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寒陽的名字,在中國二胡界絕對響當當。趙寒陽不僅有中央音樂學院著名二胡教授、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考級委員會主任、中國二胡學會副會長一系列頭銜,而且還著有各種教學書籍樂譜唱碟等諸多著作,同時他培養(yǎng)教育出的學生,幾十年間桃李滿天下。2013年秋末,中國音樂“小金鐘”獎第二屆全國少兒二胡比賽在河南拉開帷幕,評委會主任一職,正是由一身紅綠白格頗有朝氣的趙寒陽教授擔任。
初冬的一個周末,我回到音樂學院前往趙府采訪。門還沒開,房間里的二胡聲便已經(jīng)透過門縫傳出來。周末是音院的教授們最忙的時候,參加輔導的學生從早到晚一批批地涌來,趙老師家也不例外??蛷d里,是剛剛音院二胡專業(yè)碩士畢業(yè)現(xiàn)任天津音樂學院教師的女兒趙元春在給小琴童們上課;書房那邊,是趙老師在為一位校外學生輔導。趙夫人抱著小外孫女,只得躲進臥室嬉耍,以免破壞了父女倆嚴肅的教學氛圍。
我不想冒失地影響趙老師的教學,便在書房外靜靜地等待。不一會兒,只見一個首師大音樂系二胡專業(yè)的大學生,一臉滿足地背著琴從書房出來,我這才走進書房開始本次采訪。
順風順水,從小結(jié)緣
趙老師個子不高,圓臉上透出樸實,顯得天性隨和。其實他來自我國江南,是地道的常州人。據(jù)說兒時母親因生他而引發(fā)尿毒癥去世,在安葬時云彩中一縷陽光照過原野,那陽
光給父親懷中身體羸弱的嬰兒帶來了希望,因此父親給他取名“寒陽”,以此寄托一家人的祝福。
小寒陽八歲那年,父親為了滿足兒子對音樂的興趣,用五元錢買了把二胡,趙寒陽就這樣與二胡結(jié)緣了。
1962年“三八”節(jié)那天,老師帶著剛學習二胡23天的趙寒陽,來到常州一中聯(lián)歡會上給大哥哥大姐姐表演?!俺跎俨慌禄ⅰ?,趙寒陽表演欲極強,在臺上又拉又唱,頓時贏得一片喝彩。一回家,他就鄭重地立志,并向家里人宣布:“我這輩子就要吃二胡這碗飯,要拉出名!”
從此,不管寒冬酷暑,每天放學后,趙寒陽就抱上二胡拉幾個小時。冬天的江南沒有暖氣,再加上空氣濕度大,即使在屋子里雙手也被凍得像“雞爪子”,趙寒陽每次練琴前都要用暖水袋捂手半個小時,手才能活動自如。由于刻苦和天生聰穎,啟蒙老師很快就建議他另投名師,接著他幾易老師,直到上中學遇到當時常州著名的二胡老師劉逸安先生。
第一次見面,惜才的劉老師毫不客氣地給當時相當自信的趙寒陽一個下馬威:
“我覺得你走的路子不對。從第一眼看見你,我就感覺到你是個好苗子,但你必須從頭學起,按我的要求去練?!?/p>
劉老師為趙寒陽立了三個規(guī)矩:每周末必須上課,風雨無阻;必須按老師的要求拉,不讓拉的曲目堅決不許練;如果所提要求三次做不到,就不要來學了。
盡管當時的趙寒陽根本搞不清為什么自己一帆風順的學琴之路會是“路子不對”,但他意識到劉老師與以前幾位老師有很大不同,于是他毫不猶豫地開始跟隨劉老師學琴,并恪守三條規(guī)矩。幾年后,當他再次出現(xiàn)在學校聯(lián)歡會上,一位熟悉他的老師欣喜地說:“你上路了!”
