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2011版)對第二學段的習作要求之一是:“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寫清楚?!苯影鄡蓚€多月來,我嘗試進行隨感方面的片段寫作訓練。
我班進行的隨感方面片段訓練,一般分記敘性隨感、說明性隨感和議論性隨感三種。
一、記敘性隨感,親身體驗,融入生活。
“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弊魑碾x不開生活,只有讓中年級的學生不斷地從生活中吸取營養(yǎng),作文才能“成長”。如九月底完成的中隊活動《愛在重陽》后,我及時讓他們記下活動中的點滴體會。
詩朗誦表演《孩子,我想對你說》一共有六個同學參加。我也是其中之一。走到舞臺上時,我感到很害羞,也很緊張,心都快要跳出來了。我沒有勇氣看坐在臺下的同學們和老師們。我害怕朗誦錯。等到結(jié)尾時,我聽到了同學們的掌聲后,我心里的大石頭才慢慢落了下來。知道自己完成了這個大任務,快樂油然而生。(吳亦可)
二、說明性隨感,反躬自省,“反芻”生活。
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說明性隨感一次聽寫、一次考試,反躬自省,貼近學生實際。學生易于動筆,樂于成文。
昨天晚上,我忘了默第一單元的詞語。我也沒抄書上的詞語,是今天讓同桌鄭可幫我默的。楊老師默十個詞語的時候,我默錯了一個詞,就是“皓月當空”的“皓”字寫成了“皎潔”的“皎”。看來,我是在形近字上吃了虧。“皓”跟“皎”長得有點像。我忘了形聲字的規(guī)律了,它們兩個都是左形右聲的字,但韻母不同。“告”讀“gào”,因此“皓”讀“hào”;而“交”讀“jiāo”,因此“皎”讀“jiǎo”。(葉藝柯)
三、議論性隨感,童言稚語,評點生活。
對中年級孩子來說,發(fā)點議論,就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書、一部影視片簡單談點個人看法,不求多、不求全,談清楚某方面的感受或體會即可。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是八公每天都在花壇里等待主人的歸來。主人去世了,八公也許懂,也許不懂,但它執(zhí)著地在那里等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它身后的柳樹反復地變綠,反復地變黃,反復地飄落,反復地萌芽,八公一連等了十年。無論刮風下雨,連下雪也要在那里等。某一個大雪飄飛的夜晚,八公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我們?nèi)伺c人之間,經(jīng)常有為了一丁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和朋友鬧翻,他忘了朋友曾經(jīng)給予自己的幫助。唉,連一只狗狗都能如此忠心,我們?nèi)嗽趺淳筒荒茏龅侥??(周志鵬)
“言為心聲,情動辭發(fā)”,針對第二學段學生的特點,我要求學生見事就寫,有感而發(fā),勤于動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層之臺始于壘土”,如果打好了片段練習的基礎,到高年級寫成篇的作文就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