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想談?wù)劇都t樓夢》里面的幾個文學(xué)案例。里面有些理論性或概括性的東西,以《紅樓夢》做例子,有許多有趣的話題,我講的過程中歡迎大家隨時提出疑問,講完后我們也可以進行互動,交換意見。
我先從《紅樓夢》的書名說起。我們每個人寫作的時候也會遇到這個問題,半天想不出好的名字來。書里也說,有一個比較老的名稱叫《石頭記》,脂硯齋評點的也叫《石頭記》,前蘇聯(lián)的列寧格勒,現(xiàn)在的圣·彼得堡——俄羅斯科學(xué)院的遠東研究所彼得堡分所,它那兒有一個手抄本是毛筆抄寫的,也叫《石頭記》。我去那兒時也見過,很是寶貴,我們國家也出版了它的影印本?,F(xiàn)在最普遍用的是《紅樓夢》,還有一個名稱叫《金陵十二釵》,不是嚴歌苓原著、張藝謀導(dǎo)演的那個《金陵十三釵》?!督鹆晔O》這個名字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比較有賣點,可是沒見哪個書店用這個名字來出書。我在澳門住賓館的時候,它那兒有一種圓的茶托,上面畫著林黛玉,附幾行字或者一首詩,還有薛寶釵、晴雯、探春、秦可卿等十二個人都有。但這名稱里面有很大的遺憾,它變成女性小說了?!督鹆晔O》指的是女性,而《紅樓夢》的主人公是賈寶玉。賈寶玉雖然喜歡和女孩子在一起,但對他的性別并沒有產(chǎn)生懷疑,他還是一個男性。另外還有一個以男性名字叫的《情僧錄》,這個名字的版本,我曾經(jīng)在文章里提到帶有點“灑狗血”的味道。中國過去的文人對于一篇文章有時候為了吸引眼球,用一些相對稀奇古怪的、荒誕不經(jīng)的東西來涂染它的顏色,被稱之為“灑狗血”。叫《情僧錄》也非常片面,情僧講的是賈寶玉后來出家了,出家了是不是僧,沒有那么明確,他亦僧亦道,不一定算僧。這樣的話,他的愛情故事都是在沒出家之前,情僧帶有“花和尚”的意思,得是出家以后連連出現(xiàn)一些緋聞、一些事跡,這樣的話可以叫“情僧”。一叫“情僧”的話就把《紅樓夢》里一片姹紫嫣紅的女性放在了一個從屬的地位,和小說的原意不合。在我上小學(xué)的時候,我看過一個版本,已經(jīng)是鉛印的了。那時用的是很薄的紙,是一種對折疊過來的,只能印一面,紙很薄,那一面的鉛字就能透過來,所以是疊起來的,看起來也是很厚的一本。名字就叫《金玉緣》,它突出了“玉”是賈寶玉,“金”是薛寶釵——她那個釵是金的。這個更和原義不符合了。這里面恰恰描寫的、最感動的本來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故事,而林黛玉是沒有金也沒有玉的,她什么都沒有,所以《金玉緣》離書的原旨就更遠點。
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在香港比較喜歡擺一些文藝的作品包括影視作品和一些書,它的名字翻譯成中文如果顯得呆板的話,就希望加一些佐料。比如說當年有一部表現(xiàn)美國左派的懷舊電影The Way We Were,我們這兒一般翻譯成《往日情懷》,要是硬扣字來翻譯呢,是《我們從前這樣生活過》。但是這部影片在香港上映時就改成了《俏郎君》。這毫不相干的,因為那個男演員長得特別帥,而女演員長得不好看,歌唱得好。香港的娛樂節(jié)目,在這個片子里面講的是左翼知識分子的情誼,寫得很感動人,引導(dǎo)觀眾研究是丑女與俊男的愛情故事,丑女弄好了也能嫁到俊男,俊男也會愛上丑女。更早我覺得很離奇的,是前蘇聯(lián)一個非常老的作家叫卡達耶夫的,他寫過一本書《我是勞動人民的兒子》,它作為黨員教材還差不多,作為小說是非常難賣的。后來拍成了電影,很有名的一部電影,在香港上映時起名叫《孤村情劫》。它講一個很偏僻的村落里為了愛情而搶劫的一個故事。
所以說,我們在《紅樓夢》的題名上看到有時候書名也很好玩兒,我個人認為《石頭記》的名稱最好,下面我還要講到“石頭”的故事。但最好的名字并不是最成功的,到現(xiàn)在為止最成功的仍然還是《紅樓夢》,但是我覺得遺憾的是沒有認真地出幾部就叫《石頭記》的《紅樓夢》。
第二我就開始談“石頭”。
