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經過改進方法的低劑量薄層螺旋CT掃描在肺部疾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我院放射CT科室2013年3月份收治的60例肺部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患者之情同意的情況下,分別用低劑量薄層螺旋CT和常規(guī)螺旋CT對60例肺部疾病患者進行檢查,得出兩組CT影像,比較兩組CT影像的清晰度、分辨率、發(fā)現(xiàn)病灶情況(腫塊、鈣化灶、結核、結節(jié)等)以及被檢者的輻射劑量情況,綜合以上因素,判斷應用改進方法低劑量薄層CT掃描肺部疾病的臨床價值,分析其優(yōu)勢所在。結果兩組檢查掃描出的圖像的清晰度、分辨率、發(fā)現(xiàn)病灶(腫塊、鈣化灶、結核、結節(jié)等)情況基本相同,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兩組數據在檢查中由于采用不同類型螺旋CT,導致被檢者所受輻射劑量不同。結論應用改進方法低劑量薄層CT掃描在肺部疾病診斷中具有低輻射劑量的優(yōu)勢,可以減少醫(yī)療工作人員和被檢者所受輻射劑量。
關鍵詞:低劑量薄層螺旋CT;肺部疾病掃描;臨床價值
自從上世紀螺旋CT問世以來,憑借著掃描速度快,圖像分辨率高和計算機三維重建功能強大,深受臨床工作者的青睞,能夠為疾病的診斷提供確鑿的證據[1]。近年來,一些醫(yī)院為了加大診斷的準確性,引進一些排數層數較大的螺旋CT進入臨床工作,雖然提高了圖像質量,同時也加大了患者和醫(yī)療工作者所受的輻射劑量。對此,我們對應用改進方法的低劑量薄層螺旋CT進行討論分析,對比常規(guī)螺旋CT在肺部疾病的掃描上的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CT科室2013年3月份檢查的肺部疾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在29~68歲,平均年齡為(52.3±1.5)歲。其中肺結核患者25例,原發(fā)性肺癌患者19例,肺氣腫患者6例,間質性肺炎10例,對這60例病患在其知情同意情況下,采用兩種螺旋CT進行肺部掃描檢查,一種為低劑量螺旋CT,一種為常規(guī)螺旋CT。為使實驗采集到的數據具有可對比性,患者的年齡、性別、既往病史不對本實驗最終目的結論產生影響。
1.2方法首先是應用改進方法的薄層螺旋CT,給予管電流80mA,層厚均為5mm,管電壓為120KV,螺距1.3,此時的CDTI(單次掃描輻射計量)為10.2mGy?;颊哌M入檢查時,我院CT科室工作人員在操作時遙控指揮患者躺在檢查床上,開始檢查。將采集到的60例患者的數據進行記錄。然后是常規(guī)螺旋CT,給予管電壓120KV,層厚7mm,管電流100mA,螺距1.3此時CDTI為65.3mGy.操作檢查方法如上。統(tǒng)計兩組數據,進行分析討論。
1.3效果評價標準主要對病灶包括腫塊、鈣化灶、結核空洞、結節(jié)情況的發(fā)現(xiàn)和判斷能力的分析和比較。本次數據的統(tǒng)計為對病灶數量的計算。
1.4統(tǒng)計學處理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將這60例患者經兩次螺旋CT掃描檢查所得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報告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兩組CT影像診斷的腫塊、鈣化灶、結合空洞、結節(jié)情況基本相同,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結論
螺旋CT是在五代CT之后發(fā)明的新型CT掃描機,它與前5代CT不同,采用滑環(huán)技術,X線管可以連續(xù)曝光,減少了掃描時間,同時對動態(tài)影像的成像效果更佳,因此,螺旋CT在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2]。而如今,螺旋CT的發(fā)展也是朝著低劑量、高質量圖像的方向發(fā)展,由此衍生出一種應用改進方法的低劑量薄層螺旋CT,它的改進原理是減少X線管管電流,從而患者所受輻射劑量。本次試驗是為了探討低劑量薄層CT在檢測肺部疾病時的臨床價值[3]。
由于肺部是含氣組織,因此,肺部的各個組織、紋理之間,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對比度。因此,在對肺部進行掃描檢查時,較低的輻射劑量即可獲得高質量的CT影像。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低劑量薄層螺旋CT和常規(guī)螺旋CT在掃描肺部疾病時,圖像的質量沒有太大差異,發(fā)現(xiàn)的病灶包括腫塊、鈣化灶、結核空洞、結節(jié)數量上也沒有明顯差異(P>0.05)。所以,在兩種螺旋CT的技術參數上,針對肺部的掃描,空間分辨力和清晰度沒有明顯差距,而低劑量薄層螺旋CT的放射劑量要比常規(guī)螺旋CT的放射劑量少很多,層厚比常規(guī)CT的層厚要薄,也彌補了成像清晰度和空間分辨力的不足。因此,在對肺部疾病的掃描上,低劑量薄層螺旋CT相對于常規(guī)螺旋CT具有受照輻射劑量低的優(yōu)勢,防止了患者受到無謂的輻射傷害,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通過本次實驗,我們確定了經過改進方法的低劑量薄層螺旋CT在掃描肺部疾病時具有低劑量低危害的臨床優(yōu)勢又同時保證了圖像質量的不變這一結論。然而,低劑量薄層螺旋CT在其他部位檢查掃描的臨床價值有待于我們接下來的實驗和分析。
參考文獻:
[1]楊建華,劉廣遠.多層螺旋 CT 低劑量掃描在肺部病變復查中的應用與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5):37-38.
[2]繆亞如,邵燕惠,薛躍君.螺旋 CT 肺部低劑量技術的研究[J].實用醫(yī)技術雜志,2011,18(10):1059-1061.
[3]李秋芬,李保銀,袁衛(wèi)國,等.低劑量螺旋 CT 對有癥狀患者胸部檢查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9,17(1):36-38.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