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和分析高危型HPV-DNA檢測聯合TCT方法在宮頸病變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對來我院進行就診的1200例宮頸病變患者采用TCT和高危型HPV-DNA檢測。然后以病理組織的診斷結果來作為此次研究的金標準。結果 將此次研究中ASCUS以上的病變作為此次細胞學陽性診斷,其陽性診斷率為6.91%(83/1200),組織學則將CINI以上的病變作為此次研究中陽性診斷,且其陽性診斷率為6.25%(75/1200);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高危HPV檢測中,陽性率為11.25%(135/1200),其中慢性炎癥和CINI、CINII~III、SCC的HPV感染幾率分別為7.6%、54.2%、88.9%、100.0%;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上,采用高危型HPV-DNA檢測聯合TCT方法對宮頸病變患者進行檢測,其能夠提高診斷的敏感度,減少漏診的發(fā)生,對于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液基細胞學技術(TCT);宮頸病變;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
在女性疾病中,宮頸病變則是一種常見疾病[1]。如果不及時進行診斷和發(fā)現以及治療,則患者可能會發(fā)展為宮頸癌[2]。在此過程中,患者將從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發(fā)展為浸潤癌,并且其是一個連續(xù)性的過程。此階段大約需要8~10年。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則與宮頸癌存在十分緊密的關系。為此,我院對此次的患者采用高危型HPV-DNA檢測聯合TCT方法進行篩查,取得一定成效,以下是詳細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的1200例患者,時間段為2012年09月~2013年10月。這些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宮頸糜爛和白帶增多以及性交出血等癥狀。但是患者沒有急性生殖道炎癥以及子宮切除病史。年齡23~65歲,平均(45.0±1.0)歲。
1.2方法 檢查前3d不進行陰道沖洗及填塞栓劑,避開月經期,且24h內未進行性生活。
1.2.1TCT技術 使用頸管刷對患者宮頸鱗柱交界部位取材,對宮頸管表面的脫落細胞進行收集。同時將采集到的細胞立即置入到裝有保存液的樣本保存瓶中,采用液基薄層制片機制片,巴氏染色,并采用TBS(2004)分級系統(tǒng)來進行細胞學診斷。
1.2.2 高危型HPV DNA的測定 采用窺陰器將患者的宮頸暴露,然后使用專用的HPV采用刷置入到宮頸口內,并進行逆時針的旋轉3~4圈,之后停留10s。之后將采用刷放置到專用的標本儲存瓶中,并將采用刷多余部分折斷,其余部分留置在標本儲存瓶中[3]。蓋好蓋子,并標識好送檢。檢測儀器:全自動熒光定量PCR儀。陽性:≥500拷貝。
1.2.3 宮頸病理組織學診斷 采用電子陰道鏡對病變組織進行活檢,分別選取3、6、9、12點等多個點位[4]。對這位點的標本進行病理診斷。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5軟件進行處理。陽性率采用(%)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TCT檢測結果與組織學診斷結果比較 在此次1200例宮頸病變患者中,其發(fā)生炎癥性反應的患者為1117例,占93.08%。將此次研究中ASCUS以上的病變作為此次細胞學陽性診斷,其陽性診斷率為6.91%(83/1200),而組織學則將CINI以上的病變作為此次研究中陽性診斷,且其陽性診斷率為6.25 %(75/1200);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高危型HPV DNA檢測結果 在高危HPV檢測中,陽性率為11.25%(135/1200),其中慢性炎癥和CINI、CINII~III、SCC的HPV感染幾率分別為7.6%、54.2%、88.9%、100.0%;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臨床上,人乳頭瘤病毒(HPV)則是一種沒有包膜的雙鏈閉環(huán)小分子DNA病毒[5]。其主要是屬于多空病毒科乳頭瘤病毒屬,同時其的感染性也存在一定的種屬特異性。其主要是感染人的皮膚以及黏膜上皮細胞,進而導致患者出現感染部位發(fā)生良性或者惡性病變。