石頭是本書的起止點,《紅樓夢》一上來先講石頭。從石頭上我們來研究一下,《紅樓夢》對于中國知識分子對于入世、出世的慨嘆。它編了一個荒誕不經(jīng)的故事,說女禍補天的時候,用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來補天上的大窟窿,結(jié)果用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就把天補好了,就留下一塊石頭,沒有被選中。這塊石頭沒有它的地位、沒有它的作用、沒有它的工作、沒有它的職業(yè),屬于失業(yè)的一塊石頭、長期待業(yè)的一塊石頭、不為世所用的一塊石頭,所以這塊石頭就日夜啼哭、悲泣不已,非常地痛苦。這塊石頭后來就變成了賈寶玉,所以賈寶玉出生時帶著一塊石頭。這上頭的邏輯有點矛盾,因為石頭變成了賈寶玉,賈寶玉為什么脖子上又出現(xiàn)一塊石頭?那不等于大石頭上套一塊小石頭嗎?但是中國人不太講這個邏輯問題,所以也沒人討論這個問題。這里面我有一個發(fā)現(xiàn),到目前為止我在別的紅學(xué)家文章里沒有看到過。別的紅學(xué)家說賈寶玉最痛恨的是儒家這一套,就是讀書、要求學(xué)、要修齊治平、要在朝廷里——用現(xiàn)在的語言是要在體制內(nèi)——找一個位置,然后你就會對社會有貢獻,你還能光宗耀祖。里面處處描寫賈寶玉的這種痛恨。賈寶玉管這種人叫祿蠹,祿是指國家給的俸祿、國家給的公務(wù)員的錢;蠹是蠹蟲,是咬書吃書或者是在米里長的蟲子。賈寶玉在這方面態(tài)度特別堅決,特別激烈,以至于連史湘云勸他該認真地讀點書,賈寶玉立刻翻臉。賈寶玉本來對貌美的女孩是從心里愛得很的,可是一說要好好讀書好好上進的話,賈寶玉就氣,氣得要死要活的,他就說:我不是這種人,想不到妹妹你也學(xué)得這種祿蠹的聲調(diào)來這樣跟我講話,如果是這樣的話你離我遠點,我全身的味道都不是讀書求上進、體制內(nèi)謀差事這樣的,你挨我近了別受到我的精神污染!賈寶玉說到這些就特別尖銳。這里面發(fā)生一個矛盾:他的前世、他的根基、他的背景是一塊不被世所用的石頭,他的痛苦、他的反感并不是對體制有反感。賈寶玉談不上對體制有反感,說到他反封建很有限,他淘氣談不上反封建,不能把他算上是反封建。賈寶玉見了北靜王很高興,不知怎么拍馬屁好了,把北靜王送的東西轉(zhuǎn)送給林黛玉,但林黛玉“啪”的就扔了說“不要這種臭男人的東西”——林黛玉也不是因為反感體制,她為賈寶玉的姐姐賈元春回來省親的時候做的詩,詩里這樣寫道:盛世無饑餒,何必耕織忙。意為這樣的太平盛世農(nóng)民何必忙著去耕地和織布,太平盛世皇恩浩蕩啊。所以說林黛玉也沒有反過封建,但是林黛玉為什么見到臭男人的東西就憤怒???一是因為她有清高、貞潔的觀念,非常嚴重,擺出一個除了自己的知已,視其他的男人為病毒的一種態(tài)度;另一原因是,她那時已經(jīng)自覺不自覺沉浸在對賈寶玉的愛情里。一個小女孩兒見到自己愛的人不知怎么鬧好,她要撒嬌、她要發(fā)火、她要哭,就像個孩子一樣。因為我有三個孩子,小孩子在幼兒園時高高興興的,一到周末爹媽接的時候就會鬧,不折磨死你他決不罷休的感覺。所以說林黛玉見了賈寶玉就要折磨他,這是另外一個問題?,F(xiàn)在反過來說,賈寶玉不反封建,他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原因呢?只能有一個解釋,賈寶玉的前身太希望自己在“補天”的偉大事業(yè)中、在體制內(nèi)有一個位置有所作為,所以“晝夜啼哭、哀泣不已”。用“哀泣”不太合適,北京話叫“坐下病根兒”了。他坐下病了,他生下來后一聽要上進、要找工作、要找位置、要去趕考、要有個名次、要混個一官半職、要混個身份,他就渾身發(fā)抖完全失望,他都要氣死了。各位都是搞寫作的,這個人如果不是特別計較某一件事,他不會在某個事兒上不斷聲明自己的。比如說,如果一個女生不斷聲明“我就是恨男人、我就是討厭男人、我見了男人我就煩、我見了男人我就閉眼睛”,大家想一想她在愛情上,她的內(nèi)心受到了多么大的傷害,她多渴望有一個好男生陪伴她。各位,我找不到一個好的詞來形容了,如果她屬于“性冷淡”性質(zhì)的,她看見男人什么感覺都沒有,她既不感覺可愛也不感覺討厭。她如果屢屢發(fā)狠,見到男生就發(fā)狠,她肯定是特別稀罕男性。所以說,賈寶玉也是一樣,一聽到要好好念書,什么子曰、詩云,一見這個他就渾身哆嗦,他坐下病了,他當石頭時就坐下病了。
中國自古封建體制下,它的資源特別集中,你如果不在體制里就沒法兒辦。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蘇秦第一次周游列國徹底失敗了。他是跟著他的哥嫂一起生活的,他回到家來時,他嫂子不給他飯吃。他配了六國相印又一次出訪,威風(fēng)凜凜地回到家里來了,回來后嫂子屬于跪式服務(wù)。我每次看就認為,蘇秦他不厚道,因為蘇秦你現(xiàn)在什么地位啊?你什么級別啊?他的嫂子一個農(nóng)村婦女、一個文盲,蘇秦就問她:你為何先倨而后恭?原來你對我那么倨傲,現(xiàn)在對我這么尊敬。他嫂子很老實,她說:兄弟你現(xiàn)在貴而多金——貴是你級別上去了,金是你財富上去了。我一個小民、在農(nóng)村頂多一個小中農(nóng),我見到這個我可不就爬著過來了。所以說,恰恰在《紅樓夢》里表現(xiàn)的與其說是對修齊治平、兼善天下、光宗耀祖這一套有多么反感,不如說反感后面流露一種不被世所用的痛苦。
