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應用高糖局部貼敷加高氧釋放治療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 將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均全身治療控制血糖,對創(chuàng)面壞死組織進行選擇性地清除,清洗創(chuàng)面。觀察組采用高糖局部貼敷加高氧釋放治療方法治療,對兩組臨床治療與隨訪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比較療效。結果 觀察組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比對照組平均治愈時間明顯縮短(P<0.05)。結論 高糖局部貼敷加高氧釋放用于治療糖尿病足部潰瘍可以有效緩解及改善足部缺氧及壞死,有利于組織較快愈合。
關鍵詞:糖尿病足;高糖局部貼敷;高氧釋放;創(chuàng)面修復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又稱糖尿病肢端壞疽,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引發(fā)的腳足趾部血管病變的足部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潰瘍,是糖尿病患者較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1]。由于營養(yǎng)與代謝方面存在嚴重障礙,處理不及時或方法不得當,??梢鹇云つw潰瘍,深可及骨組織、肌腱、肌肉的缺血壞死,表淺可長期不愈,最終可導致肢體截肢致殘疾。糖尿病足的病程通常長于14w左右,個別患者的病程甚至可長達2~4年。因此探索新的、有效的治療糖尿病足的方法,成為臨床專科醫(yī)師當務之急。我科自2000年4月~2012年4月采用多種治療方法并舉進行糖尿病足引起的潰瘍進行修復,取得了滿意的修復效果?,F(xiàn)將治療過程及體會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數(shù)60例,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30例,其中男性 17例,女性13 例,年齡50~82歲,平均年齡66歲,糖尿病病史5~28年;皮膚潰瘍病史1~6個月;潰瘍單發(fā)者12例,雙發(fā)者2例;創(chuàng)面在足趾部者14例、15處,在足踝部者2例,3處,潰瘍面積1.5cm×1.5cm~4cm×4cm。潰瘍創(chuàng)面部分深度達皮下脂肪層,其中骨外露4例,肌腱外露2例,創(chuàng)緣紅腫,創(chuàng)面有濕性分泌物22例。對照組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48~75歲,平均年齡61歲,糖尿病病史5~28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活動受限、全身情況及潰瘍面積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病例符合符合1999年WHO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2];糖尿病足的診斷采用1995年第一屆全國糖尿病足會議制定的糖尿病足臨床診斷與分級標準[3]。
1.3方法 治療方法包括全身治療和局部治療。
1.3.1全身治療 兩組患者均全身治療,規(guī)范科學地控制血糖,對于經(jīng)口服降糖藥物難以控制血糖者要及早皮下注射胰島素。同時為患者測血糖譜,根據(jù)血糖濃度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血糖控制目標為空腹血糖<8.0 mmol/l,餐后血糖<10.0 mmol/l。進行必要的抗感染治療,為患者早期經(jīng)驗性地應用抗生素。
1.3.2局部治療 兩組患者均對創(chuàng)面壞死組織進行選擇性地清除,并將壞死組織及分泌物以鹽水、雙氧水進行一次較徹底的創(chuàng)面清洗。清洗完畢后,保持患足趾部溫暖。觀察組:在清創(chuàng)的新鮮創(chuàng)面,以碾壓為末的砂糖或葡萄糖粉涂撒于創(chuàng)面上,待其適當溶解,在最初的換藥早期,先單獨以此對傷口進行處理,待2~3d后,再經(jīng)清創(chuàng)涂糖后,用市面可見的韌性及體積較大之汽球(酒精消毒浸泡后約30min以上),將患足完全罩于其內,并經(jīng)氣球口至球內連一較細輸液管于氣球內,近鄰患足,此時,再封閉球口,開始間斷注氧(氧壓為1cmH2O)至汽球略充盈為度,2次/d,30min/次,此球更換1次/d,其內放置2塊無菌干紗布,待創(chuàng)面壞死組織完全液化,肉芽組織生長良好后,患者疼痛減輕,適時(疼痛完全減輕)去除氣球,以無菌敷料包扎,避免碰撞擠壓,局部保濕直至創(chuàng)面結痂脫落。
1.4 療效標準 治愈:創(chuàng)面愈合,痂皮脫落;顯效:肉芽組織生長,創(chuàng)面縮小50%以上;有效:分泌液流出減少,創(chuàng)面縮小50%以下;無效:分泌物較少或者增多,無新鮮組織生長或創(chuàng)面擴大。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 經(jīng)應用高糖局部貼敷加高氧釋放醫(yī)療技術治療,觀察組30例,除3例因病情原因及血糖控制不佳治療無效外,其余26例,28處潰瘍創(chuàng)面均修復愈合,經(jīng)1~6個月隨訪,除2例因骨外露,全身狀況較差,2例血糖控制效果治療欠佳,其余患者大部分除留少量瘢痕外,均最大限度地不影響患足趾功能活動而治愈創(chuàng)面。對照組30例,因病情原因及血糖控制不佳8例治療無效。
