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汗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癥狀,反復呼吸道感染亦是小兒臨床常見疾病,筆者在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對1086例0~14歲多汗患兒的觀察治療發(fā)現(xiàn),小兒多汗與反復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的相關性,通過中醫(yī)中藥的方法辯證積極治療,調理陰陽,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小兒多汗取得較好療效,進而對小兒機體免疫力的提高以及對反復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取得肯定療效,從而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變、防治結合-“治未病”的效果。
關鍵詞:小兒多汗; 反復呼吸道感染; 中醫(yī)中藥; 辯證施治; 益氣固表清熱滋陰斂汗 ;治未病
1多汗(Hyperhidrosis)為汗腺分泌過多,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
1.1生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發(fā)育良好,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是機體調節(jié)體溫所必須,見于氣溫增高、穿衣蓋被過多、恐懼驚嚇、快速進熱食或劇烈運動后,機體通過出汗來維持正常體溫。嬰幼兒期由于新陳代謝旺盛,加上小兒活潑好動,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寧,所以入睡后頭部也可出汗。孩子因為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于生長發(fā)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再加上過熱的刺激,只有通過出汗,以蒸發(fā)體內的熱量,來調節(jié)正常的體溫。另外家長往往習慣于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huán)境溫度,喜歡給寶寶多蓋被,捂得嚴嚴實實,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麥乳精或吃巧克力等,入睡后機體大量產(chǎn)熱,主要通過皮膚出汗來散熱,這些都屬于生理性的出汗。
1.2病理性出汗病理性多汗是在小兒安靜狀態(tài)下(坐臥、睡眠時),日常環(huán)境中,全身或某些部位汗出過多。如佝僂病的出汗,表現(xiàn)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兒頭部明顯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嬰兒經(jīng)常在睡覺時搖頭與枕頭摩擦,結果造成枕部頭發(fā)稀疏、脫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環(huán)狀脫發(fā),醫(yī)學上稱之為“枕禿”,是嬰兒佝僂病的早期表現(xiàn),另外心臟病、糖尿病(低血糖時)、或睡眠時呼吸不順暢,因身體內在的壓力(病變)促使交感神經(jīng)始終處在緊張狀態(tài),也會出現(xiàn)“夜睡盜汗”或是“手腳出冷汗”的現(xiàn)象。
2中醫(yī)學對人體出汗的認識
“自汗者,不因發(fā)散而自汗出也。盜汗者,睡而汗出也。因而思之,自汗盜汗,其一液也?!砸螂砝砜仗?,不能致密收斂于表,虛則陽熱泄焉[1]?!薄昂拐咝闹阂?。唯頭汗不必治。小兒純陽之體,頭者諸陽之會,心屬火,頭汗者,炎上之象也。故頭汗者,乃清陽發(fā)越之象,不必治也。自汗者,晝夜出不止,此血氣俱熱,榮衛(wèi)虛也?!?盜汗者,夢中自出,醒則干也,其病在腎[2]?!薄胺蛐闹兀趦日邽檠?,在外者為汗。蓋汗乃心之液,而自汗之證,未有不由心腎兩虛而得之者。然陰虛陽必湊之,故發(fā)熱而自汗;陽虛陰必湊之,故發(fā)厥而自汗。是皆陰陽偏勝所致也?!盵3]
中醫(yī)對出汗極為重視,認為出汗即可致病,又可治病;即提示疾病進退轉機,又反映某種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汗乃人之津液,人體汗液來源于水谷之精氣,陽氣蒸化津液于體表而成汗。通過適量出汗可疏松腠理、抵御外邪、調理氣血、維持體內陰陽平衡。若汗出過多則耗陰竭液、氣隨汗泄、陽隨汗脫而導致病理變化。汗癥之病因可有表虛不固、營衛(wèi)失調、氣血虛弱、陰虛火旺和脾胃積熱。病機之關鍵在于陰陽失調、腠理開合失司和積熱郁蒸所致。中醫(yī)把汗癥分為以下幾種:盜汗:睡時汗出,醒后汗止;自汗:不分晝夜,無故汗出;驚汗:時時冷汗微出,發(fā)根如貫珠,面額上濈濈然;脫汗: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肢冷脈息者,示病危重;戰(zhàn)汗:熱病中全身寒戰(zhàn),繼之全身汗出然后熱退身涼,示正氣抗邪,邪由內達外佳兆;若汗出后神昏脈疾,繼之再做寒戰(zhàn)者為正不勝邪之象。
筆者通過臨床觀察,根據(jù)中醫(yī)理論:“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認為小兒多汗則耗陰竭液、氣隨汗泄、陽隨汗脫,導致肌膚腠理疏松、表虛不固、營衛(wèi)失調、氣血虛弱,機體抵抗力低下,外邪乘虛而入,引起反復呼吸道感染。因此,小兒多汗與反復呼吸道感染有密切關系,小兒多汗往往會導致反復呼吸道感染。通過中醫(yī)中藥辯證治療小兒多汗,調理陰陽,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防治反復呼吸道感染,從而達到“治未病”的效果!