石頭問題的第二方面:這石頭到底是怎么回事?石頭在作品里起的作用太大了,它是一個緣起。恰恰是“女媧補天剩下一塊石頭”這么一個荒誕不經(jīng)的故事,使《紅樓夢》能夠進入現(xiàn)實、進入生活、進入現(xiàn)場。它既有現(xiàn)場感,又有終極感,又完全脫離現(xiàn)場。1986年第一版電視劇《紅樓夢》里面的石頭,劇組選的是黃山的一塊石頭,就是從外面進入黃山,還沒進入黃山核心景區(qū)時,有一大塊石頭在那兒擺著,每次電視劇開篇,放主題歌時出現(xiàn)的就是那塊石頭。我在看電視劇時還沒去過黃山,到了上世紀90年代去時還沒進門一下子看到了這塊石頭,我覺得非常震撼。石頭是無生命的,它代表的是永恒?,F(xiàn)在從地球史上看,石頭也不是永恒的,也許過幾千年、幾萬年、幾十萬年也風(fēng)化了,但是相對來說,它代表的是永恒、代表的是大自然。它是人在自然中給自己找到的一個對應(yīng)物。生命非常寶貴,但生命非常軟弱又非常短暫,所以生命有一種自覺不自覺地要在大自然找一個對應(yīng)物這樣一種傾向。最普遍的是星星,康德講過“瞭望星空”,溫總理也寫過詩叫《瞭望星空》,日本有一首民歌叫《星》。除了這個以外,人會把自己的命運和星星連在一起,在死的時候有一顆小星星落在地上,這是非常有意思的想法。還有把自己和植物、和樹聯(lián)系起來,這棵樹如果枯萎了,他覺得這是自己生命的象征。所以這個無生命的東西又寄托著那么多的生命,那么多的不知他的起因不知他的結(jié)束,不知道他到底是有情還是無情,但是他感覺他是那塊石頭變成的,到了錦衣玉食的賈家,到了結(jié)束的時候變成了石頭又回到荒漠之鄉(xiāng),無所有之鄉(xiāng)。這種寫法在《莊子》里也有,“無所有之鄉(xiāng),烏有之鄉(xiāng)”,這個寫法是非常奇怪的、非常奇特的。現(xiàn)在胡適輿情非常好,很多知識分子喜歡讀他的作品。但是我很多次看到胡適給臺灣一個學(xué)者高陽寫的信,他說曹雪芹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要真寫成自然主義的小說就好了。他的信中講:這人一出生嘴里銜著石頭,這是什么玩意兒啊?這顯然是曹雪芹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我每次看到這時就會對胡適感到非??上В驗樗怯蒙硇l(wèi)生學(xué)來討論賈寶玉出生時嘴里能不能銜石頭。我在香港有一次與金庸先生討論一個孩子出生時嘴里能不能銜石頭的問題,我倆都認為可能性非常小,如果有結(jié)石的話應(yīng)該在膽里、腎里、膀胱里,個別也有在腸里的,但沒聽過出生時帶結(jié)石出來的,從生理衛(wèi)生學(xué)上說這是不可能的,但是這就是文學(xué)。賈寶玉和石頭成了命運的對應(yīng)物。趙姨娘使法術(shù)害鳳姐和賈寶玉,使兩人都得了精神方面的疾患,書里描寫的癥狀類似我們常說的癔癥。他在發(fā)病時那塊玉石就是烏黑,是不發(fā)光的,而他們病好了后玉就發(fā)亮了。后邊描寫他家快出事時玉就找不到了,后來他得重病了,就拿這個玉在他額頭一摩擦病就好了,這就變成了和他生命相對應(yīng)的東西,讓你對它非常感興趣,變得很有趣味、變成對文學(xué)的幻想。當然里面又加了一些佐料,賈寶玉有石頭,薛寶釵有金釵——是后天和尚道士送的,史湘云有一個金麒麟。賈家請的老友張道士——在清朝有人考證說張道士和賈母說話和任何人不一樣,所以考證說張道士曾經(jīng)是賈母的男友、相好的——又送給賈寶玉一個大的麒麟和一個金鎖。這里面的道具很全,解決不了、分析不清,它牽掛你的心。北京有句俗話,而且不是最好的話,它叫“鬧心”。你想到玉會鬧心,旁邊有一金釵你鬧心,又出來一個麒麟你更鬧心,又出來一個金鎖你還是鬧心,人活一輩子是相當鬧心的事情。生命尋找它對應(yīng)的自然、對應(yīng)的物質(zhì)是非常鬧心的事情,這也是賈寶玉的故事吸引人的一個東西。你的小說寫得好嗎?有能解釋的部分必然還有死活解釋不清楚的部分,只要這個書存在,這個話題就永遠存在、永遠解釋不清楚,這就是賈寶玉、石頭、金鎖的魅力,表現(xiàn)在這些方面。
第三,這是碰到我今天要講的一個核心的問題。我過了七十九周歲了,我大概從十二歲開始讀《紅樓夢》的,我也不知道讀了多少次了。我最有興趣的話題,是我非常希望在座的朋友對這個也有興趣,我希望有可能的話咱們每人就這個問題寫一篇文章,一塊兒合著出一本書。就是賈寶玉見到林黛玉時為什么要摔玉?
