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說山訓》里說:“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蔽覀儫o法一眼望盡整片秋野,但我們可以從一片落葉知道秋天的到來。寫作文也是一樣,在有限的篇幅和時間里我們無法寫盡所有,但是我們也可以挑一些有代表性的細節(jié)去表現(xiàn)全局。所以寫作文很關鍵的一步就是要找到那片樹葉然后對其進行細致的描寫,也就是要發(fā)現(xiàn)生活中極其細微的、容易被忽略的、卻又極富表現(xiàn)力的典型細節(jié),然后進行具體生動的描寫。
既然如此,我們要發(fā)現(xiàn)的有哪些方面的細節(jié)呢?它一般分為五種:場景細節(jié)描寫、語言細節(jié)描寫、動作細節(jié)描寫、服飾細節(jié)描寫、心理細節(jié)描寫。
有一位學生在周記里寫了一篇文章,從頭到尾講的就是星期天早晨爸爸媽媽叫她起床這么一件小事,卻寫得有血有肉,讓人感同身受,主要原因就是她對細節(jié)把握得非常好。
下面是從那篇周記中節(jié)選出來的段落:
“去把她叫起來吧?!?/p>
“再讓她睡一會兒吧……”
這是每個周末的清晨,我都要聽到的一段對話。
每天清晨,當月亮拖著疲憊的身軀極不情愿地躲進云里時,母親和父親便忙著為我準備一天中每一個細節(jié)的愛。
每個雙休日的早上,門外響起輕微輕微的奏樂聲,母親總是會把聲音壓到最低,盡管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很清脆,輕輕的流水,輕輕的攪拌,輕輕的切菜聲……他們所做的一切都不會弄出太大聲響,盡管我在房內已經醒來。
門外開始傳來細微的交談聲?!叭グ阉衅饋戆??!备赣H使勁壓低他那粗獷的聲音,母親不做聲,也許她搖了頭,或者擺了手,這我無從得知。浴室門外又恢復了開始的沉寂。
過了五六分鐘,父親又一次對母親說:“叫她起來吧。”母親這時會說出從她起床到現(xiàn)在為數(shù)不多的話:“再讓她睡一會兒吧,昨晚學到那么晚,再讓她這么早起來的話,白天學習該累了。”也許是母親的話說服了父親,父親不再做聲,門外傳來笤帚與地板摩擦發(fā)出的細微聲響。
鍋里的水開了,這時母親總會把鍋蓋挪開一點,露出一個小口。
門外的交談在這短暫的十幾分鐘之后,會再次響起。這次是那么的清晰,也許他們就站在門口。“把她叫起來吧!”“好,叫她吧?!遍T輕輕地被推開,伴隨著香濃的面包牛奶味道的愛瞬間溢滿整間屋子,母親輕輕地摸摸我的臉說:“起來吧!”
一件貌似平淡無奇的每天上演的小事,為什么能寫得打動人心呢?就是因為作者抓住了一些極富代表性和表現(xiàn)力的細節(jié)進行具體刻畫。例如父母反反復復就叫不叫“我”起床這個問題進行討論是語言描寫,母親壓低聲音做飯是心理描寫,母親挪鍋蓋是動作描寫……所有的這些細節(jié),使得這個早晨充滿溫情充滿幸福。
既然這“一片落葉”如此重要,那么我們如何找到那一片落葉呢?我總結出日常學習中最具可行性的有三種方法。
首先,從別人的文章中學習。
書本是我們重要的學習途徑,我們每天都與之接觸,要挖掘書本中的素材,揣摩學習。我們的語文教材里許多作品,都用細節(jié)刻畫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xiàn)文章的中心。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作者正是抓住了稍縱即逝的“背影”這一細節(jié)來進行描寫,從而有力地表現(xiàn)了父子之間那種真摯的親情;《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則通過一次演講塑造了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形象,其中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等細節(jié)描寫更是使這一本來只存在于歷史書上的偉人真實可感。在寫他演講時梁實秋提到過這樣一件事:“有時候,他背誦到酣暢處,忽然記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敲幾下之后,記憶力便又暢通,成本大套地被送下去了。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蓖ㄟ^這一敲,梁啟超的博聞強識、不拘小節(jié)形象生動地得以表現(xiàn)出來,而聽眾們的“屏息以待”“跟著他歡喜”這些細節(jié)的描繪也更加突出了梁啟超先生作為一位學者的人格魅力。
在閱讀課外書時也可同樣留意那些典型的細節(jié),同學中寫得好的作文更是可以從中虛心學習。
其次是在生活中多加感受,細心體會。
生活永遠是我們創(chuàng)作的源泉,其中的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自己觀察感受得到的是最直觀生動的,而讓我們印象深刻的細節(jié)也往往是值得我們去詳細刻畫的。真正感情真摯細膩深刻的好文章都是從生活中感悟而來的。我們可以把每天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素材記在日記本里,這會積累成為我們寫作文時的巨大財富。
著名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就有這樣的習慣,他總是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這是契訶夫的文學創(chuàng)作備忘錄,上面寫滿他嚴肅正直的生活中隨手記下的瞬間的感觸,也包括了他的讀書心得以及從別的作家的著作所抄錄的精粹,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契訶夫無與倫比的抓住細節(jié)的能力,后來這些被編成了《契訶夫手記》一書。我們認真觀察細心感受,也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太多值得我們留意的美,值得我們體會的情愫。
下面是我們班學生假期和爺爺回老家之后寫的一篇周記:
老家的瓦房在唱歌
“滴答,滴答……”“叮咚,叮咚……”又下雨了!老家的瓦房在唱歌,我在安靜的老屋中享受著這場盛大的音樂會。
雨停了,終于停了。陽光照著我的眼睛,有點生疼,只得把眼睛瞇成一條縫,望狼狽不堪的老屋,我會心地笑了。這老屋陪伴了我爺爺?shù)耐?,且我爺爺也將他的青春付出給這里的一磚一瓦。雨中殘敗的老屋活像一個掉在泥巴坑里的小男孩,蔓延淚水望著我爺爺,像是要尋求他的一絲安慰與撫摸。
“爺爺,這個老屋你有很深的感情嗎?”