3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
反復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是兒科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4]。凡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增多,超過了一定范圍,稱為反復呼吸道感染,簡稱復感兒。
4中醫(yī)中藥辨證施治
臨床小兒多汗以自汗、盜汗為主。汗為心之液,由精氣所化生,不可過泄。一般而言,汗證多虛,自汗多氣虛不固,盜汗多陰虛內熱?!白院箤贇馓?、血虛、濕熱、陽虛、痰;盜汗屬血虛、陰虛?!彼耘R床治療多以益氣固表清熱滋陰斂汗,方用自擬止汗散:黃芪30g、防風10g、參須10g、竹茹10g、、石斛15g、知母15g、焦黃柏10g、何首烏30g、棗仁15g、沙參30g、麥冬15g、煅龍骨30g、煅牡蠣30g、浮小麥30g、五味子10g。
方中參須、黃芪益氣固表止汗,防風助之;石斛養(yǎng)陰清熱,配參芪化生精氣、益汗之源,知母、黃柏滋陰降火,配何首烏益肝化生汗液;竹茹清熱化痰,消除內痰所致自汗;棗仁養(yǎng)心益肝血,汗為心之液,心陰足不致汗泄傷津;沙參、麥冬、石斛滋養(yǎng)肺胃之陰;龍骨、牡蠣、浮小麥、五味子斂汗止汗。若蒸蒸汗出,汗冷頭身困重,汗液黏膩,甚者衣服黃染者,為濕熱郁遏,去沙參、麥冬、五味子,加茵陳、黃連、白豆蔻、草果、木通等清熱利濕;形寒肢冷常自汗出者,加桂枝溫陽通絡,白芍育陰斂汗。如此共奏益氣養(yǎng)陰清熱斂汗之功。體現(xiàn)“主藏化液,心為汗”的理論。
通過觀察和治療前、后多汗患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情況比較說明,小兒多汗與反復呼吸道感染密切相關,多汗可以導致反復呼吸道感染,通過中醫(yī)中藥理論方法對小兒多汗的積極治療,調理陰陽,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對小兒機體免疫力的提高以及對反復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取得肯定療效,從而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變、防治結合-“治未病”的效果。另外,對于多汗患兒,家長要注意多作戶外活動,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積極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慎用辛散解表藥物,注意病后調護;合理喂養(yǎng)、及時添加輔食、少吃辛辣香燥及肥甘厚味食物,進食易于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出汗過多應補充水分,汗出衣濕后,應及時用干毛巾拭干皮膚,或撲以滑石粉、龍骨、牡蠣粉等;更換干凈衣服,更衣時避免直接吹風受涼。
參考文獻:
[1]《奇效良方.自汗盜汗門》.
[2]《幼科發(fā)揮.諸汗》.
[3]《幼幼集成.諸汗證治》.
[4]Crouch BS,W underink RG,Jones CB,et al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due to Pseudom onas aerug inosa[J].Chest,1996,109(4):1019.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