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H兩優(yōu)991是廣西兆和種業(yè)有限公司育成的感溫型兩系雜交稻組合,2011年通過廣西品種審定(桂審稻2011017)。在柳江縣種植表現(xiàn)出豐產性好、群體生長整齊、熟期適中、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米質較優(yōu)等特點。本文旨在介紹栽培管理技術,適時播種,培育壯秧;適時移栽,合理密植;重施基肥,早施追肥;科學用水,合理灌溉;加強病蟲害的綜合防治;適期收獲等技術措施,以充分發(fā)揮其高產潛力。
【關鍵詞】H兩優(yōu)991;種植表現(xiàn);產量;栽培技術;柳江縣
H兩優(yōu)991是廣西兆和種業(yè)有限公司用HD9802S×R991(R991源自“晚3/R527//明恢63/測64-7”)配組育成的感溫型兩系雜交稻組合,2011年通過廣西品種審定(桂審稻2011017)。在柳江縣種植早稻全生育期122d左右,晚稻全生育期108d左右,表現(xiàn)出豐產性好、群體生長整齊、熟期適中、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米質較優(yōu)等特點。該縣于2011年引進試種,至2013年累計種植面積410hm2。
1 種植表現(xiàn)
1.1 產量
柳江縣于2011年引進試種10hm2,分別在洛滿、里高等有代表性的6個鄉(xiāng)(鎮(zhèn))種植,各試點都表現(xiàn)比對照種增產,經測產驗收平均產量早稻7 575.3kg/hm2,比對照T78優(yōu)2155增產7.68%;晚稻7 218.0kg/hm2,比對照T78優(yōu)2155增產8.12%。 2012年在8個鄉(xiāng)(鎮(zhèn))示范推廣100hm2,平均產量7 335.45kg/hm2,比對照T78優(yōu)2155增產7.05%;2013年全縣示范推廣300hm2,經對洛滿鎮(zhèn)鳳山村晚稻種植的10hm2示范樣板測產驗收,平均產量為8 317.95kg/hm2,比對照T78優(yōu)2155增產8.58%。3年的種植均表現(xiàn)豐產性好、高產穩(wěn)產。2012年和2013年參加在柳江縣鳳山村實施的《柳州市水稻新品種展示項目》展示,經有關專家對參展品種進行田間綜合測評驗收,該組合2012年評為好,2013年評為很好。
1.2 主要性狀
株葉型適中,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劍葉直立,通風透光性好,群體生長整齊,熟期轉色好,葉鞘基部綠色,葉片綠色,穎殼、稃尖黃色,無芒。有效穗262.5萬/hm2,株高117.3cm,穗長23.1cm,每穗總粒數(shù)158.5粒,結實率78.9%,千粒重23.7個。
1.3 生育期
2011年早稻3月19日播種,7月19日成熟,全生育期122d,晚稻7月7日播種,10月23日成熟,全生育期108d;2012年早稻3月21日播種,7月21日成熟,全生育期122d,晚稻7月10日播種,10月25日成熟,全生育期107d;2013年早稻3月23日播種,7月22日成熟,全生育期121d,晚稻7月5日播種,10月21日成熟,全生育期108d;與當?shù)爻壍局鲗贩N五優(yōu)308生育期相仿,熟期適中。
1.4 抗性
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在全縣均可種植。據(jù)田間調查,耐肥抗倒,在全縣不同土質的肥田、瘦田都可種植,且都能獲得較高產量;紋枯病、稻瘟病輕度發(fā)生,未發(fā)現(xiàn)白葉枯病和檢疫對象的病害。
1.5 米質
H兩優(yōu)991米質較優(yōu)、米飯軟,口感好。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7.7%,整精米率65.3%,粒長6.8mm,長寬比3.2,堊白米率22%,堊白度4.2%,膠稠度85mm,直鏈淀粉含量13.9%。
2 H兩優(yōu)991高產栽培技術
