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之諺。這時氣溫很低,飲食起居還要順應冬藏的特性,例如早睡晚起,養(yǎng)護人體的陽氣;穿衣蓋被防風防寒,尤其注意手足保暖;宜食熱,忌生冷,防止損害脾胃陽氣。
對于冬令進補來說,大寒時節(jié)仍是恰當好時機。但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個節(jié)氣,與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飲食上與小寒也略有不同。首先,此時的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jié)的變化。其次,要在進補中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zhì)的食物,為適應春天升發(fā)特性做準備。最后,還要考慮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高發(fā)期,應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御邪氣的侵擾。
Tips
糯米分為圓糯米和長糯米兩種,長糯米米粒細長,顏色呈粉白、不透明狀,黏性強。圓糯米為白色不透明,口感甜膩,黏度稍遜于長糯米,適合做粽子、酒釀、湯圓、米飯等。
糯米食品宜加熱后食用,而且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因為糯米性黏滯,難于消化,老人、小孩或病人慎用。
大寒糯米滋補強
大寒時節(jié),適當食用一些滋補性強的糯米類美食,既滿足了你的口腹之欲,還可補益氣血,強壯身體。
糯米又叫江米,因其香糯黏滑,是逢年過節(jié)時節(jié)慶食品的必用,甚至連正月十五的元宵也是由糯米粉制成的。糯米富含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及淀粉等,為溫補強壯品。中醫(yī)認為它性溫味甘,能溫暖脾胃,補益中氣,對脾胃虛寒、食欲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同時糯米有收澀作用,對尿頻、自汗有較好的食療效果。
冬季山藥比較常見,糯米與山藥熬粥,可強健脾胃。加蓮子同熬,可溫中止瀉,提振食欲。糯米制成的酒,可用于滋補健身和治病。如用糯米、杜仲、黃芪、枸杞子、當歸等釀成“杜仲糯米酒”,飲之有壯氣提神、美容益壽、舒筋活血的功效。
糯米燉鯉魚
原料:糯米90克,鯉魚1條約750克,姜汁酒50克(約50毫升),5碗水(約1250毫升)。
做法:姜切碎,榨汁與米酒拌勻;鯉魚宰殺干凈,去腮和內(nèi)臟,鱗片不用去掉。抹干,用姜汁酒均勻涂抹于魚身內(nèi)外,再涂生油;糯米洗凈放入燉盅,整條魚放入糯米上面,加入適量水,加蓋隔水燉2小時,食用時下鹽。
功效:益氣旺血,溫中固腎,尤其適合體虛易寒、入睡時久久手足冰冷、上樓易氣促、進食時頻頻打嗝的人食用,是寒冬臘月的滋補佳品。
糯米紅糖燉阿膠
原料:糯米100克,紅糖適量,阿膠30克,8碗水(約2000毫升)。
做法:糯米洗凈后,浸泡半小時左右;糯米用2000毫升水煮成粥,用它的稀粥水約1000毫升(約4碗量),放入燉盅,加入搗碎的阿膠,攪拌均勻,燉半小時,再加入紅糖稍燉片刻即成。
功效:味道香甜,滋陰補虛,養(yǎng)血安胎,是女性的調(diào)養(yǎng)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