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索適合二級醫(yī)院護理人員的績效考核體系及結構。方法 對護理人員從護理工作質、護理工作量、患者滿意度、護理人員職稱、班別、獎勵/處罰項目6方面進行綜合考核。結果 護士績效工資收入拉開了差距,體現(xiàn)了多勞多得、優(yōu)勞優(yōu)得原則。結論 護理人員實施績效考核,形成了有激勵、有約束的內部激勵機制。
關鍵詞:二級醫(yī)院;護理;績效考核
績效考核是指運用系統(tǒng)的原理、方法,根據(jù)人力資源的需要評定、測量員工的工作行為和工作效果[1]。建立激勵性的分配機制,要根據(jù)護士的臨床實際表現(xiàn)和工作業(yè)績,把考核結果與個人收入掛鉤,向臨床一線護士、護理骨干傾斜加大績效工資比例,拉開收入差距,形成有激勵、有約束的內部激勵機制[2]。我院從2011年起在優(yōu)質護理病房積極探索績效考核的思路及方法,2013年推廣至全院現(xiàn)總結如下:
1 背景
1.1 傳統(tǒng)的績效考核與收入分配方法是醫(yī)院以每個科室為考核單元,且護士績效工資的分配按職稱高低劃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高年資護士長期上白班,如總務班、換藥班,而一線倒班護士多是低年資護士,不能體現(xiàn)多勞多得、優(yōu)勞優(yōu)酬。這樣忽略了護理工作的差異性,沒有反映出護理工作效率、護理工作的風險與責任、護理技術的難度[3]。
1.2 傳統(tǒng)分配模式帶來不良后果,報酬偏低的護理人員會以降低努力的形式來平衡偏低的報酬,表現(xiàn)為消極怠工?;蛘呱暾堈{職,離開原有環(huán)境。
1.3建立新的績效考核機制的條件成熟,醫(yī)院領導大力支持,護理部實施半垂直護理管理模式。信息化系統(tǒng)成熟、完善的,護士移動工作站的建立,為統(tǒng)計護理人員工作量提供準確無誤的數(shù)據(jù)。
2 績效管理具體方案
2.1績效考核思路及步驟 制訂了\"先試點、后推廣\"穩(wěn)步推進的總體思路,制定績效考核工作\"三步曲\",即2011年以老年科為試點實施新績效考核模式;2012年在全院各病區(qū)實施新績效考核模式;2013年實行新績效考核模式+護理補貼的績效考核。護理補貼按每床位1.5元/d的標準發(fā)放,3.5~4萬/月元左右,護理補貼納入護理部垂直管理。該補貼由財務科按病區(qū)床位使用率下發(fā)至護理部,護理部以34項護理操作為考核指標,按工作量下發(fā),旨在體系多勞多得的宗旨。
2.2績效考核目的 調動護理人員 的積極性;提高護理質量,促進醫(yī)院發(fā)展。
2.3績效考核原則 多勞多得,優(yōu)勞多得;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向高風險崗位、
夜班傾斜、向臨床一線傾斜。
2.4實施方案
2.4.1確定評價指標及權重 確定護理工作質、護理工作量、患者滿意度、護理人員職稱、班別、獎勵/處罰項目為考核評價指標,其權重分別為護理工作質、護理工作量為30%,患者滿意度20%,護理人員職稱、班別10%,獎勵/處罰項目另外據(jù)實計算。
2.4.1.1工作質指標 確定10項指標,分別是基礎護理質量、危重患者護理質量、護理文件書寫質量、消毒隔離質量、專科護理質量、病區(qū)管理護理質、護理安全質量、業(yè)務考核質量、夜班工作質量、優(yōu)質護理質量。其分值按實際考核得分計算,來源于一、二、三級質控考核。
2.4.1.2工作量指標 確定八項考核指標,其中護理操作又細化為34項。分別是包干患者數(shù)、入、出院患者數(shù)、危重患者數(shù)、護理級別數(shù)、護理操作數(shù)(34項)、轉科人數(shù)、死亡人數(shù)。
2.4.1.3工作量指標賦分 賦分分3步完成,首先護理部按工作的難易度、風險度、耗時、生活類護理予以賦分形成指導意見,分值向操作難度大、耗時長、生活類護理如床上擦浴、床上洗頭傾斜。第2步召開護士長會議,發(fā)放護理工作量賦分問卷調查表,該表的分值已由護理部制定,由護士長不記名式選擇,如不同意的可調整分值,在表格預留的括號內填上修改的分值。第3步護理部統(tǒng)計護士長選擇的結果,按選擇票數(shù)高低、科室實際情況確定分值,如當時定的理療項目的分值為每人次1分,模擬測算時發(fā)現(xiàn)中醫(yī)康復科因理療工作量較大,結果導致該科工作量總分處于中上水平,這個結果不符合向高風險崗位傾斜的原則,因此根據(jù)科室實際情況調整了分值,調到0.2分(見表1)。
