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N全國文化產業(yè)委員會將陳春華書寫的象形草榜書法“龍”譽為“華夏第一龍”。
2014年3月15日,在“海西夢 僑鄉(xiāng)情”書畫展現場,筆者有幸見到陳春華揮筆書寫象形草榜大“龍”字,大開眼界。
從中我們可以管窺陳春華的行草功力。但凡個性開朗、熱情奔放、激情四射的人都喜歡學行書。寫行草就像李白在酒后寫“將進酒”一樣,飄逸瀟灑,豪放險絕,一氣呵成。從陳春華的筆法中,可以看出他用筆嚴謹,功力濃厚。他用筆頗具古法,通篇以中鋒為主,多用圓筆,方圓并濟,落筆使轉揮灑自如,內涵“奔蛇走虺”之勢。起筆順入無缺鋒,逆入無漲墨,運筆起止緩急,映帶回環(huán),輕重虛實,藏鋒露鋒,欲道其詳。整幅作品只用了兩筆,一氣呵成,主體沒有斷筆,沒有斷“氣”,那么長的一條龍像千回百轉的黃河長江,一瀉千里,勢不可擋。龍尾上的最后一筆寫在龍頭右上方,首尾呼應,乃點睛之筆,與龍身筆斷意連,渾然一體,妙趣橫生。
從中我們亦可領略陳春華的榜書功底。榜書亦名“署書”、“擘窠書”,一般用“提斗”筆書寫,運筆注重提按轉折,講究抑揚頓挫。書寫榜書不僅需要扎實基本功,還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寫出筆墨醋暢,氣勢磅礴的作品。他從小習武,長大后又在部隊鍛煉了好些年,一米八幾的大個子,濃眉大眼,虎背熊腰,個性毫爽,為人俠義,非常適合練榜書??此麑懓駮且淮笙硎埽驹诎概_前,他凝神運氣,目光炯炯,下馬步,穩(wěn)穩(wěn)當當地揮毫落筆,像在表演太極。見過他的榜書作品,結構嚴謹,氣勢如虹,節(jié)奏感極強。猶如這個“龍”字,通篇布局,左右呼應,首尾相照,渾然一體,行云流水,自然飄動,賦予了龍字強大的生命力。
書寫如此之大的龍字,除了需要具備嫻熟厚重的筆法,還需要有精到純熟的墨法功夫。陳春華對墨法的掌握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在這個生動的龍字上,我們看出他對在破墨法、積墨法和焦墨法的運用恰到好處。用不同的水量,不同的墨色,分先后相重疊,由淡到濃,層層相疊,活生生畫出一條舞動著的長龍。墨的干濕濃淡變化極富表現力,讓線條顯得老辣蒼茫。讓人仿佛看到這條蒼龍從遠古奔騰至今所經歷的苦難、艱辛的歷程和厚重、沉穩(wěn)、樸實、堅強的本性,從而肅然起敬。
象形文字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是老祖宗從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記錄方式的傳承。也是和種印象派畫作。用象形文字來“畫”龍,無疑是一種最適合最恰當的表現方式。
CHCN全國文化產業(yè)委員會屬于陳春華書寫的象形草榜書法“龍”為“華夏第一龍”,名不虛傳。
1950年出生的陳春華己過花甲之年。對一個書法家而言,卻正值“花樣年華”。書法陶冶了他的情操,給了他無限的激情和活力。他深受著中國的傳統文化,熱情地推廣中國書法。他有著輝煌的事業(yè),雄厚的資本,熱衷于慈善事業(yè)。他覺得自己就是中華龍身上的一片鱗甲骨,永遠護衛(wèi)著龍體,做一個真正的龍的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