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阿托伐他汀與辛伐他汀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180例高脂血癥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治療,實驗組給予辛伐他汀治療,觀察治療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甘油三酯(TC)、總膽固醇(TG)的水平變化。 結果治療后兩組的TG、TC、HDL-C、LDL-C均有降低,給藥自身比較,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具有相同療效,對高脂血癥的治療均具有良好的療效。
關鍵詞: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高脂血癥 療效
高血脂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指血脂超出正常范圍,體內脂類代謝紊亂的一種表現,高血脂癥多發(fā)于老年人,主要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合并癥,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有效控制血脂處于正常范圍,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尤為必要[1],阿托伐他汀與辛伐他汀是臨床上控制血脂較為常見的藥物,但是兩者治療不同疾病的效果差別說法不一[2-3],筆者就此在本文中研究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兩種降血脂藥物臨床療效,并對藥理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80例高脂血癥患者,所選取患者均符合我國《血脂異常防治建議》標準: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64mmol/L②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87mmol/L③膽固醇(TC)≥5.72mmol/L④甘油三脂(TG)在2.3~4.4mmol/L。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A組90例,B組90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82例,平均年齡(56±6)歲。心肌梗死、嚴重創(chuàng)傷、手術病史、嚴重的內科疾病的患者排除。兩組患者在年齡、受教育程度等基線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ㄓ置⑵胀祝a廠家紅惠醫(yī)藥發(fā)展公司)20mg;實驗組給予辛伐他汀(京必舒新,生產廠家浙江京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mg。兩組的患者給藥方式一致,1次/d,6w 1個療程,在此期間不服用其他降血脂藥物。6w后觀察效果。
1.3觀察指標采用酶法測定TG、TC、HDL-C,用Friedwald公式計算LDL-C,計算公式: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C-HDL-C-TG/2.2。
1.4 療效判定顯效:患者癥狀改善明顯;有效:患者癥狀減輕;無效:患者癥狀沒有減輕或還伴有其他并發(fā)癥,總有效=顯效+有效。
1.5 統計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用χ2檢驗和配對t檢驗,檢驗水準取α=0.05。
2結果
2.1 治療前后患者指標水平變化在給予阿托伐他汀與辛伐他汀治療后,所有患者相比較與治療前的TG、TC、LDL-C明顯的降低(P<0.01),HDL-C則明顯升高(P<0.01),兩組治療后各項觀察指標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 兩組組間有效率的比較差異采用不同的給藥方式,對照組90例顯效35例,有效45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88.8%,實驗組顯效33例,有效46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87.8%,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2,P>0.05)。
3討論
有文獻報道, 心腦血管疾病與血清總膽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 LDL - C )、血清總膽固醇( TC )水平呈正相關,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呈負相關,值得關注的是TC、TG、LDL- C 水平的升高,研究表明這些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
阿托伐他汀是一種通過抑制HMG- COA 還原酶活性的人工汀類降血脂藥物,分子質量相比較其他他汀類藥物大,分子結構含有一個苯環(huán)和氮雜環(huán),進入體內不需代謝,即具有生物活性,其生物活性的表達無需經過生物體內的代謝途徑,故具有見效快、調脂作用強、持續(xù)時間長等優(yōu)點[4]。HMG-COA還原酶的活性被抑制,導致TC和TG 水平減少,阻止頸動脈內膜- 中層厚度和頸動脈粥樣斑塊面積的增加,逆轉動脈粥樣硬化。
辛伐他汀具有降低總膽固醇(TG)且輕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療效。該藥物可以很好的抑制細胞內膽固醇的合成,限制速酶3-羥基3-甲基戊二腺輔酶A(HMG-CoA)還原酶的活性,上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受體水平,使血漿LDL進行分解代謝的速度不斷上升,很好的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血漿總膽固醇(TC)的含量。還有研究顯示辛伐他汀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腦血管患者、頸總動脈粥樣化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5]。
兩種藥物作用的藥理基本都是通過控制限速酶3-羥基3-甲基戊二腺輔酶A(HMG-CoA)還原酶的活性[6],達到減少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量,同時顯著減少了血清TG的水平,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血漿總膽固醇(TG)的含量[7]。對防止動脈粥樣硬化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次研究的結果也表明,兩種藥物均具有降血脂作用,但兩者比較無明顯差異。
參考文獻:
[1] 秦克秀,趙勇,張泓,等.阿托伐他汀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血脂及C反應蛋白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9,18(12):59-60
[2] 何松,吳斌,葉飛,等.阿托伐他汀與辛伐他汀調脂療效比較的系統評價[J].中國藥師,2011,14(5):692-694
[3] 魏貴紅,林鄒瓊.阿托伐他汀與辛伐他汀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的療效與安全性比較[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6):70-72.
[4]楊廷俠.阿托伐他汀的藥理作用分析與控制血脂水平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6):6-8
[5] 周霞瑾,齊惠珍,牛哲哲,等.辛伐他汀對厄貝沙坦藥代動力學影響的研究[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2,28(5):701-704.
[6] 馮惠玲.辛伐他汀藥理作用分析及臨床應用舉例[J].亞太傳統醫(yī)藥,2011,07(5):152-153
[7] 賀延奇,劉會軒.辛伐他汀與文迪雅聯合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9(14):5-6.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