1970年初,常州市文工團成立,趙寒陽拎著二胡成為樂隊的第一批學員。
剛進團,趙寒陽還是按部就班每天堅持早晚練琴,在當時的革命形勢下如同生活在世外桃源。不幸的是,他很快被扣上“成名成家思想嚴重,有走白專道路的傾向”的大帽子,并被當成階級斗爭新動向的“幫教對象”整了一把,最后被派到“‘五一六’分子學習班”做看管人員,此次活動令他整整兩個多月摸不到二胡。直到團里決定演舞劇《紅色娘子軍》,趙寒陽才如同“刑滿釋放”般回到樂隊。后來,《紅》劇要求西洋管弦樂隊伴奏,團里因此給了趙寒陽一把大提琴。靠一本《演奏法》自學,三四個月后,趙寒陽居然能坐在管弦樂隊里拉下《紅色娘子軍》的全劇音樂……幾年后,他便能在舞臺上獨奏大提琴曲《薩里哈最聽毛主席的話》了。
1974年,一直繼續(xù)投師劉逸安的趙寒陽,在團里的一次歡迎上海民樂專家的匯報演出中被“伯樂”相中:“你們這個拉二胡的小伙子是個人才!”從此,趙寒陽的二胡獨奏《打虎上山》,成為常州市文工團每場演出的保留節(jié)目,先后演出了上千場。
十幾歲進文工團,由于聰明好學上進,趙寒陽很快成為文工團每場音樂會壓軸的二胡獨奏演員,他個子不高,已經(jīng)在地區(qū)及省里小有名氣。
業(yè)務(wù)好,外表樸實的趙寒陽,不免內(nèi)心生出進一步深造的想法。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趙寒陽第一時間看到中央五七藝術(shù)大學招生的消息,就下決心考取,但哪個單位都不喜歡人才外流,他的求學之路險些被單位阻攔。幸好,自己的恩師在浴室里巧遇前來調(diào)檔的中央音樂學院老師,先入為主地為學生鋪平了道路,才順利地促成趙寒陽考上中央音樂學院這一大事。
名師高徒
入學第一年,趙寒陽被分到安如礪先生門下,他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改變自己長期形成的演奏方法,開始時他甚至不會自如操琴。這對曾經(jīng)對自己的專業(yè)很有自信的趙寒陽來說,十分痛苦。這段痛苦在他的記憶中,依然有著抹不掉的收獲。
第二年,系里重新調(diào)整授課老師,適逢趙寒陽一直崇拜的中國廣播樂團著名二胡獨奏家王國潼先生回母校兼課?!爱敃r,王老師在學生名單中看到我的名字說:‘這個學生過去給我寫過信,他就歸在我名下吧?!瓦@樣,我成了師從王老師時間最長、學得最全的弟子。七年中,王老師在我身上注入了大量心血。每次上課,一般是從下午三點到將近晚上七點,他還讓我在他家吃過晚飯后再回學校。我當時在北京舉目無親,就把老師家當作親戚家,平時有什么心里話,也對老師、師母講,包括我的戀愛、留校、結(jié)婚等終身大事,都是在老師和師母的指導下進行的。王老師對我的專業(yè)要求十分嚴格,不要說方法上有問題過不了關(guān),即使是有一個音拉不到位都不行。而且王老師在演奏技巧方面,從六十年代起就一直處于領(lǐng)導二胡新潮流的地位,因此,對于我演奏技術(shù)方面的訓練也特別重視。當時二胡教學中拉練習曲還不普遍,但我在王老師的要求下,練遍了當時能找到的所有練習曲,從而打下了我二胡演奏堅實的基礎(chǔ)。王老師為人的正直、教學的嚴謹、演奏的規(guī)范、絕佳的把握等作為一個藝術(shù)家的各種要素,都對我的二胡之路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梢哉f,沒有王國潼老師的精心培養(yǎng),就不會有我今天的藝術(shù)成就?!?/p>
跟隨王國潼學藝,名師高徒,趙寒陽可謂一帆風順:從在學校復課后舉行的第一次大型音樂比賽——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八十一周年音樂比賽中名列榜首,第一次“中國中央音樂學院民樂團”出國演出入選名冊,先后代表國家多次到海外演出……趙寒陽在當時的最高音樂學府乃至整個中國的民樂界,已是赫赫有名的青年二胡演奏家。
