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病患者自殺的相關因素,并給予相應的護理對策。方法 對35例有自殺行為的精神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提高了,增強了戰(zhàn)勝疾病信心;家屬理解患者,患者生活樂趣提高了,自殺率下降了;加強了安全管理,對自殺防范做的全面了; 提高了護理質量,促進了疾病的好轉 ,提高了疾病的痊愈率。結論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殺行為與多元素有關,掌握自殺發(fā)生的時間、特點,加強護理防范意識,減少精神病患者自殺的發(fā)生。
關鍵詞:精神病患者;自殺;護理;防范
自殺是自愿并主動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是精神疾病患者死亡原因之一[1]。精神病患者自殺受多種因素的影響[2]。因此,分析精神病自殺的原因十分重要,現將我院1997~2007年有自殺行為的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找出其因素給予相應的措施,效果很好?,F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選自在我院住院均符合CCMD-2-R診斷標準,且發(fā)生過自殺行為的35例精神病患者,年齡18~22歲21例,41~50歲15例,大于50歲9例。住院次數:1次17例,2次10例,3次5例,4次3例。
1.2 自殺的相關因素
1.2.1自殺地點、用物 患者多選衛(wèi)生間、病房窗戶、床頭等較隱蔽的地方,工具多用病房內物品,如床單、保護帶、玻璃、衣服、體溫計等。
1.2.2自殺時間 上午4例(11.8%),中午10例(28.6%),下午5例(14.2%),上半夜7例(25%),下半夜9例(25.8%)。
1.3診斷情況。
2 護理對策
2.1 了解患者,全面評估患者狀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患者入院后我們先熟悉病史,了解患者有無自殺情況并及時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對精神分裂癥、抑郁癥、伴有豐富幻覺妄想的患者,應列為高危人群。安排在重點病房24h在護士的監(jiān)護下活動,避免患者單獨行動,重點交班。
2.2 嚴格執(zhí)行安全制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定期或不定期檢查患者身上、床上是否收藏危險物品,對新入院及請假返回患者要禁止攜帶刀、剪、繩子等進入病房。及時收集、保管好危險品,對病房的剪刀、約束帶要定位加鎖保管,并嚴格交接班。經常檢查門窗是否牢固,對有自殺、出走行為的患者禁止外出活動。
2.3 加強??浦R學習,提高護理人員的業(yè)務能力 能力是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本能。專業(yè)知識與相關知識掌握得越是深廣,技術才能的能量就越雄厚。因此,我們經常學習,及時掌握精神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并能學習其它科知識,以備在工作中應用。
2.4 幫助患者學會自我解脫,消除孤獨感 鼓勵患者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勞動,活躍抑郁情緒,轉移患者的意念,指導患者建立健康的行為習慣,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防止意外發(fā)生。精神患者自殺行為一部分是各種社會因素所致[3]。因此對家屬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做到\"消除偏見,勇于關愛\",給患者及家屬最大的幫助和支持,避免給患者帶來負性情緒。
2.5密切觀察病情,加強用藥安全,強化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 認真執(zhí)行查房制度及交接班制度,堅守工作崗位,尤其是夜間和中午,多巡視、多查房,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醫(yī)護做到協調一致,保證重點患者的情緒穩(wěn)定及安全。在患者服藥期間,嚴格執(zhí)行服藥制度,服藥到胃,方可讓患者離開,保證患者按時按量服藥,防止藏藥累積自殺。
3 護理效果
3.1 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識,掌握程度提高 通過對自殺患者的護理,使患者對疾病有了新的認識,了解自己以前出現的行為都是病態(tài)支配,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保證和促進了治療,治愈率提高。
3.2 尊重患者關心患者,使護理信任度提高、滿意度提高 通過對患者有效的心理護理,患者能夠正確對待挫折,我們及時疏導了患者的不良情緒,并為患者保守秘密取得了患者的信任。有10例患者在發(fā)現有自殺先兆時,及時的心理護理及開展各種康復活動未發(fā)生自殺行為。23例患者發(fā)生自殺時都被及時制止,杜絕了事故的發(fā)生。
3.3 家屬理解患者、關心患者,患者對生活的樂趣提高,自殺率下降了 精神患者是弱勢群體,需要社會、家庭的同情、關懷和關愛。我們在與患者溝通時也及時與家屬溝通,進行健康宣教,宣傳有關防治知識,讓他們了解精神患者,樹立防范意識。取得他們的配合、支持,患者對疾病的恢復增強了信心。
3.4患者的復發(fā)率降低了,杜絕了自殺,生活質量提高 建立出院患者的長期隨訪制度,使患者能經常接受醫(yī)療指導及時解決各種心理問題,病情變化能及時得到治療?;颊吣軌虬残墓ぷ鞣e極投入到各種活動中,對前途充滿了信心,減少和減輕患者家屬的心理負擔和痛苦,從而減少了疾病復發(fā)的機率。
4 討論
4.1 抑郁癥、精神分裂癥應作為重點防自殺監(jiān)護 本組35例自殺患者中以抑郁癥、精神分裂癥多見,應作為重點進行自殺監(jiān)護。因受病態(tài)支配或藥物副作用而發(fā)生自殺行為者占半數以上,因此既要重視病情的控制,又要嚴密監(jiān)視藥物副作用。防抑郁患者自殺是精神科的特殊過程,決不能疏忽大意。
4.2根據自殺的時間規(guī)律,做好防范措施是患者安全住院的基礎 本研究中自殺以中午及夜間最多,凌晨是人的生理、心理防御功能最最低的階段,而夜間難以得到直接和間接的心理危機干預,內心矛盾無法解決,導致死的企圖占上風。另外,這兩個時間段值班護士只有2人,護士易疲勞,病友也多熟睡,患者常趁此空隙進行自殺。因此應加強此時間段的巡視。
4.3 有針對性的做好心理護理是防范自殺致關重要的 精神患者是弱勢群體,本組大部分患者自殺前有失眠、妄想、悲觀厭世等癥狀,所以除藥物治療外,還應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注意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及言行。同時與家屬溝通實施多元化的護理,使家屬了解了疾病的有關知識。近2年,我們定期舉辦家屬開放日活動,邀請家屬及單位領導來院與患者歡聚,及時反饋患者需求,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在住院期間不易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5 結論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殺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近10年來日益增多的證據表明自殺行為有強烈的生物學因素,但也不能忽視誘發(fā)自殺的相關因素。精神病房的管理與防范工作確實降低了自殺的致死率?;颊咦詺⑶坝休^多的自殺信號流露,醫(yī)護人員要注意識別,從蛛絲馬跡中尋找引起自殺的種種跡象,針對性的給予早期預防,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通過開展有效的護理對策,減少了自殺的發(fā)生,通過實施人性化服務,充分顯示了精神康復的優(yōu)勢,使精神病早日健康地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1]易天軍,劉繼強,孫翼.急診科64例自殺者特征及原因分析[J].臨床心理疾病雜志,2004,10(4):277.
[2]任敬橋,易艷霞.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間自殺行為20例分析[J].臨床心理疾病雜志 2004,10(4):277.
[3] 劉連忠,肖水源.生活事件、社會支持與自殺未遂[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2,12(2):103-104.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