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yī)辨證治療眼底黃斑出血的臨床療效,以供參考。方法 將我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眼底黃斑出血患者64例納入本研究,根據(jù)中醫(yī)辨證分型分組。其中35例陰虛火旺型患者納入A組,采用滋陰降火法治療;29例脾虛濕盛型患者納入B組,采用健脾滲濕法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差異性。結果 治療后A組患者顯效15例、有效1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29%。B組患者顯效12例、有效1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55%。對比兩組總有效率發(fā)現(xiàn),組間差異統(tǒng)計學分析后認為無意義(P>0.05)。結論 中醫(yī)辨證治療眼底黃斑出血具有滿意的臨床療效,今后可將其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醫(yī);辨證論治;眼底黃斑出血;臨床療效
高度近視患者視軸變長,脈絡膜受到牽拉后導致玻璃體出現(xiàn)裂隙,新生血管通過玻璃體裂隙進入視網膜下,引起黃斑出血。黃斑出血可進一步損害患者視力,甚至可引起失明等嚴重不良后果[1]。我院探討了中醫(yī)辨證治療眼底黃斑出血的臨床療效,本文將結果報道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我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眼底黃斑出血患者64例納入本研究,患眼高度近視,中心視力下降,視野中央存在固定暗影,視物變形。檢眼鏡下可見眼底黃斑部有出血;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結果提示黃斑部新生血管形成,或熒光遮蔽。
根據(jù)中醫(yī)辨證分型分組,35例陰虛火旺型患者納入A組,癥見視物模糊、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腰膝酸軟,舌紅、苔薄黃,脈細數(shù)。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23~58歲,平均年齡(45.76±5.81)歲;病程2~12個月,平均病程(5.24±1.35)個月;病變位于左眼12例、右眼14例、雙眼9例;矯正視力-6.50~-19.00D,平均矯正視力(-10.75±2.84)D。
29例脾虛濕盛型患者納入B組,癥見視物昏花、面色無華、四肢乏力、食少納差,舌淡,苔白,或有齒痕,脈細。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25~60歲,平均年齡(47.54±5.39)歲;病程3~15個月,平均病程(5.88±1.46)個月;病變位于左眼10例、右眼12例、雙眼7例;矯正視力-6.00~-19.50D,平均矯正視力(-11.25±2.73)D。
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發(fā)現(xiàn)其在性別、年齡、病程、病變位置、矯正視力等方面,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A組患者采用滋陰降火法治療,方用生地黃15g、丹皮10g、丹參15g、黃柏10g、知母10g、旱蓮草30g、白茅根15g、決明子10g、石決明30g、槐米炭6g、地榆炭6g、三七粉3g[2]。
B組患者采用健脾滲濕法治療,方用黨參10g、白術10g、黃芪30g、丹參15g、豬苓10g、茯苓10g、當歸15g、山藥15g、車前子10g、陳皮6g、槐米炭6g、地榆炭6g、三七粉3g[3]。
上藥1劑/d,水煎兩次后合并煎液,分早晚2次溫服。連續(xù)用藥4w,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差異性。
1.3評價指標顯效:用藥后眼底黃斑出血基本吸收,矯正視力達到發(fā)病前水平或在提高3行以上;有效:用藥后眼底黃斑出血部分吸收,矯正視力提高2行。無效;用藥后眼底黃斑出血無明顯吸收,矯正視力提高1行以下或未提高[4]??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數(shù)據(jù)處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關數(shù)據(jù)均錄入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數(shù)據(jù)處理時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時認為組間差異結果在統(tǒng)計學上有意義。
2結果
治療后A組患者顯效15例、有效1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29%。B組患者顯效12例、有效1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55%。對比兩組總有效率發(fā)現(xiàn),組間差異統(tǒng)計學分析后認為無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近年來,眼底黃斑出血的發(fā)生率隨之增加,眼底黃斑出血雖有一定的自愈傾向,但易復發(fā),病程較長或反復發(fā)作的患者可造成永久性中心視力受損甚至失明。
黃斑出血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可歸納于\"暴盲\"、\"視瞻昏渺\"等范疇。多因先天稟賦不足、臟腑虛虧,或因長期伏案苦讀導致氣血不足、神光衰微而發(fā)病。以肝、脾、腎三臟虧虛為本,血瘀、痰濁為標。肝腎陰虛,虛火旺盛而灼傷脈絡;水不涵木,虛火上擾目竅;或脾氣虛弱;氣不攝血而致血不歸經、溢于脈外。
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理論精髓,我院對陰虛火旺型患者采用滋陰降火法治療,方中生地黃滋陰涼血、清熱生津;丹皮滋陰降火、清熱涼血;丹參活血涼血、安神定志;黃柏、知母清降虛火、生津潤燥;決明子、石決明平肝清熱、明目退翳;旱蓮草滋陰涼血、補益肝腎;白茅根清熱涼血、生津止渴;槐米炭、地榆炭清熱止血;三七粉活血止血。諸藥合用,滋陰補氣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標,共奏滋陰降火、止血散瘀之功效[5]。
對脾虛濕盛型患者采用健脾滲濕法治療,方中黨參補氣生津、善益脾氣;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黃芪益氣固表、補氣健脾。脾胃健旺則生化有常,氣血統(tǒng)攝有權,對脾不攝血所致的眼底黃斑出血效果較好。丹參活血散瘀、涼血安神,豬苓、茯苓健脾和胃、利水滲濕;當歸活血養(yǎng)血;山藥健脾益胃、益肺補虛;車前子利水滲濕、清肝明目;陳皮理氣健脾;槐米炭、地榆炭清熱止血;三七粉活血止血。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健脾、利水滲濕之功效[6]。
參考文獻:
[1]劉艷莉,陳國孝.辨證治療單純性高度近視黃斑出血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1,46(8):594-595.
[2]姜尚萍,謝文軍,康怡.補脾益氣湯治療高度近視黃斑出血的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31(11):57-59.
[3]許慧蕾,陳國孝.陳國孝辨治高度近視黃斑出血的經驗[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2(12):950-951.
[4]金明,張有花,劉海丹.和血明目片治療黃斑出血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2010,20(2):95-96.
[5]朱麗惠.眼底黃斑病變的中醫(yī)癥型分析與中藥分類治療[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8):102-103.
[6]胡建武.中醫(yī)辯證治療眼底黃斑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7):594-595.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