2.1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根據(jù)當?shù)厣a季節(jié)確定播種期,根據(jù)天氣狀況選擇合適時機播種。在柳江縣種植,播種期早稻3月20日左右、晚稻7月10日左右。秧田選擇中等肥力、排灌方便、不易受澇、水源清潔、陽光充足、雜草少的田塊。大田用種量22.5kg/hm2,秧田播種量225~300kg/hm2,稀播勻播,用強氯精浸種消毒,殺滅種子帶菌,早稻采用拱架塑料薄膜覆蓋保溫育秧,晚稻采用拱架尼龍網布覆蓋濕潤育秧,采取“以水控苗、以肥促根、以根促蘗”的措施培育壯秧:施腐熟農家肥15 000 kg/hm2,復合肥375 kg/hm2作底肥,一葉一心期用50%立枯凈1.5g/m2噴撒防治立枯??;二葉一心期施尿素60 kg/hm2作斷奶肥、噴施濃度為300mg/kg的多效唑控苗;移栽前5d施尿素、氯化鉀各75 kg/hm2作送嫁肥。移栽前3~5d噴施送嫁藥;出苗期保持秧畦濕潤,畦溝無水,以增強土壤通氣性;出苗后到揭膜前,不灌水上畦,以促進發(fā)根;揭膜時灌淺水上畦,以后保持秧畦上有淺水,若遇寒潮灌深水護苗。
2.2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早稻要求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15℃以上時移栽,秧苗才能正常發(fā)根成活。H兩優(yōu)991秧齡彈性小,栽插過遲、秧齡過長容易引起早穗現(xiàn)象,早稻秧齡應不超過30d,晚稻秧齡應不超過20d為宜。該組合分蘗力中等,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度,中上等肥力田塊種植30萬穴/hm2,株行距13.3cm×23.3 cm,一般田塊種植37.5萬穴/hm2,株行距13.3cm×20 cm,每穴插2粒谷苗,基本苗為150~200萬/hm2,爭取有效穗數(shù)270~300萬/hm2。
2.3 重施基肥,早施追肥
施肥的原則是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以利分蘗早生快發(fā),后期酌施穗肥,在足穗的同時,攻大穗大粒?;适┺r家肥15000 kg/hm2、鈣鎂磷肥600 kg/hm2、尿素150 kg/hm2、氯化鉀150 kg/hm2;促蘗肥于移栽后第5~7 d結合化學除草施尿素90 kg/hm2;壯蘗肥于移栽后12~15d施尿素112.5 kg/hm2、鉀肥112.5 kg/hm2;看禾苗長勢適量補施促花肥,在幼穗分化始期至五期施尿素60 kg/hm2、鉀肥60 kg/hm2;巧施壯尾肥,齊穗后用磷酸二氫鉀3 kg/hm2、尿素7.5 kg/hm2兌水750 kg噴施。
2.4 科學用水,合理灌溉
在整個水稻生長期間,除返青期、孕穗期、抽穗揚花期和用藥施肥時田間保持一定水層外,一般以無水層或濕潤灌溉為主,使土壤處于富氧狀態(tài),促進根系生長,增強根系活力。總的原則是:前期淺水分蘗,中期足苗曬田,后期干濕壯籽,成熟期保持田間濕潤。泥皮水插秧,返青期水層2~3cm;分蘗期水層2cm以內,禾苗封行夠苗即排水露曬田,一直曬至田邊有雞爪裂,田中間不陷腳,復水并保持濕潤,對土壤滲透力強,保水不良的稻田,為保水保肥、促進禾苗生長發(fā)育,一般不需要曬田;孕穗期田間保持濕潤;抽穗揚花期早稻保持濕潤,如遇日平均氣溫30℃以上、最高氣溫35℃以上時,則灌深水層5~6cm,減輕高溫對結實率的不利影響,晚稻保持淺水層2cm以內,如遇寒露風天氣,則灌深水層5~6cm;灌漿乳熟期至黃熟期干濕交替,保持田間濕潤狀態(tài);收獲前5d斷水,不宜斷水過早,否則影響結實率和充實度。
2.4 加強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根據(jù)當?shù)刂脖2块T的病蟲情報,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對口農藥及時防治,有條件的地方推廣頻振式殺蟲燈、性誘劑、生物農藥等綠色防控技術防控病蟲,主要防治螟蟲、稻飛虱、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蟲危害。
2.5 適期收獲
適期收獲,確保增產增收。收獲過早籽粒沒有充分成熟,秕粒、青粒多,出米率低,米質差;過晚容易落粒、倒伏、米質發(fā)暗無光澤。當水稻植株大部分葉片由綠變黃,稻穗失去綠色,穗枝梗變黃,85%~90%實粒黃熟,是最佳收獲期。
作者簡介:
何少梅(1965-),主要從事農作物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工作, 廣西柳江縣種子管理站
基金項目:
國家水稻產業(yè)技術體系—柳州綜合試驗站項目(CARS-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