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早跟我們講過,中國漢字后面都有一段美好的故事或淵源。我看著一個個漢字,感覺像我的朋友一樣。我最喜歡“稼”字。
喜歡“稼”字,主要有三點:
第一點,辛棄疾,號稼軒居士,他可是頗負盛名,詩詞優(yōu)美,文筆令人稱贊。
第二點,稼代表糧食,而人類需要水、空氣、陽光、食物來生存。食物中以糧食為主?!秴问洗呵铩分羞@樣寫:“稼生于野,而藏于倉。”可見糧食可貴,來之不易。
還有一點,想必大家也猜到了,我的姓名中也有個“稼”字。所以我對“稼”字情有獨鐘。
想必“稼”是一位詩人創(chuàng)造的,那時已創(chuàng)造出“禾”字和“家”字,他正吃著妻子為他燒的飯,一種田野的味道和鄉(xiāng)土的氣息涌上心頭,他立刻丟下筷子沖向書房。古詩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詩人提筆寫了個“禾”字,想想飯有家的味道,便在旁邊寫了個“家”字,就這樣“稼”字產生了。
“稼”字如豐收的莊稼壓滿枝頭,寫出來是那么豐滿、厚實?!凹凇狈路鹫娴氖堑咎镎宫F在眼前,一層層麥浪鋪天蓋地襲來,讓人沉醉于麥浪中;“稼”字或許還是一大碗香噴噴的米飯擺在眼前,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這就是“稼”字,別具一格的“稼”。雖不如“初”字是萬物的起源,也不如“祖”字那樣讓人想起過去發(fā)生的事,也不像“男”字那么有氣勢,但它有它的性格,生于野,卻存于世,每個人都渴望它,需要它。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字——“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