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人工耳蝸植入術對重度神經(jīng)性耳聾的患者獲得聽力效果。方法 通過122例人工耳蝸植入患者的術前評估,術前準備,術后治療和護理以及康復治療,分析患者聽力恢復情況。結果 122例人工耳蝸手術均取得成功,達到了100%的手術成功率。結論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可以使重度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患者恢復聽覺功能,正確的術前評估,合理的期望值,早期的手術和術后康復語訓是療效的關鍵。
關鍵詞:電子耳蝸;耳聾;聽力障礙;康復
Clinical Treatment of 122 Cases of Cochlear Implantation in Children
ZHAO Li-yang,ZHANG Ying,LIU Li,LI Hui-zheng
(Dalian City Friendship Hospital,Dalian 116001,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chlear implantation was listening effec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Methods122 cases of cochlear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and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recovery of hearing. Results122 cases of cochlear implant operation were successful, the operation success rate reached 100%. ConclusionThe cochlear implant operation can cause severe sensorineural deafness patients recover auditory function, the correct evaluation before operation, reasonable expectation,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early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language training is the key.
Key words:Electronic cochlea;Deafness;Hearing impairment;Hehabilitation
隨著人工耳蝸植入術的發(fā)展和普及,使廣大重度感音神經(jīng)性的患者重新獲得聽力成為可能,尤其是對于先天性耳聾的患兒,讓他們可以回歸有聲世界,是一次重獲新生的機會。自2004年5月至今,我院共行人工耳蝸植入術122例,其中包括澳大利亞CI24M型、CI24R(CA)型,奧地利的C40+型、PULSAR等人工耳蝸[1],手術均取得成功。但對于這類重度耳聾的患者,尤其是超過3歲的患兒,不僅僅需要成功的手術,還要有一個系統(tǒng)的術后康復治療。
1 臨床資料
2004年5月~2012年12月共有122例患兒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其中男66例,女56例,年齡11個月~11歲,超過3歲56例,前庭導水管擴大5例。語前聾120例,語后聾2例。
2康復治療
2.1 術前準備期人工耳蝸手術前所有的患者都要做系統(tǒng)的聽力學檢查,通過聽力學評估結果,ABR反應閾大于95dB,再結合耳聲發(fā)射、40Hz相關電位、多頻穩(wěn)態(tài)[2]和顳骨CT顯像確定手術適應癥患者。并應該讓患兒的家長了解人工耳蝸的組成和工作原理,使其對小兒改善聽力具有強烈的愿望,但由于人工耳蝸裝置只能給小兒提供重獲聽覺的基礎,應讓家長對術后的康復教育有心理和物質的準備。
2.2 術后的康復培訓122例均為單側耳手術,手術均取得成功,達到了100%的手術成功率。凡是植入人工耳蝸的患者,術后均要進行調試。為了使調試準確,家長首先要積極配合聽力師對患兒進行聽聲反映練習,使調試結果適合患兒的需要,每次調試完畢,家長要清楚所存的每個程序及應用,觀察患兒對聲音的反映,是否感到舒適,調整使用程序。并把患兒的平日的表現(xiàn)在每次調試的時候反映給調試師,使調試結果盡量達到最佳[3]。家長要在學習 掌握術后康復訓練的基礎上參與訓練的全過程,在和患兒日常接觸中,要注意以適當?shù)穆曇?適當?shù)木嚯x和小兒進行語言交流,交流要自然,注意聲調和聲音的強度。當小兒對聲音反映良好時,要鼓勵患兒對聲音訓練的興趣,盡可能得讓小兒多說 多表達 反復強化訓練,對患兒要有十足的信心與耐心。
3結果
122例人工耳蝸置人手術全部一次成功。術后1w以內進行置入電極的X線耳蝸攝片,電極均在耳蝸內。術后4w開機調試,術后6個月小兒聲場測試聽閾(500、1 000、2 000 Hz)為32~48 dBSPL,平均達到了39.5 dB SPL。3歲以下可不刻意去做言語康復訓練,隨正常生長發(fā)育完全可以獲得接近正常言語能力,3歲以上的患兒經(jīng)言語康復訓練,逐步恢復聽覺和言語能力,經(jīng)過語言康復訓練,100%耳蝸植入術后的患兒可以進入正常幼兒園及小學。122例術后患兒均在隨訪中。
3討論
人工耳蝸是一種仿生物功能的人造器官。是一種替代人耳功能的電子裝置,它可以幫助患有重度、極重度神經(jīng)性耳聾[4]的患者恢復或提高聽的感覺。這里的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是指雙耳聽閾大于90dbHL聽力級以上,佩戴大功率助聽器無效的人。但人工電子耳蝸裝置不可能完全模擬正常人的耳蝸功能,獲得的只是有限的聽覺信息,所接收到的聲音存在失真或畸變。為使聾人達到語言交流水平,術后應鼓勵患者堅持長期的康復訓練[5]。我院耳鼻喉科研究了系列語言訓練方法和內容,如訓練對環(huán)境聲,詞,句子等的注意力、識別和分辨能力及聽覺理解能力等。除堅持完成聽覺訓練課程外,叮囑家屬督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多使用人工電子耳蝸裝置進行自我訓練,如聽廣播、看電視等。目前,上述122例患者還在聽力康復過程中[6],術后聽力接近正常人,聽覺辨別能力及語言交流能力均較術前大大提高[7]。我們期待他們能夠早日回歸主流社會,與正常人同等生活。
參考文獻:
[1]倪道鳳,李奉榮,姜鴻,等.40HzAERP和MLR評估聾兒聽力的幾點意見[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1994,2:180
[2]戚以勝.耳蝸電圖.見:潘映輻主編.臨床誘發(fā)電位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3]曹克利,魏朝剛,王直中,等,多通道人工耳蝸在語前聾兒童及青少年中的應用[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35:16-19.
[4]張道行,胡寶華,肖玉麗.110例人工耳蝸置入術的回顧性分析[J].臨床耳鼻喉咽喉科雜志,2004,39:303-304.
[5]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人工耳蝸工作指南[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39:66-69.
[6]張宏征,錢宇虹,陳浩,等.大齡語前聾人工耳蝸植入術者聽覺語言康復效果分析[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9):1556-1559.
[7]王正敏,人工耳蝸演進的啟示[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2,1.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