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 “A2/O”工藝和MBR膜生物反應器工藝處理焦化廢水。單獨使用“A2/O”工藝對我廠焦化廢水進行處理后,出水氨氮、懸浮物、COD都無法達到國家排放標準。通過改造將“A2/O”工藝出水通過MBR膜生物反應器深度處理后,出水各指標改善明顯,達到國家排放標準。
【關鍵詞】A2/O工藝;MBR膜生物反應器;焦化廢水;氨氮
在焦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如剩余氨水、終冷水、粗苯分離水等含有大量酚、氰、苯、氨氮、硫化物、油類等有毒有害物質。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對廢水中酚氰脫除效果明顯,可以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但對COD、氨氮和懸浮物去除效果較差。我廠對2#生化系統(tǒng)工藝進行改造,采用“A2/O”工藝+MBR膜生物反應器處理焦化廢水。
1 工藝原理
我廠現(xiàn)有三套廢水處理系統(tǒng),其中1#和2#系統(tǒng)采用A2/O工藝,3#系統(tǒng)采用A-O-O工藝。后因干熄焦全部投產,廢水外排被限制,因此將2#系統(tǒng)改為A2/O+MBR膜生物反應器工藝。改造后工藝流程圖如圖1:
1.1 厭氧段
厭氧過程主要是將廢水中難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水解酸化,來提高廢水B/C比。研究表明焦化廢水中一些難生物降解有機物,如喹啉、萘、二聯(lián)苯等經厭氧酸化處理后減少較多。
1.2 缺氧段
在缺氧條件下,將硝化過程中產生的亞硝酸和硝酸鹽在反硝化細菌作用下,利用有機物作為碳源及電子供體還原成氮氣達到脫氮目的,其反應式如下:
NO3-+3H+→1/2N2+H2O+OH-
NO2-+3H+→1/2N2+H2O+OH-
1.3 好氧段
將氨氮轉化為硝酸鹽氮的過程,包括兩個基本步驟,第一階段是由亞硝酸菌將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NO2-) 稱為亞硝化反應:
NH4++3/2O2→NO2-+2H++H2O
第二階段是由硝酸菌將亞硝酸鹽進一步氧化為硝酸鹽稱硝化反應:
NO2-+1/2O2→NO3-
1.4 MBR膜生物反應器
將浸入式膜組件放入由二沉池改造的膜池內,通過負壓膜泵抽吸,將泥水分離。膜絲采用進口三菱PE中空纖維膜,膜絲表面孔徑0.4μm,性質穩(wěn)定。
該系統(tǒng)泥齡和水力停留時間可以完全獨立控制,耐沖擊負荷,代替?zhèn)鹘y(tǒng)的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解決了活性污泥濃度高、出水水質差等問題。
同時膜生物反應器污泥停留時間長,也有利于硝化細菌增殖,強化了系統(tǒng)對氨氮去除能力。
改造后的工藝集合了A2/O工藝穩(wěn)定、運行方便的優(yōu)點。出水指標氨氮、COD和懸浮物去除效果明顯提高。改造后系統(tǒng)出水指標前后變化如表1。
2 控制指標
2.1 溶解氧
根據對A2/O系統(tǒng)好氧段、厭氧段、缺氧段溶解氧的長期監(jiān)測,結果表明:好氧池溶解氧長期徘徊在3.0~5.0mg/L,而厭氧段的溶解氧介于0.5~1.0 mg/L之間,缺氧段的DO始終低于 0.5mg/L。
近年國外一些處理廠采用氧化還原電位計ORP作為A2/O系統(tǒng)的一個控制參數,收到了良好效果。[1]我廠3#系統(tǒng)也在A-O-O系統(tǒng)缺氧段安裝了ORP在線測定儀表。要保證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缺氧段ORP值應控制在-100 mV左右。
2.2 pH值
硝化細菌對pH值適應范圍是7.0~8.5。由于硝化過程本身釋放H+,廢水本身堿度逐漸消耗,硝化過程需要一直補充堿度,維持硝化反應正常進行。反硝化反應最適宜的pH值是6.5~8.0,反硝化反應產生堿度,可以為后續(xù)的硝化反應補充一部分堿度。
2.3 膜絲污染
生物反應器所采用的PE膜使用壽命為3~4年,膜絲老化及污染主要表現(xiàn)就是膜通量下降[2]。膜污染一般來源于濾餅層、溶解性有機物質和微生物污染三個方面[3]。在運行過程中,如果膜通量降低,膜泵負壓升高(>0.03MPa),就需要對膜組件進行清洗。
3 結論
我廠2#生化自改造完成,系統(tǒng)運行較穩(wěn)定,出水指標如COD、SS和氨氮等都有了較明顯的改善。但仍有像膜通量下降快、膜絲清洗周期短、好氧池泡沫較大等問題需要改善。從近幾年國家環(huán)保政策看,廢水排放指標日趨嚴格,改良現(xiàn)有水處理工藝和開發(fā)新工藝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王紹文.提高焦化廢水生化處理效率的途徑和對策[J].中冶集團冶建總院環(huán)保研究設計院,2002.
[2]顧國維,何義亮.膜生物反應器在污水處理中的研究和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
[3]葛元新,朱志良.MBR膜的污染及其清洗技術研究進展[J].清洗世界,2005.
[4]劉銳,黃霞.一體式膜生物反應器運行中膜污染的控制[J].環(huán)境科學,2000,21(2):58-61.
[5]王紹文,錢雷,等.焦化廢水無害化處理與回用技術[M].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