書的開始先寫荒山、女媧補天,從遠及近寫到賈府,寫到林黛玉被賈雨村從蘇州帶來賈府,因為黛玉的媽媽也是姓賈的,是賈政的妹妹,得病死了,她爸爸林如海一個人在蘇州做官,看護也有一定的困難,就委托賈雨村把她帶來。當時林家階級地位要低得多,林黛玉到賈府看到的氣象遠大過林家,她很小心,絲毫沒有嬌氣、沒鬧脾氣的情況,她非常注意入鄉(xiāng)隨俗,不管見到誰她都非常客氣。比如寫到吃飯,他們像在廣東吃飯,吃完后茶就上來了,大家就在那兒喝茶。林黛玉想在蘇州時林如海教導(dǎo)是剛吃完飯不要馬上喝茶,要過一會兒再喝。這個方面比較符合現(xiàn)在醫(yī)學(xué)養(yǎng)生講的,吃完飯就喝茶會稀釋胃液,影響消化。但林黛玉看這邊吃完飯就上茶,大家都在那兒喝茶,她也就跟著喝。林黛玉并不是個任性的人,她很注意。寫到王熙鳳的出現(xiàn),風(fēng)風(fēng)火火、生動活潑,見了林黛玉又抹眼淚又夸獎的——她在待人接物上值得我們很好學(xué)習(xí),又熱情又收得住。接著賈寶玉就出來,他一出來整個一公子哥,那太神氣了。賈寶玉完全一個想怎樣就怎樣的人,過來后就盯著林黛玉,說“這個妹妹我見過”?,F(xiàn)在這個說法不新鮮了,比如說一男生見一女生,對她很有興趣。但在當時這個說法不普遍,而且是一個比較高級、比較高層次的歡迎表妹的晚飯,賈母是老祖宗,她在那兒一坐是不能開玩笑的。然后賈寶玉接著問黛玉“你叫什么名字?”黛玉說“我叫黛玉”。問她有沒有其他名字——表字,黛玉說“沒有”。馬上賈寶玉就給林黛玉起名字。給人起名字,這是皇上的習(xí)慣。如果是皇上給起名字那個恩典就大了,再普通的名字也是獨一無二的。一般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愛給人改名字。到這時候,賈寶玉就問“妹妹可有玉?”黛玉問他“你有玉?”他就拿出自己的玉。林黛玉那時候很客氣,她就說我哪兒有玉?。磕氵@個玉我早就聽說了,你這個是稀罕玩意兒的,是凡人沒有的,你是銜玉而生的,你這么高級的人才有,我們怎么可能有玉呢?賈寶玉聽了像是瘋了一樣拿玉就往地上摔、拿腳踩,嘴里還“早就說我這個是個壞東西,如今這樣一個如花似玉的妹妹就沒有,我要這個玉干什么!”他痛苦得不得了,像是瘋了一樣。他鬧得很厲害,解決的時候就非常容易了。賈母親自來扯謊、來虛構(gòu)。她馬上編了一段小說,說你這個林妹妹本來有玉,她媽媽給她的,她珍愛異常,這塊玉代表黛玉的親媽,她媽媽不在了,她就把這塊玉陪葬,陪著她的媽媽了,她不愿再提這個事兒,這是一份無限哀思。賈寶玉一聽這樣也合乎情理,就不再提了。這段描寫我極有興趣,我已經(jīng)為這段描寫思考了六十年了,我希望各位給我一個答復(fù),你愿意怎么解釋這個問題?
