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調查急診患者情感抑郁的發(fā)生情況及所采用的應對方式,分析不同應對方式與情感抑郁的相關性。方法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 118例急診患者。情感抑郁用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進行評估,應對用醫(yī)學應對量表進行測評。對數(shù)據(jù)進行獨立樣本 t檢驗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57例(48.31%)急診患者發(fā)生情感抑郁,其中表現(xiàn)為單純焦慮者34例(28.81%),表現(xiàn)為單純抑郁癥狀14例(11.86%),表現(xiàn)為焦慮及抑郁2種癥狀9例(7.63%)。屈服和回避是發(fā)生情感抑郁的急診患者最常采用的應對方式,面對則是未發(fā)生情感抑郁的急診患者中最常采用的應對方式。結論 情感抑郁在急診患者中發(fā)生率較高,應對方式及多種因素及與患者的情感反應有關。
關鍵詞:情感抑郁;急診;護理
情感抑郁是一種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常見的心境障礙,以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可產(chǎn)生一系列的神經(jīng)免疫系統(tǒng)反應和機體功能失調,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和身心健康。急診科患者由于病情較重或疾病突然發(fā)生,容易X發(fā)生情感抑郁[1]。急診科患者一旦發(fā)生情感抑郁,又將影響其基礎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應對方式對情感反應有重要的影響,及時正確的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良好有效的應對方式的建立,將可以減輕患者的情感抑郁,這也是急診科護理的一個重要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本研究的對象為2012年6~12月在四川省眉山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科診治并愿意配合本研究調查的患者,且無精神疾病史。調查對象共150例,發(fā)放調查問卷 150份,收回問卷118份,回收率為78.67%?;厥諉柧砘颊吣行?7例(56.78%),女性51例(43.22%),年齡 18~78歲,平均年齡(41.52±l6.25)歲;城鎮(zhèn)戶籍49例(41.53%),農(nóng)村戶籍69例(58.47%);內科性疾病患者53例(44.92%),外科性疾病患者65例(55.08%);醫(yī)?;颊?3例(78.81%),自費患者25例(21.19%)。
1.2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醫(yī)學應對問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aire,MCMQ)由Herman Fenfel等[2]編制,由沈曉紅[3]等修訂為中文版,經(jīng)國內信度、效度檢驗、可以用于臨床研究。該量表包含\"面對\"、\"回避\"、\"屈服\" 3各分量表,共 20個條目。得分越高,表明個體越傾向于采用該項應對方式。抑郁自評量表(SDS)情緒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由Zung于1965年編制[4],每項癥狀按1~4級評分,各項得分相加得粗總分,將粗總分乘以1.25后取整數(shù)部分即得標準分,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問卷在統(tǒng)一指導語下,由患者自行完成。
1.3資料分析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l1.5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錄入并分析,應用的統(tǒng)計方法有:描述性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等,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急診患者情感抑郁狀況 本組病例中,48.31%(57/118)例急診患者發(fā)生情感抑郁, 表現(xiàn)為單純抑郁癥狀14例(11.86%),表現(xiàn)為焦慮及抑郁2種癥狀9例(7.63%)。輕度抑郁33例(發(fā)病率27.97%),中度抑郁22例(發(fā)病率18.64%),重度抑郁3例(發(fā)病率5.26%)。女性抑郁28例(發(fā)病率54.90%;28/51),男性抑郁29例(發(fā)病率43.28%;29/67),本調查結果顯示,情感抑郁在急診患者中的發(fā)生率較高,以輕度抑郁最常見,急診女性患者情感抑郁的發(fā)生率高于男性。
2.2急診患者情感抑郁和應對方式的比較 研究顯示,和非情感抑郁組比較,情感抑郁組在抑郁、回避和屈服應對上的分值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面對在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性別分組統(tǒng)計顯示女性急診患者抑郁、回避和屈服應對方式上的分值均較男性組高(P<0.05)?;颊咧?,自費組抑郁、回避和屈服應對方式的分值醫(yī)保組高(P<0.05)。戶籍分組顯示農(nóng)村組患者屈服應對方式的分值較城鎮(zhèn)戶口組高(P<0.05),見表1。