“是啊,你奶奶和我就是在這里拜堂成親的,這都過去多少年了……”
“真的嗎?那您還跟我們回城里住嗎?”
“回吧,我心存這個念想就夠了?!?/p>
“那您可不許說話不算數(shù)!我們一起拉勾勾。”
“傻孩子,爺爺什么時候騙過你?!?/p>
我快活地笑了,笑里有我和爺爺撫摸老屋的影像。
陽光好暖,我和爺爺搬了凳子靠在那滿目瘡痍的墻壁上坐著。古銅色的皮膚,深陷的眼窩,干癟的臉頰,就像調色盤里干了的顏料,也許歲月的齒輪早就磨光了他的青春,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爺爺真的老了。我瞇著眼睛偷窺那蔚藍如洗的晴空,幻想著我爺爺?shù)耐辍?/p>
老屋的瓦片在陽光下唱著歌。老屋雖老,但那暗紅色的瓦片兀自在陽光下閃著溫柔的光,粉紅色的光圈在空氣中不斷擴大,讓人倍感溫馨,有家的感覺,有愛的味道。那高高翹起的屋脊撐起了爺爺生活的天地。
翠綠的竹葉用纖柔而溫暖的雙手撫摸著我,風兒撫摸著粗糙不平的瓦片。陽光懶懶地灑在瓦屋上,瓦屋安靜地瞇著眼,愜意地打著瞌睡。一片烏云路過,天空暗了一陣子之后,陽光重又透過竹葉如碎銀般灑在瓦片上,猶如一幅絕美的湖中倒影,被一個調皮的小腳丫掠過,美麗的光圈蕩漾開來。
終于要走了,爺爺用枯枝般的雙手摩挲著老屋,夕陽里,老屋和爺爺?shù)挠白恿粝禄椟S的痕跡。
回頭望去,老家的瓦房望著我們,依舊在唱歌,唱著老一輩的夕陽之歌。
文章雖然簡單稚嫩,但是這位學生對老屋的觀察非常仔細,老屋和爺爺一起經歷了漫長歲月,緩緩老去,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作者帶著自己的感情對下雨時的老屋、陽光下的老屋、爺爺陪伴下的老屋、離別時的老屋等進行了動情而又具體的描寫,讓文章顯得細膩生動,爺爺和老屋之間的情愫、祖孫之間的親情,帶著一種滄桑的憂愁,浮現(xiàn)于字里行間。這是作者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自己的心感受到的,是鮮活的寫作素材。多年以后當她長大了、更成熟了,再拿出來寫,也依舊能寫出動人的好文章。
最后,藝術永遠是高于生活的,在觀察體會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發(fā)揮想象,合理創(chuàng)造。我們寫的不可能全都是我們見過的,我們還可以寫自己在腦中想象出來的場景畫面。
想象,是以生活為源泉,以意旨為軸心,再現(xiàn)作品的藝術形象。寫作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想象,審題立意,布局謀篇,都離不開想象。在細節(jié)描寫中我們可以先建立一個大體環(huán)境,就像一幅畫的大體框架在我們腦海中,然后合理想象一一上色。
例如在寫軍訓拔河比賽的時候,可以先在腦中構想一個大體環(huán)境,然后再去想象當時場上的燈光、現(xiàn)場的廣播聲、觀眾臉上的表情、參加比賽的選手們的動作神態(tài)……合理的想象會讓我們的文章更加豐富出彩。
總之,我們寫作文時無法包羅萬象,所以要注意尋找那片落葉,對其進行具體刻畫描寫,使我們的文章更加血肉飽滿,真摯動人,讓讀者“觀一葉而知天下秋”。
張子晴,湖北大冶市第一中學語文教師,中學時代曾多次獲國家級作文競賽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