我對這個有這樣的解釋:從象征意義上好解釋,恰恰是在玉的問題上,是林黛玉和賈寶玉地位、身份、級別不同的一個表現(xiàn)。賈寶玉的有玉成了他身份高于常人的一個證明。北靜王見到賈寶玉問這個事兒時,“那位銜玉而生的公子來了沒有,王爺要看玉”,賈寶玉很恭敬地呈送給北靜王,王爺看了以后稱贊不已,真不是凡人啊,真是高級人物啊,真美麗、真好看、真晶瑩!這樣,一個有玉一個沒玉就變成林黛玉和賈寶玉最大的心病。從這個有沒有玉的問題上,兩個人的心病就開始了,兩個人的差異就開始了,兩個人的不幸福的愛情就開始了。所以說,這個有玉無玉茲事體大。這證明兩個人不在一條起跑線上,證明兩人不管怎么相愛也白愛,活活地痛苦,有情人難成眷屬。因為一個有玉一個沒玉,這就是階級地位的象征,這就是本人背景不同的象征,這就是倆人不能在一個起跑線上走路、不可能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原因。這樣一條線,這樣的解釋我覺得能解釋得過去。但是作為小說的行為的解釋不夠,怎么會又哭又鬧的?而且吃著飯時又很快解決了?那時候不能說是倆人一見鐘情,那時林黛玉大概十一歲,賈寶玉十二歲,這個情況那時候不能完全解釋。
賈寶玉任性,賈任性對林有一種高度的求同的心理,他希望林黛玉很多地方都和他一樣才好。我長得好看你也好看,我有玉你也有玉。長相這點他做到了,林黛玉長得很好,眉清目秀,絕對是一個非常美麗的人。賈寶玉很重視人的相貌,他一見秦鐘,覺得秦鐘長得那么帥,自己就像泥豬癩狗一般,他多謙虛。他對秦鐘還具有某種同性戀的色彩。見到一個相同性別的人非常帥,非???,非常smart,非常handsome,見到這樣一個人的時候——我年輕的時候擔(dān)任過團的工作,處理過同性戀的問題——他有這種心理,我太了解了,他馬上把自己譴責(zé)得不得了,注重相貌,注重舉止。他一見到林黛玉,雖然大的電沒來,但有一種認同和求同的愿望,這個有可能,沒有道理可講,就是希望兩人一樣。我現(xiàn)在回想,這跟小孩子在一起互相問的問題,尤其是這兩孩子關(guān)系好,相當像——我有一個妹妹,你有妹妹嗎?那我也有妹妹。有的時候,甚至兩邊以自己有什么感到驕傲。說我們家有銀筷子,你們家有嗎?他說我們家也有銀筷子,他就很高興。說我們家吃飯的碗特別大,你們家有嗎?說我們家沒這么大的。帶有同質(zhì)色彩,高度求同的心態(tài),這個我也能理解。我甚至想到,走到歪道上,想到也可能弗洛伊德的心理在里面。賈寶玉覺得自己多了一件東西,所以要把他摔掉,要把他踩碎,要把他破壞。
就是這樣我仍然非常地不滿意,非常地不理解。于是我繼續(xù)深入鉆研,我找到了一個思路,逆向思維。怎么逆向思維呢?讓我們設(shè)想一下:賈寶玉拿出自己的玉來了,林妹妹你看我這個玉好玩不好玩?林黛玉說真好看呀,真不錯。賈寶玉就會問,那你那塊玉呢?黛玉說我那塊玉在這兒呢,在這里摸半天,在里面摸出一個包來,把包打開,說這是我那塊玉。賈寶玉說你的玉和我的一樣呀,真好呀,玉石萬歲,兄妹感情萬歲,寶玉萬歲,黛玉萬歲,皇恩浩蕩萬歲,有玉者皆成朋友萬歲,親情萬歲!他就變成狂歡節(jié)了。他們的見面就不是一個有玉一個沒玉、拿玉往地上摔的了,你也有玉我也有玉,你也快樂我也快樂,你高級我高級,你富有我富有,你多情我多情——上哪兒找這么好的事兒去呀!我都想跟著狂歡,“玉石狂歡節(jié)”。但是人和人之間永遠有某種遺憾,合不合邏輯沒關(guān)系,但它永遠存在。我就為這事遺憾,我有一個最喜愛的異性朋友,她左眼大右眼小,我右眼大左眼小,這就是遺憾,我就希望我也變成左眼大右眼小,這可能嗎?這哪有什么道理。它就是一種感情,越有一種很深的感情就越有一些會丟失這一切、會碰到坎兒、會碰到阻礙、會碰到差異、會碰到壕溝、會無法交流、會無法溝通、會無法結(jié)合的恐懼,一種真正美好的感情絕對帶著恐懼,感覺這種感情不可能一輩子而經(jīng)??鄲馈⑼纯?。如果你活五十歲,那年頭的人活得短,那在五十年里可以碰到一次;那你要活到一百零二歲,那一百零二年可能碰到兩次;你要是活到三十八歲,那你一次也碰不上,一輩子沒有這種激動,一輩子和哪個異性沒有激動過,你就沒有激情,你就沒這個福氣,你就一邊兒待著去吧。這是我到今天的一個解釋,我希望我們大家,特別是在座寫小說的人都來想想這個問題。我在別的地方講課說到這些,有人說那可不行。他從理論上分析,賈寶玉摔玉是因為對封建主義有反感,對賈家的財產(chǎn)也不感興趣,不喜愛財產(chǎn)。他把賈寶玉說成農(nóng)民領(lǐng)袖了。賈寶玉怎么不喜歡這財產(chǎn)呀,他曾經(jīng)和林黛玉說過這個話,林黛玉說聽到家里的人議論,賈家的財務(wù)有哪些困難,賈寶玉說,別管他,再困難也缺不了咱們倆的。他沒有說把這個財產(chǎn)全部拿出來做慈善事業(yè),他沒有想把封建階級推倒,他沒有這種思想。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興趣的話題,我非常希望在座的各位和我一起研究這個話題。