大學畢業(yè)時,已經(jīng)多次作為國手出國演出的趙寒陽,因為四年過于風光,一方面被中直樂團看中,另一方
面,他希望留校搞教學。趙寒陽的何去何從被系里討論來討論去定不下來。思躇良久,趙寒陽最終在畢業(yè)志愿書的第一志愿中填寫了“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待學校畢業(yè)分配方案出來,民樂系八個留校生中,七個留在了大學本部,只他一人分到附中。
從基層做起
也許把一個高材生放到附中進行基礎(chǔ)教學,任何人都會有不滿情緒,但趙寒陽堅信自己能干出名堂來。
“恰巧,畢業(yè)后第二年,學院成立實驗樂團民樂隊,我和同時留校的幾位民樂系青年教師,全部調(diào)入實驗樂團。我們當時的主要任務(wù)是為學院民樂新作品實驗性演出和出國做文化交流演出?!?/p>
1985年底,中國二胡學會舉辦“北京二胡邀請賽”。這是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第一次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大的全國性二胡比賽,也是趙寒陽參加的唯一一次全國性二胡大賽。決賽時趙寒陽自我感覺良好,但成績出來只獲得二等獎。王國潼老師安慰他:“不要把比賽的事放在心上,一個人的成功還是要看他對事業(yè)的貢獻?!?/p>
“王老師這番話,為我后來的人生之路指明了方向,使我不再把眼光緊緊地盯在舞臺演奏、比賽獲獎、出訪演出等急功近利的事情上,而是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做一些研究工作,爭取在二胡的教學和理論研究事情上,做出自己應(yīng)有的貢獻?!?/p>
1990年,趙寒陽通過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二胡著作《少年兒童二胡教程》(與劉逸安合編)。這本教程的出版,標志著少年兒童有了自己的二胡教程,一面世就供不應(yīng)求。到2003年,該教程已經(jīng)重印25次,一直是全國少年兒童學習二胡的主要教科書。
同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了趙寒陽編著的《二胡演奏抒情歌曲100首》。這本曲集收錄了經(jīng)趙寒陽改編和演奏錄制的一百首國際國內(nèi)經(jīng)典抒情歌曲(帶CD),每首樂曲都詳細標訂了弓指法。趙寒陽以此開辟了“樂器演奏歌曲”系列曲集的先河,并一發(fā)而不可收拾,陸續(xù)出版了《二胡演奏世界名曲100首》《二胡演奏中國民歌100首》《二胡演奏革命歌曲100首》《二胡演奏通俗歌曲100首》《二胡演奏少兒歌曲100首》《二胡演奏舞曲音樂100首》等十三冊各種題材和風格的通俗二胡樂曲集,收入1400首二胡曲目。這些樂曲為廣大業(yè)余二胡愛好者提供了帶有普及性的系列化通俗樂曲集,無論自娛自樂、朋友間小型聚會,還是單位聯(lián)歡會演出,二胡愛好者從此可以挑選各類雅俗共賞的樂曲給大家盡興。曲集中的1400首樂曲全部由趙老師自己改編。試想一下,即使每周改編五首作品,不間斷地寫,也要花整整五年時間,何況趙老師不但要完成學院的常規(guī)教學,周末的業(yè)余教學,自己和專業(yè)領(lǐng)域的二胡研究課題,還應(yīng)邀在國內(nèi)各類比賽做評委,進行一系列文化交流以及社會活動等,這1400首樂曲,完全是他在時間夾縫里擠出
來的成果。其間,趙老師之勤奮和創(chuàng)作改編速度與能力之強,已經(jīng)不言而喻。
其實,這13冊樂曲集,只是趙老師業(yè)績中的很小一部分。他更為突出的成就,是形成自己在二胡領(lǐng)域的教學和理論體系。
