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心肌三聯(lián)(cTNT,CK,CK-MB活性),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RP(hs-CRP),脂蛋白(LPa)測定在冠心?。–HD)中的應用。方法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分別測定87例冠心病患者及80例健康對照組的cTNT,CK,CK-MB活性及HCY,hs-CRP,脂蛋白(LPa),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冠心病組血清中cTNT,CK,CK-MB活性,Hcy,hs-CRP, LP(a)含量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聯(lián)合測定cTNT,CK,CK-MB, Hcy,hs-CRP,LPa在冠心病的預測,早期診斷,診斷分型,療效觀察以及預后的判斷有很好的診斷價值。
關鍵詞:肌鈣蛋白TNT;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RP 脂蛋白;冠心??;診斷價值
冠心?。–HD)是一種有冠狀動脈器質性(動脈粥樣硬化或動力性血管痙攣)狹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絞痛)或心肌壞死(心肌梗死)的心臟病,亦稱為缺血性心臟病。CHD是當今社會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資料顯示,在CHD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第一殺手[1],血清HDL降低和高LDL是明確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LPa是類似于LDL的一種特殊脂蛋白[2]。同時CHD也是全身心血管性的一種慢性炎癥性反應的結果[3]。心肌肌鈣蛋白(cTn)是目前臨床敏感性和特異性最好的心肌損傷標志物,已成為心肌組織損傷(如心肌梗死)最重要的診斷依據(jù)。超敏CRP (hs-CRP)是一種較為敏感的炎癥標志物,在健康的個體中,hs-CRP水平增高可作為預測卒中,急性冠脈綜合征,心肌梗塞和猝死的獨立危險因素[4]。血中Hcy濃度升高是冠心病、中風、外周血管粥樣硬化及動靜脈栓塞的危險因子,使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增加,因此聯(lián)合測定HCY濃度和hs-CRP,LPa及其它血脂,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自2011年5月~2013年1月來我院住院患者87例,男50例,女37例,年齡平均為33~60歲,所有病例都符合WHO關于CHD的診斷標準,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33例,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UAP)29 例,穩(wěn)定性心絞痛(SAP)25例;另外選擇80例經(jīng)冠脈造影陰性者作為健康對照組,其中男52例,女28例,平均年齡在35~60歲。以上病例均排除近1個月內有創(chuàng)傷,感染,腫瘤及免疫性疾病。
1.2方法 兩組間同時空腹12 h,靜脈非抗凝真空采血,分離血清后檢測cTNT,CK,CK-MB,HCY,hs-CRP和LPa。
1.3 cTNT,CK,CK-MB均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試劑羅氏配套系統(tǒng),檢測儀器為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Roche e-411;試劑 HCY采用速率法,試劑產(chǎn)自上海豐匯有限公司;LPa采用免疫比濁法,試劑產(chǎn)自北京利德曼公司,檢測儀器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7600;hs-CRP采用散射比濁法,試劑為西門子德寧配套系統(tǒng)。所用指標均在當天同批分析檢測,質控達標,操作都按照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將試驗分為四組,即健康對照組,AMI組,UAP組,SAP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CHD患者血中cTNT,CK,CK-MB,Hcy,hs-CRP, LP(a)含量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可以看到,AMI組,UAP組,SAP組的cTNT,CK,CK-MB,Hcy,hs-CRP, LP(a)檢測結果隨病情加重而增高,均與病情呈正相關,見表1。
3討論
cTn是心肌特有的鈣結合蛋白,正常情況下在循環(huán)血中濃度很低,當心肌細胞壞死時釋放到循環(huán)血液中。在心肌細胞壞死4~6 h后就可在外周血中測出,因此它們對心肌壞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另外,cTn 還具有高度的心肌特異性,是一種新的診斷心肌缺血、壞死的高敏感、高特異且診斷窗口期長的心肌損傷標志,其應用均優(yōu)于CK及CK-MB。目前已作為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診斷、病情評估和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cTnT 僅存在于心肌細胞中,出現(xiàn)較早,在MI發(fā)病后的3~6 h,血濃度很快升高,并在18~24 h達高峰,是MI的特異性,對MI的早期診斷和不良后果預測有一定的意義。有報道AMI發(fā)生2.5 h就能測到其升高,其靈敏度也較高,其檢測優(yōu)于其它標志物。此外,血清CK-MB 濃度正常而懷疑ACS 的患者,其發(fā)生AMI的高危險性與其cTnT濃度的升高之間的關系,及早期篩出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者等方面,cTn檢測有很高的臨床價值。
高脂血癥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脂質沉積主要是膽固醇和膽固醇酯,促進動脈血管壁的膽固醇內流與沉積,而高密度脂蛋白則逆向將動脈血管壁的膽固醇轉至肝臟,從而轉變成膽酸鹽[5]。高脂血癥使機體導致代謝紊亂消除延緩,形成脂蛋白殘粒,使動脈粥樣硬化加快。LP(a)是由1個LDL分子結合Apoa組成的二聚體,是一個獨立于其它血脂參數(shù)的CHD危險因素,并高度致AS的血漿脂蛋白[7],其機制是當今醫(yī)學界感興趣的研究課題,
