍,陳壽松.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概述[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04.
[6]郭燕,劉明娟,黃兆民.乏脂肪腎錯構瘤的螺旋CT表現(xiàn)[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