2.4.1.4患者滿意度是取護士所管患者滿意度實際分的平均值。滿意度包括病區(qū)、黨辦、護理部3個層次的滿意度調查結果。
2.4.1.5職稱及分值 主任護師10分、副主任護師9分、主管護師8分、護師6分、護士5分。
2.4.1.6班別及分值 責護組長10分 、責任護士8分、夜班護士5分。班別分值可疊加,如倒班護士的分值就是責任護士的8分+夜班護士的5分等于13分。其目的是要拉開倒班與不倒班護士的差距。
2.4.1.7在績效分配方案中增加了獎勵/處罰項目,體現(xiàn)優(yōu)勞優(yōu)得原則,分別對獎勵/處罰項目進行了細化,如患者表揚一次20元、發(fā)表核心期刊論文100元,院級三基理論考試或技術操作考核成績不及格扣50元。
2.4.2計算方法
2.4.2.1第1步確定績效工資可分配總額,績效可分配總額 由2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各護理單元按醫(yī)生1.2,護士1.0的比例從科室的績效工資總額中提取。另一部分是護理補貼由護理部按工作量下發(fā),其金額數(shù)=全院護理工作量總分/當月護理補貼金額數(shù)×科室護理工作量分值。
2.4.2.2統(tǒng)計每位護士考核指標的分數(shù),職稱及班別的分值相對固定,工作質的分值分別來源于一、二、三級質控考核,工作量分值的統(tǒng)計目前我院有兩種形式,①是護士每日手工記錄于自制的excel表中。②開通護士移動工作站的科室,通過計算機后臺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滿意度是取所管患者滿意度實際分的平均值。
2.4.2.3第3步計算單項考核指標的每分值 工作質每分值=績效可分配總額×0.3/全科護士工作質總分;工作量每分值=績效可分配總額×0.3/全科護士工作量總分;住院患者滿意度每分值=績效可分配總額×0.2/全科護士滿意度分;護理人員職稱每分值=績效可分配總額×0.1/護理人員職稱總分;班別每分值=績效可分配總額×0.1/班別總分。
2.4.2.4匯總每人績效工資總額 護士績效總額=工作質總分×工作質每分值+工作量總分×工作量每分值+患者滿意度每分值×患者滿意度每分值+護理人員職稱每分值×護士職稱總分+班別每分值×班別總分±獎勵/處罰金額。
3 取得的成效
制定護士績效考核管理辦法,使每位護理人員得到公正、公平的評價和認可的機會,從院級層面上來看,護理補貼金額數(shù)排在前三名的是護理人員公認的最繁忙、最辛苦的科室,如神經(jīng)內科、心血管內科及內分泌腎病科。從科室層面上看,倒班護士、工作量大、管危重患者多得護士績效工資高。在績效分配上,體現(xiàn)多勞多得、優(yōu)勞優(yōu)得的原則,護士滿意度提高了,消除了個人在群體組織中的惰性,激發(fā)了大家為完成組織目標的進取精神,極大鼓舞和調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職能管理更趨科學,也在護士之間、護理單元之間形成了良性的競爭機制形成良好的管理導向。通過利益的調整正確引導護士合理流動,保證護理隊伍的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仲麗.建立三級醫(yī)院護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和績效結構的構思[J].中國實用護理,2009,25(11):62-63.
[2]衛(wèi)生部副部長馬曉偉在護士崗位管理試點工作研討會上的講話摘要[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4):5.
[3]張玲娟,王筱慧,陸小英.科學合理構建績效考核體系客觀公平實施護士獎金分配[J].中國護理管理,2009,9(8):11.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