2.3急診患者應對方式與抑郁情緒之間的相關性 相關性分析顯示急診患者回避和屈服的應對方式與抑郁情緒之間呈正相關(P<0.05),面對和與抑郁情緒之間的相關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據(jù)WHO統(tǒng)計,情感抑郁癥已成為世界第4大疾患,其可廣泛影響人體的神經(jīng)、內分泌和免疫系統(tǒng)等,嚴重損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對已經(jīng)存在其他基礎疾病的患者,情感抑郁的發(fā)生,將影響其基礎疾病的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我院急診科患者中,情感抑郁的發(fā)病率高達48.31%,遠遠高于正常人群5%~10%的發(fā)病率[4]。本研究表明,在急診科患者中,有約50%的患者可能發(fā)生情感抑郁,如不及時提供正確的心理支持,也將影響他們基礎疾病的康復。因此,醫(yī)護人員在提供常規(guī)的診療護理服務之外,有必要積極關注急診患者的情感狀態(tài),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既往研究表明,個體因素如性別 、年齡、收入、宗教、客觀支持、屈服的應對方式、內向、精神質和掩飾程度高的人格特質、基礎疾病類型、基礎疾病的嚴重程度、既往的患病經(jīng)歷、對病情的了解 、生活保障、疼痛、疾病對日?;顒拥挠绊懙榷际怯绊懡箲]和抑郁等情感狀態(tài)的因素[5]。急診科患者起病較急,病情常常較重,是處于特殊應激狀態(tài)的一個群體,其情感抑郁的影響因素也有其特殊性。本研究結果顯示,急診科患者中的女性的抑郁分值明顯較男性高,可能和女性情感較男性細膩,更多采取了回避和屈服的應對方式有關。戶籍所在地也是影響本組病例應對方式的影響因素,農(nóng)村組的患者屈服的應對方式明顯較城鎮(zhèn)組多,可能和兩組不同的受教育程度有關。本研究還顯示醫(yī)療保障的不同也是情感狀態(tài)的重要影響因素,自費組患者由于缺乏醫(yī)療保障,其抑郁分值和應對方式也和醫(yī)保組患者存在明顯區(qū)別。本調查結果,可能有助于臨床上快速分析急診科患者發(fā)生情感抑郁的高位因素,確認心理支持的核心人群,指導臨床醫(yī)護人員采取必要的針對性干預措施,幫助急診科患者更快速安全的康復。
應對方式又稱應對策略,是個體在應激期間處理應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種手段。應對是影響應激反應結果的重要中間變量,消極應對的病因學意義大于積極應對。研究認為,不同的應對方式可降低應激反應水平或增加應激反應水平,同一應對方式在某一事件中科減輕應激反應,而在另一事件中也可能反而增加應激反應[6]。根據(jù) Lazarus理論,在疾病相關的應激狀態(tài)下人們通常會根據(jù)環(huán)境和人們評估方法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面對\"在很多應激情況下是一種積極的應對方式。本研究結果顯示,急診科患者大多對自己的病情不太了解,抑郁狀況與\"面對\"無明顯相關性。\"回避\"和\"屈服\"在一般應激情況下常常是一種消極的應對方式。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急診科患者中,\"回避\"和\"屈服\"的應對方式和情感抑郁呈明顯的正相關,可能是患者對所患疾病的結局以及治療費用的不確定性導致其采用了接受現(xiàn)實等屈服的應對方式。這和其他一些關于腫瘤患者應對方式的研究結果是不同的[7]。
參考文獻:
[1]駱珉, 張曉香.急診外傷患者急性期情感抑郁和應對方式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9, 25(6):42-44.
[2]Feifel H, Strack S, Nagy VT. Coping strategies and associated features of medically ill patients[J].Psychosom Med,1987,49(6):616-625.
[3]沈曉紅, 姜乾金.醫(yī)學應對問卷(MCMQ)701例測查結果分析[J]. 國行為醫(yī)學科學, 2000, 9(1):18-20.
[4]張明園. 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2版. 長沙: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35-38.
[5]Rattray JE, Hull AM. Emotional outcome after intensive care:literature review[J]. J Adv Nurs,2008,64(1):l2-13.
[6]Billings AG, Moos RH. Coping, stress, and social resources among adul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J]. J Pers Soc Psychol,1984, 46(4):877-91.
[7]曾艷麗, 代亞麗, 黃嘉恩. 乳腺癌患者首次手術后抑郁與應對方式社會支持相關性研究[J]. 護理學報, 2008,15(10):4-7.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