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9月。在父母的陪同下我踏上了前往大西北的列車。一路上,越是西行越是荒涼,沒有樹木的黃土高坡、稀稀拉拉的小平房、田間辛勤勞作的當?shù)厝恕老踩艨竦男那殡S著荒蕪的氣息漸漸消逝,父親似乎看出了我的思緒,安撫道:既來之則安之,也正是這句話讓我平靜了下來。
到達蘭州之后,學長學姐們熱情洋溢地接待了我們,我就讀的是新校區(qū)位于榆中縣,離市中心的本部還有近80分鐘的高速路程,于是剛下火車又坐上了去鄉(xiāng)下的行程。校車上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學姐樂此不疲地解說著一路的風景,至今還記得是學姐的那句:“同學們,看,車窗外的正是黃河!”我立即趴到窗上往外看,不禁感慨:“天哪,原來黃河真的這么黃!”而后的日子里才發(fā)現(xiàn),初春冬季節(jié)時節(jié),它還是很清澈的。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終于到達了目的地。
一下車,映入眼簾的是各式各樣的歡迎標志,好不熱鬧。接著是被學校的建筑深深地吸引住了,偌大的足球場,仿佛置身于2008年奧運會的鳥巢體育館一樣,后來才得知由于外形酷似“鳥巢”大家都親切地稱之為“小鳥巢”,還有“水立方”樣式的籃球館、羽翼般的羽乒館。不得不說,我們學校的體育場所很奢華很別致,一直流傳說在2000年新校區(qū)建設之初,我們一位領導人很愛運動,于是在體育場所這方面費盡苦心,最后修建了西北地區(qū)較為高湍大氣的體育館。
在學姐的指引下,辦完了所有的入學手續(xù),這時也快黑天了。9月的天,在西南地區(qū)正處酷暑季節(jié),于是我身著了一身很單薄的夏裝,不曾想居然被西北風吹得瑟瑟發(fā)抖。在蘭州,真正的夏天只有7~8月間很短暫的幾十天,大學四年,沒見過也不需要風扇涼席更別說空調。一年四季床上的格局就沒變過,墊的是兩層褥子,蓋的是一層被子。夏季的晝夜溫差很大,白天很曬紫外線很強,可是只要在陰涼處或是室內就立馬會覺得很涼快。冬天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冷,因為只要是室內哪怕是樓道都置有暖氣設備,最令人欣喜的是10月中旬左右就開始下雪,對于我這種沒見過雪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件很激動人心的事。
接著就開始軍訓,開始了為期四年的大學生活。十天的軍訓有點煎熬,露天的場地,強烈的紫外線,直接曬脫皮了,加上天氣干燥,鼻子里積滿了血塊,這也是大學四年一直沒適應過來的天氣。煎熬之余各種社團學生會開始了迎新,趁休息時間來到了集市般的納新場所,每個社團都好新奇每個都好想加入,最后在理智的驅使下選擇了相對喜歡的兩個社團,一個工作室以及之后的學院學生會,筆試一面試一復試,心理素質與智商的重重考驗,不得不說期間成長了不少。社團學生會的生活讓大學充滿了樂趣,也開始接受各種不公平待遇,不過更多的是欣慰,通過這些平臺認識了各學院各民族不少的同學,組織策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課余生活更是豐富了不少。大一大二的課余時間幾乎都在忙這些,大三退了社團、工作室,開始認真地學習,準備考研。
大學期間的學習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輕松,我就讀的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屬典型的工科,一個班就四五個女生。課程很繁重,每學期的下半期開始,每個周末幾乎都是在做實驗。應該是先苦后甜吧,最后的就業(yè)率還挺不錯。我們學校強勢一點的專業(yè)當屬少數(shù)民族文化研究領域、醫(yī)學院相關專業(yè)、土木學院及電氣工程學院,可是無論選擇了哪個專業(yè),學習是刻不容緩的,是誰說大學學習不重要的?在2009年入校時,學校的圖書館還在修建中,我們只能在地下室圖書館或是自習室學習。我畢業(yè)那年圖書館終于竣工,并以西北最大的圖書館傲立在白虎山下,成為學校標志性建筑之一。
在沒進學校之前,我對少數(shù)民族是沒有概念的。以前是道聽途說,在之后的生活中才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各民族那么鮮明地存在著。我深刻地記著第一次看到一群藏族同學圍在一起跳鍋莊舞時的感動,那樣的和諧與美好。后來我也加入了他們,在不定期的每周五晚上和他們圍成一個圈載歌載舞,歡聲笑語。在多民族學校是幸福的,你會在各民族的節(jié)日看到他們的盛裝出席,會看到最本土的民族舞蹈,吃到各民族同學從家鄉(xiāng)帶來的美食??墒窍鄬Φ氖且鹬厮麄兊拿袼准芍M,比如回族藏族等同胞的飲食忌諱,苗族同胞不喜歡被稱“苗子”等。
回想大學幾年,時光飛逝。我很慶幸出了省,讓我學會了獨立;很慶幸就讀了民族院校,讓我感受到了各族人民的風土人情;很慶幸選擇了我的專業(yè),讓我結識了最好的班級最好的室友。讀大學可能不會改變你太多的東西,但會對你今后的工作生活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讓你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懷念那短暫的四年。
想念我的大學——西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