玉后邊又有很多故事,后面有些故事有點狗血化。尤其是到后四十回,玉突然丟了,賈寶玉又要砸玉,家人護玉。林黛玉已死了,賈寶玉和薛寶釵結(jié)婚了,在懷念林黛玉的時候,看到自己的玉,覺得自己的一切不幸一切痛苦和玉有關(guān),拿了一個榔頭要砸這個玉。薛寶釵和花襲人為保衛(wèi)玉不被砸而斗爭,沒讓砸這個玉就丟了。丟了以后就懸賞,找玉,來了多少人聽說這個玉,都來假冒偽劣,山寨這個玉想要錢。讓人看到讀到這兒后,覺得興味索然。一個玉的故事,是不是高鶚鬧得,我也鬧不清,但是至少讓你感覺到玉一下子變成了這樣一個俗物,一個玉上灑這么多的狗血,出來山寨版,出來砸,又丟玉,又找回來等等各種各樣的。但是我們從另一個意義上說,這至少不完全是寫作上的后力不濟,也不完全是高鶚續(xù)作、并非曹雪芹原作所造成的。這說明一個問題,很多美好的事物和很多美好的幻想,經(jīng)過時間的消磨,經(jīng)過你傳我我傳你,經(jīng)過傳播后會庸俗化、流俗化、低俗化,它會虎頭蛇尾,文學(xué)上這樣的事太多了,例子也太多了。
剛才李延青同志介紹我寫過莊子的書,現(xiàn)在成語里好多都是從莊子那兒開始的。我們現(xiàn)在解釋的莊子的成語和莊子原義比較,我們已經(jīng)低俗了很多。比如螳臂當車,莊子用的——更早,還不是莊子,是列子里已經(jīng)有用的了。螳臂當車這個故事是齊莊公打獵,進入了螳螂的領(lǐng)地,看見個小螳螂非常的憤怒,舉著兩個前腿來阻止齊莊公的車隊和馬隊。齊莊公的車隊規(guī)格也低不了,還有馬隊,齊莊公一看非常敬畏,說你看雖然螳螂小,但它不怕我,不怕咱們的車子,它不惜用生命做阻擋,這是英雄。這加上我的解釋,躲開點,繞道,把這個地方留給螳螂,這是原來的故事,這是英雄形象?,F(xiàn)在是完全貶義的詞,比方革命者要革命,你反對革命的,說你那是螳臂當車,把它變成一個滑稽、可笑、自不量力,變成這樣的意思。又比如朝三暮四。養(yǎng)猴的人,早上給三個橡子,晚上四個橡子,這個猴不干,鬧。后來養(yǎng)猴的人想,反正一個猴供應(yīng)量就是七個,那就改成早上四個,晚上三個,猴就不鬧了。莊子的目的就是說什么事并不用爭,是齊物。因為鬧來鬧去,弄來弄去,不過是橫著豎著,用我聽到的俗話,是背著抱著一樣沉,這么說那么說,到最后誰也比誰好不了多少?,F(xiàn)在說成一個人的靠不住,男人朝三暮四女人不敢嫁他,早上和三在一起,晚上和四在一起,根本靠不住,一天七個小時他就換了一個,女人朝三暮四男人也不敢招。完全是這個解釋,完全變了。尤其“呆若木雞”,它是莊子所向往的一種境界,說是人對外界的事物無反應(yīng)。那個地方斗公雞,中國幾千年到現(xiàn)在還斗公雞——河南有,養(yǎng)一只雞,買來的時候,非常的勇武好斗,用趙本山的話,就是一見別的雞就得瑟,養(yǎng)一段就不同了。又養(yǎng)了一段時間,進入高級班,這個雞一過來,呆若木雞,它的眼皮往下,頭垂著,跟誰也不看,一聲也不吭,說行了,這個功夫可以了,這是莊子的理論。別的雞走過來,它呆若木雞,看都不看,別的雞耀武揚威,等別的雞走近了它,它微微一歪頭,就這一下,那只雞就渾身是血趴地上不能動了??墒乾F(xiàn)在是形容一個人傻的,笨的。什么東西在傳播過程中就俗化了。很多時候降低,也有提高的,不光出自莊子的。像焦頭爛額、爭先恐后,現(xiàn)在故事和原來的完全兩碼事兒。中國成語故事,什么叫焦頭爛額?說的是列子講的,“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就是說一個人家里有很多火災(zāi)的隱患、不安全因素,他的好朋友就說,“突”就是煙囪不能直著往上,這樣火苗一下就出來了,你要多幾個彎,才能不引起火災(zāi);“徙薪”就是說柴火離火源遠一點,不能太近,要不危險。一個院子你挪那頭去,這他不聽,發(fā)生火災(zāi)了,有的人幫著救火,把頭發(fā)也燒了,腦袋也燒,嘴也燒了,所以焦頭爛額了,主人感謝這些救火的人。而對他最早提出警告的人、向他指出有火災(zāi)隱患的人全都忘了,它指的是這個。