隨著醫(yī)學技術地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對其DNA序列進行分析發(fā)現,HPV至少存在200個以上的基因型。到目前為止,已經被確定的HPV基因型就有85種,其中低危型有:HPV6、11、42、43、44等,其一般不會誘導患者發(fā)生癌變。然而高危型則主要有: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6]。這種高危型HPV感染則是導致女性人群發(fā)生宮頸癌以及癌前宮頸上皮內瘤的致病因子,此外,其也是患者發(fā)生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原因。如果患者感染持續(xù)存在并且出現增生,在臨床上將其分為:潛伏感染期和亞臨床感染期以及臨床癥狀期、HPV相關的腫瘤期?;颊呓洑v宮頸癌前病變,最終導致患者發(fā)生宮頸癌。在宮頸癌中,HPV16型的感染率達到50.0%~60.0%,而HPV18型在宮頸鱗癌中感染達到13.7%,在宮頸腺癌和腺鱗癌中達到36.0%[7]。經過此次研究發(fā)現,高危型HPV對患者宮頸上皮感染則是導致患者發(fā)生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主要危險性因素[8]。所以,對患者進行高危型HPV檢查是篩查宮頸病變的一個重要檢測方法。
TCT技術則是一種新的脫落細胞學技術,其為臨床預防和治療宮頸癌提供重要的價值。此項技術在對細胞進行固定時,由于細胞形態(tài)結構難以發(fā)生改變,因此,很容易進行鑒別。進而使得臨床陽性檢測率得到提高,使得臨床癌前病變的漏診幾率,同時也是一種較為準確的篩查方法。在對患者進行檢測時,如果細胞學形態(tài)特征表現為:挖空細胞和角化不良細胞以及濕疣外底層細胞,則可以診斷或者提示患者發(fā)生HPV感染。然而HPV-DNA則是一種客觀性和可重復性的檢測方法,其能夠有效地避免檢測人員之間所出現的主觀性。經過此次研究發(fā)現,將此次研究中ASCUS以上的病變作為此次細胞學陽性診斷,其的陽性診斷率為6.91%(83/1200),而組織學則將CINI以上的病變作為此次研究中陽性診斷,且其的陽性診斷率為6.25 %(75/1200);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高危HPV檢測中,陽性率為11.25%(135/1200),其中慢性炎癥和CINI、CINII~III、SCC的HPV感染幾率分別為7.6%、54.2%、88.9%、100%;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臨床上,采用高危型HPV-DNA檢測聯合TCT方法對宮頸病變患者進行檢測,其能夠提高診斷的敏感度,減少漏診的發(fā)生,對于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昕華,周蓓蓓,虞斌,等.高危型HPV檢測在宮頸病變篩查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0,07:898-899.
[2]陳輝,米淑玲,尹利榮,等.Maspin、bFGF在宮頸病變中的表達及與高危型HPV的相關性研究[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01:74-77.
[3]吳冬梅,鄭怡真,劉倩,等.高級別宮頸上皮內瘤變中醫(yī)證型分布及其與高危型HPV負荷量關系的研究[J].光明中醫(yī),2012,03:489-491.
[4]李艷麗,楊麗麗,鄭紅兵. COX-2在宮頸病變中的表達及其與高危型HPV感染的相關性[J].當代醫(yī)學,2010,33:9-11.
[5]林志新,閆芳,歸慶華,等.二代雜交捕獲法檢測高危型HPV感染對宮頸病變診治的臨床價值[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0,11:1073-1075.
[6]張杰東,向麗,周鐵軍,等.宮頸腺癌中高危型HPV病毒感染與NF-κBp65、P16表達的相關性研究[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13,01:27-30.
[7]伍萍,黃賽君,金枝.深圳公明鎮(zhèn)高危型HPV感染現狀及年齡分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20:71-72.
[8]畢雪玲.LEEP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臨床療效及高危型HPV檢測在術后隨訪中的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13,04:417-419.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