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豐寧縣露地蔬菜面積呈逐年增加的態(tài)勢,病蟲害的發(fā)生和為害也不斷加劇,為了讓人們吃上放心菜,豐寧縣在示范區(qū)內重點采用“三誘一生”的綠色防控技術,并結合科學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環(huán)保型農藥,有效提高了病蟲害的控制效果。
【關鍵詞】露地蔬菜;示范區(qū);病蟲害;綠色防控
1 露地蔬菜示范區(qū)的建設目標
(1)在示范區(qū)內重點采用“三誘一生”的綠色防控技術(性誘劑誘殺、頻振式及太陽能殺蟲燈誘殺害蟲、黃板誘殺蚜蟲,結合使用生物殺蟲劑等技術措施)。
(2)以農業(yè)防治為基礎,改進施藥方式,在害蟲嚴重發(fā)生時,結合科學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環(huán)保型農藥,以提高總體控制效果,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防治豐寧縣十字花科蔬菜上嚴重發(fā)生的小菜蛾、蚜蟲等主要病蟲害,力爭實現(xiàn)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到位率達到90%以上,防控效果達到90%以上,減少化學農藥使用50%以上,蔬菜殘留不超標,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10%以內的任務目標。
(3)促進豐寧縣蔬菜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普及,提升蔬菜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水平,提高蔬菜產品的質量,達到經濟、安全、有效的目的。
2 露地蔬菜示范區(qū)的地點與規(guī)模
(1)豐寧縣植保站2013年選擇以種植十字花科蔬菜為主的豐寧縣壩上地區(qū),針對嚴重為害當?shù)厥卟松a的小菜蛾、蚜蟲等主要病蟲害,以魚兒山鎮(zhèn)土城溝村為核心示范區(qū),實施了以白菜、甘藍、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為主要種類的露地蔬菜綠色防控技術示范。
(2)整個示范區(qū)面積為66.67hm2,核心示范區(qū)面積為37.33hm2,輻射帶動周邊8個村、1個國有牧場2666.67hm2露地蔬菜的安全生產。
3 工作措施
3.1 加強領導責任到人
為確實把綠色防控工作落到實處,豐寧縣成立了縣綠色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組,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農業(yè)副縣長擔任,縣農牧局局長和示范區(qū)鄉(xiāng)鎮(zhèn)長為成員,負責組織協(xié)調工作。技術指導組由分管副局長任組長,植保站站長任副組長,5名業(yè)務骨干為成員,具體負責綠色防控技術宣傳,示范區(qū)規(guī)劃落實、技術指導,從種植開始每個關鍵環(huán)節(jié)、關鍵技術都由技術人員親自操作和指導。
3.2 及早動手,精心組織謀劃
縣從3月份開始深入到示范區(qū)進行技術宣傳,采用多媒體講課、田間指導等多種方式做好宣傳和培訓,共組織培訓6次800余人,發(fā)放技術材料1500多份。技術人員從育苗開始長期蹲點,保證從種到收的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指導。
3.3 長期蹲點,親自操作
為使農民真正掌握綠色防控技術,技術人員從設備安裝、藥劑使用、濃度配比、蟲情調查到數(shù)據記錄等都要親自進行操作,對示范區(qū)的每項技術和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進行精心指導,對于關鍵環(huán)節(jié)還要親自示范操作;同時建立工作技術檔案,認真做好田間農時、農事記載,準確記載各時期農事操作及天氣變化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為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提供可靠依據。
3.4 多方爭取領導重視,獲取資金物資支持
通過各種渠道爭取領導支持,縣政府調劑扶貧資金5萬元購置太陽能殺蟲燈15盞,承德市植保站支持生物農藥及專項經費2萬元,農牧局調劑2萬元購置小菜蛾誘捕器、誘蚜黃板等,使示范區(qū)有了充足的物資保障。