HCY是動脈粥樣硬化(As)等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子,其升高是As疾病獨立的漸進性致病因素,其機制可能[8]為:①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使一氧化氮量及合成酶活性明顯降低;②影響脂質代謝,動脈內皮損傷,Hcy可促進脂質沉積于動脈壁,可促使脂質過氧化,形成氧化型LDL-C,加速CHD進程;③高Hcy血癥,可促使血小板粘附,聚集,使血液凝固性增加,從而引起和促進血栓形成,促進斑塊鈣化,誘導CHD的發(fā)生;④影響體內的轉甲基化反應等環(huán)節(jié),促進CHD的發(fā)生發(fā)展。據(jù)報道:Hcy每升高5 umol/L腦卒中風險升高59%,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升高32%。Hcy水平與心血管疾病呈正相關,使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增加。因此建議40歲以上人群都應該定期檢測血清HCY含量。
C反應蛋白是由肝臟合成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敏感的炎性標志物, CRP濃度的增高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因素,在血管粥樣硬化處、心肌梗死區(qū)有CRP的沉積。本研究中87例CHD患者中,hs-CRP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是CHD發(fā)展過程中的漸進性因素之一,隨著慢性炎癥和疾病的加重,hs-CRP逐漸升高,是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早期危險性分級的一個重要診斷指標,比CK及CK-MB更為敏感。其高濃度的患者將來發(fā)生AMI或心臟致死的危險性超過正常人的3倍[9]。國內外已有大量研究證實,CRP濃度持續(xù)升高的AMI者再次發(fā)生心梗的幾率較大[10]。hs-CRP作為健康人群首發(fā)冠脈事件的強力預測指標,同時,在排除其它引起CRP增高因素的情況下,其水平高低可反映CHD炎癥反應的強弱,而CHD患者hs-CRP水平的升高主要體現(xiàn)在心肌梗塞和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等ACS的階段[11]。如果CRP持續(xù)升高>180 mg/L可作為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預報,>200 mg/L可以做為心肌梗死后發(fā)生亞急性心肌破裂的預報,并且還可以預報冠狀動脈支架術后的危險性。
總之,cTNT,CK,CK-MB, Hcy,hs-CRP, LP(a)在CHD患者中具有顯著增高的特點,隨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廣泛使用以及高靈敏度的檢測試劑的進一步標準化,同時檢測Hcy,hs-CRP和血脂為臨床提供更準確更可靠的診斷指標。在心肌酶學和肌鈣蛋白檢測的同時,檢測Hcy,hs-CRP和血脂將作為進一步明確正常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提供實用的診斷和判斷預后的有力指標,并能預測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為及早采取積極有效的更為合理的臨床干預措施。
參考文獻:
[1]翟敏,呂吉元.血脂代謝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1,16(2):101-102.
[2]Albers JJ,KenedyH,Marcovina SM.Evidence that Lp(a) contains one molecule of apo(a) and one molecule of apo B:evaluation of amino acid analysis data[J].J Lipid Res,1996,37:192-196.
[3]Rfail N,Ridker PM.High-sentivity C-reactive protein,novel and promising marker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lin Chem,2007,47:401-411.
[4]Torres JL,Rfail N,Ridker PM.High-sen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or the prediction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J].Curr Opin Cardio,2003,18(6):470-471.
[5]TothPP.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high-densitylipoprotein,s magnificent mile[J].Cuur Arteriosclerosis rep,2003,5:386-393.
[7]彭玉芳,汪宏良.血脂及載脂蛋白檢測在心血管中的應用進展[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5):592.
[8]王美軍.冠心病患者血脂與CRP和Hcy水平的臨床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7):786.
[9]賈揚地,張其根.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心腦血管疾病關系的探討[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3,28(5):453-454.
[10]胡敏,王繼貴,楊波.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血脂聯(lián)合分析心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3,13(9):95-97.
[11]周燕.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J].山西醫(yī)藥雜志,2006,35(10):917-918.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