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并分析針灸早期介入配合功能訓練對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96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試驗組(48例)和對照組(48例),兩組均采取傳統(tǒng)治療方式加以功能訓練,試驗組配合針灸治療,1次/d,10 d為1療程,共進行3個療程。通過治療結束時和治療結束后3個月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兩組患者生存質量(QOL)。結果治療后,兩組的生存質量都得到了改善;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針灸早期介入配合功能訓練對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提升更加顯著,P<0.05,兩組實驗結果有顯著性差異。結論針灸早期介入配合功能訓練對患者生存質量影響更加顯著,具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廣闊前景。
關鍵詞:早期介入;針灸;功能訓練;腦卒中
腦卒中是一種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發(fā)病率高,是目前人類病死率最高的3大類疾病之一[1]。本文選擇我院收治的96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8例,在均采取傳統(tǒng)治療方式加以功能訓練的同時,試驗組配合針灸治療,通過WHO生存質量測定表評分比較兩組患者生存質量(QOL)。分析針灸早期介入配合功能訓練對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評價臨床推廣前景。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96例腦卒中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4例,年齡40~73歲,平均年齡(55.9.3±6.2)歲。腦梗死55例,腦出血41例。病例選擇標準如下:①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根據(jù)國家第五次腦血管學術會議所制定的診斷標準[2];中醫(yī)診斷,根據(jù)2005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②發(fā)病在14 d以內、神志正常、無后遺癥、無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將9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48例,對照組4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卒中類型、病變部位等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均采取傳統(tǒng)治療方式進行基礎治療,并加以功能訓練。試驗組同時配合針灸治療。治療結束后,兩組患者停止功能訓練及針灸治療,基礎西醫(yī)治療則繼續(xù)進行。
1.2.1基礎治療 兩組患者均采用基礎治療,包括血壓和血糖的調控、感染的預防、脫水降顱壓、改善微循環(huán)、給予營養(yǎng)支持等。
1.2.2功能訓練 兩組患者均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進行功能訓練,10 d為1療程,每療程后休息1 d,共3個療程。訓練內容包括定時變換體位、關節(jié)部位被動活動、早期坐位等。仰臥位,上、下肢施以滾法、拿揉法,1次/d。肩胛胸廓、上肢各關節(jié)、下肢各關節(jié)施以被動活動,1次/d。上肢健側帶動患側上肢運動、下肢進行抬臀訓練,反復10遍/次,2次/d。
1.2.3針灸治療 試驗組在常規(guī)基礎治療和功能訓練的同時配合針灸治療。采用辨證論治和辨證施針進行針灸,以行提插捻轉手法行針,留針30 min,行針1次/1 min,1次/d,10 d為1療程,每療程后休息1 d,共3個療程.。
1.3生存質量評定標準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治療3個月后采用WHO生存質量測定表進行評分,比較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價范圍包括12個領域,共49項,如思維、言語、情緒、自理能力、精力、個性、家庭角色、社會角色等,得分越高者認為其生存質量越好,治療前后得分提升越高則生活質量改善越明顯。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文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P<0.05則認為兩組數(shù)據(jù)具有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QOL評分比較,見表1。治療前,試驗組和對照組QOL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1個月后,在常規(guī)基礎治療和功能訓練的同時配合針灸治療的試驗組,QOL評分明顯好于對照組,統(tǒng)計學上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3個月后,在常規(guī)基礎治療和功能訓練的同時配合針灸治療的試驗組,QOL評分也明顯好于對照組,統(tǒng)計學上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治療結束1個月后、3個月后均具有更高程度的改善。
3討論
隨著國內外醫(yī)療水平的發(fā)展,腦卒中患者的死亡率產(chǎn)生一定下降。由于社會的進步,對于腦卒中存活患者的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從生理和心理上輔助患者更好地康復并回歸社會,成為醫(yī)療工作者關注的又一重點。
針灸療法作為中醫(yī)常用治療方法之一,本身就對緩解肌肉、關節(jié)疼痛,恢復損傷神經(jīng)功能等具有較好的療效。對于腦卒中患者來說,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早期介入針灸治療以配合功能訓練,不僅可以改善自身血液循環(huán),而且可以盡早促使損傷腦血管再生,改善全身血液供應的同時,及時改善腦部動脈堵塞后腦微循環(huán)的灌注狀態(tài)[4],增加腦部,特別是疾病損傷部位的血氧供應,從而促進患者的恢復。
本文選擇我院收治的96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8例。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均采取傳統(tǒng)治療方式進行基礎治療,并加以功能訓練。試驗組同時配合針灸治療。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治療3個月后采用WHO生存質量測定表進行評分,治療1個月、3個月后,在常規(guī)基礎治療和功能訓練的同時配合針灸治療的試驗組,QOL評分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患者病情和心理狀況具有更好的改善,生存質量明顯提高,具有臨床推廣的廣闊前景。
參考文獻:
[1]曾艷紅,蔡亞平,李莉.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8,14(10):919-921.
[2]孫會芳,倪朝民,韓瑞,等.社區(qū)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7,12(02):33-34.
[3]倪歡歡,崔曉,胡永善,等.針刺結合功能訓練對社區(qū)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神經(jīng)病學與神經(jīng)康復學雜志,2009,14(01):45-47.
[4]王偉敦,丁自勤,陳慧珍,等.功能訓練聯(lián)合針灸早期介入對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27(2).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