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午休起來,忽然發(fā)現(xiàn)玻璃窗上有只蝴蝶,起初沒在意,但第二眼再看時就有些驚訝了:因為我發(fā)現(xiàn)它是在玻璃窗外面的,而我們的玻璃窗在30樓。我不知道它是怎么飛上來的?接下來怎么辦?我再有仁慈之心也無法救它。也許它是沖著窗里的這盆花來的,那它就是仙客了。
于是我拍了照片,連同這段話,一起發(fā)到了微信的朋友圈里。
不想這只蝶,或者說我的這個微信,竟然引起了無比熱烈的反響。到晚上已經(jīng)有近百人參與評論或者點贊了。其中一些評論非常有意思,大家都知道微信只有朋友能看到,即使是在同一個微信下發(fā)評論,互相不關(guān)注的人也是看不到的?,F(xiàn)在我就把一些有趣的評論復制下來,集中到這兒給朋友分享一下:
首先是朋友久久回復:那不是蝴蝶,是飛蛾。區(qū)別是,蝴蝶的翅膀是立起來的,飛蛾是平的。
長知識了吧?
然后有不少朋友給這只蛾命名,分別有:蝶仙,蝴蝶中的戰(zhàn)斗機,可愛的小精靈,小可憐,英雄蝴蝶,超級蝴蝶,人間奇景,等等……
再然后就有幾位朋友為它賦詩了:
山伯天上來,盤桓有余哀。化蝶已千年,仍尋祝英臺。樓高三十層,癡情獨徘徊。若問何時已,窮期安在哉?(作者汪守德:著名評論家,現(xiàn)在是詩人,每天都在微信圈里發(fā)表詩作,讓我們熟悉的朋友驚訝)
循著天香千里外,眼前猶隔玻璃墻。樓高三十真無事,卻是毫厘最斷腸。(一如書生,我的杭州朋友,書法家)
莊生曉夢,望帝春心。高樓愁斷,癡情如磐。形單影只,塵世決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后泉清風:年輕詩人)
一只粉蝶,兩瓣香秀。三十樓上,山山得久(久久,上海文學編輯)
還有很多朋友雖然沒作詩,但評論語言也是詩一般的,比如:
你從哪里來?我的朋友。
生命沒有極限,美麗就在眼前。
蝶尋花,也許真是為了前世情緣。
它要以這樣的方式為生命畫上一個句號。
莫非它要趴成一段傳奇?
看到大家這么關(guān)注,天黑后我又特意去看望了一下,她還趴在那兒,一動不動。飛蛾的生命應該是很短暫的吧?等第二天早上我再拉開窗簾時,它已經(jīng)不見了,玻璃窗上留了一絲痕跡。我想,大概是朋友們的關(guān)切和詩意,已經(jīng)讓這只蝶(蛾)升華了,從三十樓升到天空,化成云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