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午后的陽光透過明凈的玻璃窗,灑在了有些溫熱的床上,溫暖,而愜意。
我喜歡躺在床上閱讀,懶散、舒適,卻無比愜意,手中握住一支筆,旁邊放上一杯水,無需咖啡,無需濃茶,更無需紅酒,只需一杯清水。平時無嗅無味的清水,和著或凄美,或歡樂的文字喝下,給人味蕾的感覺,竟亦是不同的。
我的閱讀面廣,喜愛古文與散文,亦或野史、小說,都有涉足,其中尤愛龍應臺的散文。她的散文,冷酷時,有著“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霸氣,凜然的冰冷,使身為男兒的我都為之一震,那種狂傲,竟是一個年近半百的女人所駕馭的;而溫柔時,卻有著“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恬淡、自然,催人淚下,亦或大悲,亦或大喜。這樣一個年近半百的女人,竟能駕馭兩種截然相反的文風,煞氣凜然與溫柔平和,使我由衷地贊嘆。
她在《目送》一書中寫到過這樣一篇文章——看似喜悅卻又蘊含常人難以洞察的悲涼、無奈、無助!《胭脂》,已入遲暮之年的母親,身患阿茨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無法識別身邊的人,包括親人,母女間隔著一條死海,而她卻用略顯歡悅的文字立在紙上。當她的母親得知她將回臺工作時,又立刻低垂眼簾。而于母女間的化妝之中,我又得知她的母親原來是多么美麗的女子,卻不經歲月侵蝕。立刻,母女隔閡、分別之悲、歲月流逝、物是人非,種種情緒躍然紙上。悲傷的文字竟令我眼眶涌起一陣陣紅潮,久久無法散去。
這時的白開水,喝來是苦的,是酸的。
她的散文,永遠包含著這幾樣基本的情感,生,老,病,死,和平,戰(zhàn)爭,親情,友情,愛情,悲歡,離,合,聚,散……
在一篇叫《目送》的文章里,她提到了這樣一句話,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所謂人生,就是不斷目送你的親人漸行漸遠,而他們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p>
多么充滿悲涼無奈,富有哲理的文字。
爺爺亦是這樣一個人,在得知自己中風后,在心臟病醫(yī)治完畢,裝了起搏器,看到巨額的醫(yī)藥費后,決定不再牽連我們,成為茍活的病人,毅然決然,在2008年暑假的七月二十三日清晨六點五十三分緩步走入瘦西湖,爺爺再也沒有醒來。我失去了一個最有學識的親人,奶奶失去了一個沉默少言卻可以相依為命的寄托,而爸爸媽媽,失去了一個最敬愛的父親……爺爺用他的背影也給我們上了人生中最富意義的一課:不必追。
龍應臺的散文,是發(fā)人深省,引人回憶的,亦是能促人潸然淚下的。
我愛讀書,是因為它往往能使人回憶,引人歡樂悲傷。我喜歡這種文字,我喜歡這種舊事重提,朝花夕拾的感覺,它使人有專屬的、獨一無二的讀書故事。
這就是我的故事。
學校:江蘇揚州市邗江區(qū)公道中學
導師:伍恵梅
點評:深秋的午后,陽光“溫暖而愜意”地附著了書頁上的文字,一支筆,一杯水,已足以開啟作者那一趟心靈的遠行。遠行途中,風從心靈的某處刮來,或于“冰冷”里伴著“狂傲”,或于“溫柔”里隱悲匿喜,常令旅者感動以至不能自禁。本文行筆流暢,從“我”處著墨,頗有引玉之效;復踱入書之作者,簡評中不乏意趣;后至書中精妙處夾敘夾議,尤其是插入作者自身生活感受的一段文字,與本文情思極為呼應,讀來誠讓人潸然淚下?。ㄐ?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