通過這么多年潛心教學和科研工作,趙老師根據(jù)自己接觸和教授的不同年齡、不同學習目的學生的教學和訓練要求,建立完善了一整套二胡訓練教學體系。這套體系,根據(jù)專業(yè)、業(yè)余、考級等不同學習目標,提供了大量的練習曲和每一階段的技術(shù)要求,將原本“師傅帶徒弟、口傳心授”的民間樂器傳承方式科學化、系統(tǒng)化,為建立中國二胡現(xiàn)代學派提供了實踐與理論支持。
這幾年,趙老師又開始進入二胡演評學的研究,為二胡各類比賽、評比以及演出,建立規(guī)范化的評判標準。他根據(jù)不同演評需要提出幾個不同層次的評判層面:
1.技術(shù)掌握:每一個技術(shù)細節(jié)有明確規(guī)范,從右手的拉琴姿態(tài),到左手的換把定弦等各方面;
2.表達樂曲內(nèi)容的能力:包括音準、樂感、律動、節(jié)奏感等;
3.氣感:進入到表達心靈情感的演奏層次;
4.演奏之道:人琴合一,天人合一。
通過演評學的建立,趙寒陽正在進一步完善和形成二胡演奏藝術(shù)的理論體系。
因果升華
從二胡教學、演奏以及理論的由表及里,趙寒陽將自己的研究和修養(yǎng)更深地浸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大背景中,感悟和領(lǐng)會到佛學與中國音樂之間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近些年,趙老師以樂引申,深入佛學,以佛學理論為基礎(chǔ),梳理著屬于自己的一套二胡演奏藝術(shù)的理論體系。
他說:“最初接觸和學習佛學,很自然地從自己的二胡演奏經(jīng)驗中感悟到與佛學‘無我’境界一脈相承的理想狀態(tài),于是自覺地將對佛學的認識運用到演奏中,在拉二胡中體驗佛學追求的境界,所謂琴心慧珠,即將佛家‘來者自來,去者自去’的禪境引入演奏狀態(tài),在‘松、靜、空’的意念下,進入無我境界。通過走進佛學,我進一步認識到:人生之道就是二胡之道,音樂之道,就是天道?!?/p>
開放未來
作為當代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趙寒陽苦心鉆研,用畢生創(chuàng)建著自己的二胡訓練、演奏、理論體系。但這些成果并未阻礙他那開放的心態(tài)和博采眾長的品格。
趙老師說:“學東西學到登門入室,進門來要找一間適合你的房間。當代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不少都有自己得心應(yīng)手的教學方法,大家各成體系,彼此相互尊重。我總結(jié)的一套訓練或演奏體系,也許適合你,也許不適合,也許只有部分適合你,所以我從來不強求自己的學生必須亦步亦趨。我們這一代,雖然自己都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訓練出來的,但對于下一輩學生,我從來不局限他們的音樂閱讀范圍,從西洋交響音樂到當代流行音樂,我都不阻攔。我自己也經(jīng)常聽外國小提琴、大提琴專家的課程,洋為中用,兼容并包,汲取精華。當代二胡演奏家應(yīng)該賦予演奏的時代感,拉傳統(tǒng)曲目,就要有歷史時代感,在此基礎(chǔ)上最好還要有新想法,因為每一代演奏家都應(yīng)該把自己的東西融入傳統(tǒng),一脈相承。我們今天繼承傳統(tǒng),更主要的是學理論,學內(nèi)涵,學精神境界。對此,我希望年輕一代民樂人,多學國學,以便更好地把握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氣質(zhì)和審美趣味?!?/p>
為人師表,必事業(yè)先行。中央音樂學院這一中國最高音樂學府,正因為有趙寒陽教授這樣一大批刻苦勤奮、懷抱理想、有理論有實踐的教學骨干作為藝術(shù)大廈的棟梁,努力建造著中國音樂的未來,才有著走在康莊大道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