從表1中可以得出,聯(lián)合應用高糖及高氧觀察組治療后恢復情況與對照組與對照組相比:足部疼痛癥狀減輕,結痂愈合時間提前,致殘率降低,平均住院日縮短,見表1。
2.2治愈時間比較 觀察組愈合時間15~28d,平均愈合時間為(16.5±5.5)d。對照組為(26.5±4.5)d,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不斷增加,使糖尿病及糖尿病足成為威脅人類健康世界性的話題。糖尿病足更以他的痛苦狀及致殘性使人們談\"足\"色變。糖尿病足的病因主要是長期高血糖及由此而導致的代謝障礙,微循環(huán)異常,出現(xiàn)以下肢足趾末梢局部缺血、缺氧致皮膚及粘膜缺血性壞死為征象的足趾指部病變。出現(xiàn)病變后導致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皮膚感知覺閾值上升,從而引起神經(jīng)性皮膚潰瘍,經(jīng)久不愈疼痛異常。同時,組織內的缺血缺氧又致使局部組織惡性循環(huán)。糖尿病足因組織內的糖代謝紊亂,患者免疫力下降,足部缺血、缺氧、缺養(yǎng),在局部經(jīng)涂高糖后,細菌滋生及感染的可能性變?。ǜ咛黔h(huán)境下細菌不生長),加致給以局部高氧,使局部疼痛癥狀及創(chuàng)面得以緩解及改善。全身癥狀較輕的患者主要癥狀除疼痛外要控制血糖。糖尿病足為缺血性足趾局部壞死,多為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的消耗及患者思想上消極的因素,往往成為治愈上的難點。
根據(jù)臨床實踐我們認為,應用高糖足部貼服高氧釋放治療糖尿病足的優(yōu)點在于:可利用的高糖有50%葡萄糖、白砂糖、葡萄糖粉,使缺血壞死的創(chuàng)面保持在一個較為濕潤的生理環(huán)境中,其中糖的有效成分可充分為局部組織提供能量,加至高氧的局部釋放,兩者協(xié)同作用于此類環(huán)境,使組織缺血、缺氧環(huán)境大為改善,有利于壞死組織的清除,具有抑菌、阻菌、排菌的作用,創(chuàng)面愈合后期可應用紅霉素軟膏以濕潤結痂組織,利于盡快脫落愈合。高氧的釋放,達到改善創(chuàng)面組織血管的痙攣及增強彈性,使局部微循環(huán)的攜氧及組織的氧灌注達到良好狀態(tài),持續(xù)的高糖貼敷及高氧的釋放,對創(chuàng)面的基底細胞具有營養(yǎng)和激活作用,可增強原位再生修復反應,加快創(chuàng)面的生理性愈合[4,5]。
本組病例的潰瘍面積雖然不大,但創(chuàng)面較深,患者疼痛較重,其中4例為骨外露,2例為肌腱外露,創(chuàng)面多為濕性壞疽,少部分為干性壞疽,我們認為應用局部高糖貼敷結合高氧釋放醫(yī)療技術的創(chuàng)面修復機制可能為:①隔離創(chuàng)面,抑制細菌生殖,保護創(chuàng)面,免受二次再損害的發(fā)生。通過控制全身血糖水平,使血糖在治療期內保持良好的應激狀態(tài),促進細胞對葡萄糖和氧的攝取與利用。在低血氧以及能量需增加等情況下,有效及適時宜的應用,可以促進能量代謝,增加供血量,改善微循環(huán)。②創(chuàng)緣的皮膚及血氧能量的改善使局部代謝旺盛,新陳代謝加快,神經(jīng)得以滋養(yǎng),有效的緩解疼痛,加速組織生長,增強溶痂作用,使新生肉芽及組織皮膚向心性生長,盡快使外露骨及肌腱得以保護及修復,同時可減少植皮及皮瓣移植等手術。從而促進創(chuàng)面的原位再生及自行愈合。
總之,加強糖尿病的全身治療和穩(wěn)定病情是治療糖尿病足的基礎,對局部創(chuàng)面處理是治療糖尿病的根本條件。本文所介紹的治療方法與臨床傳統(tǒng)療法相比較,具有費用確實低廉,順手取材,尤以確切的止痛亮點和創(chuàng)面愈合快的特點著稱,臨床專科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Apelqvist J,Bakker K,van Houtum WH,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and the prevention of the diabetic foot[J]. 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0,16(suppl 1):842-892.
[2]葉任高,陸再英,等.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797-798.
[3]王艷,黃萍.丹燈通腦軟膠囊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臨床觀察[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0,6(1):49-50.
[4]孟俊華,陶旭,安婧,等.糖尿病足的防治[J].護理雜志,2007,17:166-167.
[5]吳漢妮,孫暉.高壓氧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療效[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3,25:371-373.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