4 綠色防治技術措施
4.1 農業(yè)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高產、優(yōu)質、冬性強的抗抽薹品種,白菜主要有:春鳴、春奇、春韻、春黃、金冠、秀春、沐春、春曉、金姑娘、春夏王、金太陽等。甘藍主要有:希望、703、鐵頭、春甘3號、中甘15號、中甘21、色麗瑪、索瑪、阿德瑪?shù)?。菜花主要有:雪寶、雪嶺1號、雪峰、綠嶺(綠菜花)等。
(2)輪作倒茬,與非十字花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以減輕病蟲害的發(fā)生。
(3)增施腐熟的有機肥,合理配方、平衡施肥,每667㎡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kg。
(4)深翻、清潔田園。及時清理田間雜物和雜草,尤其是上年植株病殘體及殘葉,以減少病蟲越冬基數(shù),減低病害初侵染來源。
4.2 誘殺防治
4.2.1 黃板誘殺
(1)利用蚜蟲、粉虱等成蟲對黃色有較強趨性的特性,于蚜蟲開始發(fā)生時每667㎡放置規(guī)格30cm×40cm的誘蟲黃板20塊左右,將黃板呈棋盤式均勻插置于田間,黃板底部略高出植株頂端20cm左右,黃板粘滿害蟲后要及時更換。
(2)2013年,經在豐寧縣壩上土城溝村核心示范區(qū)定點調查(6月20日安裝,至8月20日結束,每隔3d調查并記載1次誘蚜數(shù)量),白菜種植區(qū)每塊黃板平均誘殺蚜蟲617頭,甘藍種植區(qū)每塊黃板平均誘殺蚜蟲457頭,花椰菜種植區(qū)每塊黃板平均誘殺蚜蟲325頭。結果表明,黃板能有效誘殺對黃色有較強趨性的蚜蟲、斑潛蠅等害蟲,尤其是在減少蚜蟲的發(fā)生量和保護瓢蟲等捕食性天敵方面有較大的成效。
4.2.2 燈光誘殺
(1)采用交流電殺蟲燈(佳多頻振式殺蟲燈)及太陽能殺蟲燈誘殺害蟲。此裝置是利用害蟲的趨光、趨波、趨色、趨性信息的特性,將光的波段、波的頻率設定在特定的范圍內,近距離用光、遠距離用波,加上害蟲本身產生的性信息引誘成蟲撲燈,燈外配以頻陣高壓電網,害蟲觸電后即達到誘殺成蟲的目的。安裝時,燈底部距離地面1.20m,于蔬菜生長季節(jié)開始使用。
(2)2013年,在豐寧縣壩上土城溝村核心示范區(qū)安裝殺蟲燈30盞,每2d定點調查1次。經統(tǒng)計,平均每臺燈誘蟲155頭、高峰期912 頭,鱗翅目害蟲占54.5%,鞘翅目害蟲占18.1%,其他害蟲占26.4%,益蟲占1%,益害比為1∶99。在誘到的害蟲之中,以草地螟、甲蟲、金龜子、小地老虎、天蛾、燈蛾類等較多,益蟲主要是草蛉和蜂類等。
4.2.3 性誘劑誘殺
利用小菜蛾的性信息素對其成蟲進行誘殺,每667㎡安裝誘捕器3個,誘芯距粘板約1cm,誘捕器底部略高出植株頂端20cm左右,將誘捕器在田間交叉放置,粘板粘滿害蟲后要及時更換。每次定點調查5點,取平均值為誘蛾數(shù),每隔3d調查1次。
4.3 生物農藥防治
在病蟲害發(fā)生初期,選用生物農藥進行防治,嚴格按各用藥品種的施藥要求用藥,以使藥效得到充分發(fā)揮,注意科學合理地輪換交替用藥。選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并改進施藥的方式和方法,以對病蟲害進行有效控制,主要的藥劑品種有“天惠蟲清”(0.4%蛇床子素)、5%云菊(天然除蟲菊素乳油)、蘇云金桿菌、0.3%印楝素、5%氯蟲苯甲酰胺、普尊(蟲酰肼)阿維菌素、苦參堿、吡蟲啉等。
4.4 噴施莖葉寶、碧護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
目的是增強植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以達到優(yōu)質高產的效果。調節(jié)劑每隔7~10d使用1次,連噴2~3次。
5 小結
豐寧縣充分發(fā)揮了露地蔬菜綠色防控示范園區(qū)的帶動作用,樹立樣板,推廣經驗,采取多種手段對露地蔬菜病蟲害進行綠色防控,以帶動農業(yè)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向更大規(guī)模、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發(fā)展,讓人們吃上放心菜,確保蔬菜產品質量安全。
作者簡介:
李春寧(1965-),男,河北承德豐寧人,農藝師,主要從事植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