所以玉在這個故事里,逐漸地通俗化、低俗化、狗血化,對于文學(xué)來說,可能是另外有一種意味。傳播當中原來低級的,或比較低級,而變高級的故事也有。我聽臺灣的梁文道講,我們讀莎士比亞,最高級的故事就是《哈姆雷特》,就是存在還是虛無,存在還是滅亡,這是一個問題。我們認為這太深刻,梁文道說,看英國人寫戲劇的歷史,“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這是一個微黃的說法,相當于漢語意思的“今天咱們干還是不干”,每次演到這時,老百姓就舉著手說:“干,今天就干!”想的絕對不是存在和虛無,和存在主義沒有關(guān)系,和滅亡也沒有關(guān)系,和生死大義也沒有關(guān)系。玉在流傳過程中會面目全非,以至于學(xué)問高深到胡適那兒,根本就不開竅,認為玉是曹雪芹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表現(xiàn),曹雪芹怎么受到良好的教育?送到美國留學(xué),需要有一個博士學(xué)位?很奇怪,如果曹雪芹美國留學(xué)了,博士學(xué)位了,那《紅樓夢》也就沒了。
我再談兩個話題。一個是寫得很怪。薛寶釵和林黛玉總合到一起寫,“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巴C德”是薛寶釵的行為,各個方面都非常符合道德修養(yǎng)。薛寶釵是一個文化化和道德化的人,而且這種文化化和道德化,已經(jīng)成于中而形于外,她很自然,她不是假裝,如果我們把薛寶釵理解成假裝,那就是因為我們本身和這種文化的索求距離得太遠。一個人做一個好人、一個善人、一個講道德講文化的人不能說是假的,有假的,有偽善者,也有真善人,有真的和道德融為一體的這種人。“詠絮才”說的是林黛玉。他總是往一塊寫,以至于產(chǎn)生了1952年關(guān)于《紅樓夢》的批判和討論。俞平伯就說這兩個人實際上寫的是一個人,當時我們認為他非常反動。薛林二人,一個是維護封建,一個是反對封建——因為我們無法想像曹雪芹接受過任何關(guān)于現(xiàn)實主義的理論,無法想像曹心目中典型人物的理論,典型人物、典型性格、典型環(huán)境,他沒有這些概念。但是呢,作家所描寫的人物,除了反映論的這一面,社會上存在性情、性靈型的人物。所謂性靈型的人,比較自說自話,比較敢于向社會挑戰(zhàn)。性靈型的人以外,還會有另外一人,文化化、道德化、禮儀化,舉止文明,無懈可擊的這種人,他的表現(xiàn)在很舒暢地表達自己個性的方面,不太足不太夠,但也并不是偽裝。除了這一面還有另外一面,從創(chuàng)作主體,有時候?qū)懙母鞣N人物,都代表著自己的性情不同的側(cè)面和不同方面,因為這樣類似的故事,在全世界都有,不只是一種,不只在曹雪芹的書里。而一般的讀者都喜歡性情化的人,比如《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安娜和她丈夫之間。安娜本身由于渥倫斯基的追求,陷入一個感情矛盾之中。她是一個非常富有強烈的感情,用現(xiàn)在的話,是一個情商太高、過高的女人。而她的丈夫非常注意做事行為合乎理法、維護尊嚴、維護面子,盡可能地減少一切的傷害,一切的損失。和《紅樓夢》不同,《安娜·卡列尼娜》看完以后都同情安娜,沒有人同情她丈夫。而《紅樓夢》就變成了尖銳的爭論,喜歡林黛玉的一派和喜歡薛寶釵的一派就不一樣,就有這種問題,人類有了社會就有這種問題。尊重社會的規(guī)范,尊重人和人之間的文明和禮儀,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聞、勿問,有時人們覺得要假模假式,做狀才是一個文明的人。解放以后,有一種把《紅樓夢》里的人物按階級劃分的,當然最壞的是王熙鳳、賈政、薛寶釵、探春、襲人等,都是壞的;非常有學(xué)問的王昆侖英明地指襲人是賈母安排在賈寶玉身邊的特務(wù),監(jiān)視賈寶玉的行為。這也是一家之言,也言之成理,為我們提供一個非常不同的思路。
