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避免保險糾紛,加強自己的保險知識儲備,了解一些保險公司投保和理賠的基本流程,才是維護自身保險利益的最佳武器。
秘訣一:抓住要點解讀“天書保單”
投保前,代理人通常會將保險利益描述得比較簡單,而在簽署投保單之前,消費者往往還沒有拿到保險合同條款。一旦拿到了保險合同條款,大部分人卻又會將其如天書一般束之高閣。而真正發(fā)生理賠糾紛時,才發(fā)現(xiàn)條款中的“文字陷阱”很多,驚呼“怎么有這么多的內(nèi)容我以前都不知道!”
有位客戶在朋友的推薦下買了一份重疾險。2014年3月,他不幸被確診患有腦囊腫。不過,就在他拿著相關(guān)診斷結(jié)果和保單到保險公司時,卻被告知,良性腦腫瘤雖然是可以理賠的重大疾病之一,但是合同在這一病種后面有個說明,不包括腦垂體瘤、腦囊腫、腦血管疾病。也就是說,他的病不能賠。
其實,在保險合同中,類似“除外”“或者”“等”“及”的限制性詞語非常多,有時候條件設(shè)置甚至可以說相當嚴苛,但在銷售前端、投保過程中,代理人往往很少和客戶過多解釋。作為消費者,自身要盡量抓住要點,看清保險責任、免賠范圍、特殊名詞定義等主要信息。
一旦投保人簽署了《人身險投保提示書》并確認“本人已知曉以上注意事項和所有風險”,則意味著保險公司有了“免責的擋箭牌”,將來若發(fā)生糾紛,投保人一方相當被動。所以,保單簽字和簽署這句投保提示書語錄的時候,一定要在自己已經(jīng)了解清楚保單基本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再動筆。
秘訣二:躲開“避實就虛”的陷阱
在保險推銷環(huán)節(jié),有些銷售人員會使出“避實就虛”這一招,讓消費者“中槍”。特別是在常見的銀行保險推銷過程中,這類帶有主觀色彩的誤導行為屢見不鮮。
一位工作人員在某銀行網(wǎng)點營業(yè)廳向王女士推薦了某個壽險公司的分紅險,并介紹說:“你每年只要存6580元,存3年就可以拿錢了。這個保險不但可以為你提供10萬元的重大疾病保障,每年還可以得到分紅,一直保10年?!?/p>
王女士一聽,覺得這個產(chǎn)品不錯,但是認為10年時間太長。工作人員告訴她存滿3年以后可以把本金取出來,于是王女士就購買了。但是3年后,王女士想把錢拿出來時,保險公司客服人員卻告訴她,現(xiàn)在退保要損失6000元。原來這款保險的交費期限是3年,但保險期限有10年,在工作人員的解答下,王女士把“存滿3年能把本金取出來”,理解成了“存完3年就能取全部本金”,沒想到3年后雖然可以退保,但并不一定能拿回全部已投入的保費。
對于這方面的問題,消費者可以通過事前詢問“我若退保,大概能拿回多少錢”等問題來更清楚地了解。尤其針對諸如分紅險、萬能險或者投資險的產(chǎn)品,一般保費金額較大,若是按期交費,投保后一至兩年退保,往往會出現(xiàn)20%~70%的保費損失,這顯然讓許多投保人難以接受。
秘訣二:躲開“避實就虛”的陷阱
在保險推銷環(huán)節(jié),有些銷售人員會使出“避實就虛”這一招,讓消費者“中槍”。特別是在常見的銀行保險推銷過程中,這類帶有主觀色彩的誤導行為屢見不鮮。
一位工作人員在某銀行網(wǎng)點營業(yè)廳向王女士推薦了某個壽險公司的分紅險,并介紹說:“你每年只要存6580元,存3年就可以拿錢了。這個保險不但可以為你提供10萬元的重大疾病保障,每年還可以得到分紅,一直保10年?!?/p>
王女士一聽,覺得這個產(chǎn)品不錯,但是認為10年時間太長。工作人員告訴她存滿3年以后可以把本金取出來,于是王女士就購買了。但是3年后,王女士想把錢拿出來時,保險公司客服人員卻告訴她,現(xiàn)在退保要損失6000元。原來這款保險的交費期限是3年,但保險期限有10年,在工作人員的解答下,王女士把“存滿3年能把本金取出來”,理解成了“存完3年就能取全部本金”,沒想到3年后雖然可以退保,但并不一定能拿回全部已投入的保費。
對于這方面的問題,消費者可以通過事前詢問“我若退保,大概能拿回多少錢”等問題來更清楚地了解。尤其針對諸如分紅險、萬能險或者投資險的產(chǎn)品,一般保費金額較大,若是按期交費,投保后一至兩年退保,往往會出現(xiàn)20%~70%的保費損失,這顯然讓許多投保人難以接受。
秘訣四:用點心思規(guī)避“信息不對稱”
為了避免保險公司和投保人、被保險人之間種種的“信息不對稱”,消費者想要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最好的方法其實在于多了解、多思考。千萬不要有“花錢的是大爺”這種心態(tài)。花了錢,當不了大爺,卻成為冤大頭的大有人在。
同時,也要花點心思認真閱讀保險條款,無論是人身險還是車險、家財險,因為保險公司可能會出現(xiàn)拒賠,或者克扣你已交保費的前提,在條款中其實已經(jīng)明確寫明了。條款中沒有的那些理由,根本不可能成為最后拒賠的理由。通過仔細閱讀條款,你能發(fā)現(xiàn)不少有疑問的地方,然后去咨詢、解決疑惑,為自己規(guī)避風險。
《人身險投保提示書》這樣風險提示性質(zhì)的文件,篇幅不長,內(nèi)容卻很多,所以更是要花幾分鐘時間,來確保自己長達幾十年的保單利益。
一定別忘了,即便你已經(jīng)簽署了保單,仍然有10天(部分公司為15天)的“猶豫期”權(quán)益,在此期間內(nèi),你可以反復閱讀保單條款,并和家人商量。如果反悔,此時退保一點也不難,幾乎沒有成本,至多承擔10元左右的工本費。
眼下,社會公眾和各家媒體上對于保險糾紛、保險投訴的關(guān)注依舊不少。消費者想要避免保險糾紛,加強自己的保險知識儲備,了解一些保險公司投保和理賠的基本流程,將會是更好維護自身保險利益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