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鏡往往因沖洗不夠徹底、消毒時間不足等原因而導致消毒滅菌不徹底而引起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只有規(guī)范化管理,有效的預防和控制由內鏡診療所造成的醫(yī)源性感染,提高醫(yī)療質量,確保醫(yī)療安全。從各個環(huán)節(jié)把好內鏡清洗消毒與滅菌的質量關。對消毒滅菌工作的加強,能有效降低并控制外源性感染的發(fā)生,才能從根本上減少或杜絕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
關鍵詞:內鏡;消毒管理;滅菌
Experience of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in Endoscope Room
ZHANG Hong-ying
(Endoscopy Room,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uangliu County,Chengdu 610200,Sichuan,China)
Abstract:Endoscopic often due to inadequate disinfection rinse, lack of time caused sterilization is not complete and the cause of hospital infection. Only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iatrogenic infection,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used by endoscopy clinic, improve medical quality, ensure medical safety. From the quality of each aspects of endoscopic cleaning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To strengthen the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work, can effectively reduce and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exogenous infection, reduce or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Key words:Endoscope;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各種內鏡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為疾病的診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內鏡作為一種侵入人體腔的儀器,因其材料特殊、精密度高、構造復雜,不能耐高溫高壓,只能采取某些化學消毒浸泡;同時內鏡價格昂貴,醫(yī)院購置數(shù)量有限,其使用頻率高,往往因沖洗不夠徹底、消毒時間不足等原因而導致消毒滅菌不徹底而引起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有資料證實,經血液、體液傳播的疾病同樣可通過內鏡傳播[1],因此做好內鏡室的消毒管理是至關重要的。
1內鏡室環(huán)境的管理
1.1內鏡室的布局不合理,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相關設備與內鏡連線的合理布局,應規(guī)避來往交叉的問題[2],同時室內放置了存放污染物及配件的相關容器。內鏡室地面應能沖洗,同時注意地面的平滑,對于地面出息的污漬及血滴等應該及時進行擦拭,同時應進行每日的地面消毒,保持室內空氣的暢通及消毒。
1.2醫(yī)務人員進入內鏡室須更換拖鞋,所有床單、被套等一人一用一消毒,換下的污染隔離衣、床單、被套等消毒后再送洗衣房清潔。
1.3內鏡室用紫外線照射2次/d,30 min/次。
1.4內鏡設備通常需要放置于檢查床的周圍,操作過程中或有體液及血液飛濺到設備上。所以操作過程中應盡量避免體液與血液的飛濺,若發(fā)生飛濺則進行及時的擦拭,如有必要則采用乙醇進行消毒。對于接觸頻繁的部位切勿用污染的手觸摸。
2內鏡消毒
2.1內鏡及時徹底的清洗 使用過后的內鏡應盡快對其進行清洗,不僅能避免有機物在內鏡上的凝結與附著,防止日后清洗出現(xiàn)困難,同時還能避免環(huán)境的污染。進行內鏡清洗時盡量使用含酶的洗滌劑,幫助內鏡上的蛋白質有機物盡快溶解,且作用顯著。內鏡的頭部、活檢口等部位應采用棉簽清洗,而所有管道部件都應采用刷子進行清洗,附件應采用洗滌劑與毛刷進行清洗。經化學清洗劑浸泡過的器械都應采用清水進行徹底的沖洗,無法進行浸泡消毒的部件應采用酒精進行擦拭。細胞刷、活檢鉗、碎石器、導絲、切開刀及異物鉗等物品應一用一消毒,消毒方式采用壓力蒸汽滅菌。
2.2內鏡消毒步驟 采用含酶洗滌液或是75%的酒精紗布進行內鏡擦拭,清潔內鏡及活檢橡皮蓋表面的血跡與黏液→采用含酶清洗液流動水對內鏡鏡身與管道進行沖洗,沖洗時間應在0.5 min以上,并用毛刷對內鏡管腔進行3次以上的刷洗→流動清水對內鏡鏡身與管道進行沖洗→戊二醛或是氧化電位水對內鏡鏡身與管道進行20 min的浸泡,同時注意浸泡時管道內不能留有氣泡,并嚴格控制浸泡時間,浸泡結束后采用流動清水對內鏡鏡身與管道進行沖洗,保證消毒液的徹底沖洗→75%的乙醇溶液對管道進行沖洗,迅速吹干備用。保證內鏡室每日的消毒工作,保證內鏡消毒柜的干燥、清潔及防霉。
3消毒液的管理
保證消毒液的作用時間與有效濃度。臨床通常使用的多為2%戊二醛。將內鏡配件充分洗凈后放置于2%戊二醛溶液中浸泡10 min,能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發(fā)生。對于患有高傳染性疾病的患者,對其使用過的內鏡及附件進行高質量的消毒,美國FDA指出,將內鏡與附件放置于25℃的2%戊二醛溶液中浸泡45 min即可達到高質量的消毒,保證微生物100%被殺滅,其中包括芽孢與分枝桿菌[3]。我國院感管理明確規(guī)定需要對該類內鏡及配件進行2%戊二醛溶液浸泡達10 h以上[4]。由于戊二醛的濃度與消毒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通常影響其濃度的因素包括①戊二醛長期放置其活性成分會自然降低;②若內鏡清洗結束后未將其管腔內的水分徹底控干,也容易造成濃度的下降;③發(fā)生誤配。所以在使用戊二醛進行消毒時,應先對其濃度進行檢測,確保消毒的有效性。
4內鏡室工作人員的管理
要求內鏡室工作人員應有較強的無菌觀念,清楚清潔、消毒、滅菌的概念并能正確運用。醫(yī)務人員的手容易被帶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唾液、血液等污染,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造成醫(yī)源性交叉感染。因此操作時應穿工作鞋、工作褲、防護服,戴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時帶防護眼鏡。對HBV易感的內鏡室工作人員,應該注射乙肝疫苗。
我院自內鏡開展以來,未發(fā)現(xiàn)一例交叉感染疾病。但今年對醫(yī)院日益引起重視。特別對幽門螺桿菌、肝炎病毒、梅毒、HIV等經內鏡傳染的可能性已成為醫(yī)學界和患者關注的熱點。目前內鏡室還存在設備不足,消毒時間不能保證;工作人員預防交叉感染意識淡薄等問題。所以對消毒滅菌工作的加強,能有效降低并控制外源性感染的發(fā)生,且意義重大。醫(yī)務人員對于內鏡室的消毒管理工作應更加重視,日常工作中應嚴格按照操作進行,同時降低由護理工作的失誤而導致的院內感染,并保證每一位患者在使用內鏡檢查時的無污染性,減少或杜絕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劉萱,于中麟,王惠吉.消化內鏡清洗消毒機現(xiàn)場試驗初步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04,10(10):33.
[2]宇野良治,韓英,棟方昭博,等.實用大腸鏡診斷及治療學[M].北京:康欣出版社,2001:11-13.
[3]亢媛.消化內鏡室控制醫(yī)院感染的優(yōu)化管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6):79-80.
[4]戴玉婷,管媛,張磊,等.內鏡中心醫(yī)院感染規(guī)范化管理與監(jiān)測[J].延安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3,11(4):63-65.
[5]宋學奎,王春英.戊二醛對消化道內鏡消毒效果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1,10(19):1872.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