在曹雪芹寫的人物里,面臨一個悖論——性靈、性情與文化的悖論。他喜歡性情中人。但你光是性情之人也不行,薛幡也是性情之人,惡搞的始祖,對他沒有任何的文化約束,說話粗鄙不堪,臟話連篇,想打人就打人,人命出了多少條。這也不行。你無法設(shè)想人類生存下而沒有任何文化的調(diào)解、梳理、引領(lǐng)、約束、監(jiān)督、控制。在中國就是皇帝做事也必須符合一定的理法。到現(xiàn)在為止,你可以說林黛玉是性情人,薛寶釵是文化型、道德型。從這個角度解釋,曹雪芹對理想女性的想法,他覺得非常難,偏于性情就疏于文理,偏于理法而性情無法表現(xiàn)出來;對自己的控制太完滿了,讓自己也覺得很遺憾,你真實思想都不知道,她沒有不高興的時候,該微笑一律微笑,這也很要命,這是《紅樓夢》與眾不同的地方。
再一點是關(guān)于高鶚的后四十回。
有人對高鶚的后四十回徹底否定,這事我也想不通。從理論上說,續(xù)寫不可能。除非純故事性的可以,寫一個案子,你比如音樂劇里《悲慘世界》是有續(xù)寫的。但是音樂劇可以續(xù)寫,沒聽說長篇小說可以續(xù)寫,不但別人寫不可能,自己給自己續(xù)寫也是完全不可能。今年來,我從1953年11月十九歲時開始寫作,到現(xiàn)在六十年整?,F(xiàn)在就是給我十億創(chuàng)作基金,我也不可能為《青春萬歲》寫出任何一章一節(jié)。第二,實踐也不可能。第三,美國有一批專家,用電腦統(tǒng)計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的他們的常用語氣詞、注詞、語言的構(gòu)造,像測驗人的筆跡一樣,測試文跡,測驗文章寫的路子,發(fā)現(xiàn)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基本相同,這也是不可思議。還有一條說,從接受學(xué)上,從發(fā)現(xiàn)到認定而被公眾所接受,不是曹雪芹的原著,而是胡適他們考證的結(jié)果。但是,此前此后,除出版業(yè),發(fā)行上大家接受的都是完整的一百二十回本,這是一個奇跡,如果曹雪芹寫前八十回是奇跡,高鶚寫后四十回也是奇跡。如果說曹是天才,高鶚也是天才,見仁見智。
后四十回寫得怎么樣?我的體會是,越是好的長篇小說你越?jīng)]法結(jié)束的。世界上好多事都沒法結(jié)束。圣經(jīng)說,怎么創(chuàng)世紀?這好寫,一共七篇。上帝曰,應(yīng)有光,太陽出來了,月亮出來;上帝說,應(yīng)有水,海出來,河出來;上帝說應(yīng)有草,應(yīng)有動物,應(yīng)有人,有了人,就熱鬧了,什么事就都有了——希臘神話出來,中國神話出來,黃帝大戰(zhàn)蚩尤出來了,三皇五帝,唐堯禹舜出來了,夏桀商紂出來了,羅馬帝國出來了,等等。你要熱鬧到今天怎么還接著往下寫,替上帝寫一個結(jié)尾?最后這個世界怎么結(jié)尾的?我看《紅樓夢》,我看寫到八十回,這個小說已經(jīng)成了精了,曹也成了精,已經(jīng)管不了,誰也管不了。誰替他寫回去?高鶚算勉強把它收住了,否則你就沒法收了,根本寫不下去了。我對《紅樓夢》有特殊的感情。長篇小說寫到成了精的這種程度,像《紅樓夢》看多了說話口氣都不一樣,和現(xiàn)代不一樣,《紅樓夢》把兒化音都說成子:你說,我喜歡這口兒,可是賈母說,我得閑了,我吃口子,說等會等會,在《紅樓夢》里說成等會子。河北是喜歡說子的,我小的時候家鄉(xiāng)南皮說過會子,現(xiàn)在兒化厲害了是普通話,北京話??汕赡憔蛠砹耍都t樓夢》就這么說。這個詞我原來不太會寫,我家愛說,我的父母說羊肉挺好,說這味兒真爨,天津這么說,河北也這么說,《紅樓夢》也這么說。
《紅樓夢》是一部成了精的書,一百二十回做得還是不錯的。不要聽專家的分析,我感覺最恐怖的是拍電視劇請紅學(xué)家參加,另外設(shè)計四十回,就算你考證出來是正確的,誰給你提供細節(jié)?后來的我沒看,前邊大家反映比較好的是看到第一版的《紅樓夢》電視劇,看到曹被抄家,劉姥姥來救王熙鳳的女兒巧姐,劉姥姥一出來我就想到小兵張嘎他奶奶,老貧農(nóng)的形象就出來了。
我們從《紅樓夢》這么一個文學(xué)作品聯(lián)想到,如果把一個作品寫好了,能有多么好,多么吸引人,多么讓人牽腸掛肚,多么深,你挖不完,你琢磨不完,體會不完的。它給你人生的體會、哲學(xué)的體會、感情的體會、滄桑的體會,沒完沒了。
用閑聊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一點讀《紅樓夢》的時候?qū)ξ覀儑业?、傳統(tǒng)的、小說的、文學(xué)的,這樣一種感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