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海中的孤巖,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朋友。好朋友是一片心靈的濕地,每個季節(jié)都遍布綠草紅花。一個人無錢無勢無名并不可悲,沒有可以在生命中隨意穿行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悲哀。如果說,親情更多地關系著我們的物質生活,友情則往往是精神的。
好朋友就像一架精密儀器,必須依賴種種“構件”。好朋友的第一個“構件”當然是良好的品質,比如善良、真誠、寬容、大度、替他人著想。好朋友應該是這樣的:你可以跟他無話不說,再出格的話也不會傳到別人口里;你可以在心靈最無助的時候向他傾訴,無需擔心被拒絕;你與他不會發(fā)生利益沖突,即使彼此面臨競爭,也能你敬我讓……
跟朋友在一起除了放心,還需要開心,這就決定了趣味必然成為好朋友的第二個“構件”。人的趣味包含哪些東西呢,我覺得不外乎才華、思想、幽默的談吐。
獨到新穎的思想也能產生趣味。社會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小日子過得很好,但他們說的是套話,做的是功利的事情,玩的是潛規(guī)則,跟他們相處,你只會覺得濁氣飛揚;還有一種人,可能小日子未必過得那么滋潤,但他們對個人得失看得很淡,而對公平、正義、人權、尊嚴之類特別在乎,也愿意為社會的完善付出個人的努力,這些人就像深山老林中的負離子,讓你的呼吸變得無比潔凈。
好朋友還應該是開心果。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生活中什么東西最能使我們發(fā)笑?當然是幽默的談吐。2012年1月,我出版過一本關于民國文人風骨的書,搜集素材時,有兩個小故事曾讓我忍俊不禁。某年錢穆與胡適為老子出生于哪一年爭論不休,錢穆說:“胡先生,你不要再固執(zhí)了,老子應該是生于某某年?!焙m回答說:“錢先生,你的證據(jù)不能說服我,如果能說服我,我自己的老子都可以不要。”周圍的人哄堂大笑。林語堂有次談到演講效果時,說了一句話:“演講就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钡紫乱彩且黄瑲g叫。胡適和林語堂都是談吐幽默的人,他們在民國時代的好人緣應該與此相關。
當然,好朋友也是由好朋友打造出來的,一個人要求別人高尚,自己必須先高尚。要求別人有趣味,自己必須先變得“有意思”。內功煉得差不多了,即使你不去發(fā)展好朋友,好朋友也會主動找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