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五花八門,大到學生的課程,小到學生的摩擦,以及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何把班級管理好,是令人十分頭疼的一件事。如果能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制度出來,無疑會給班級管理帶來巨大的好處。
關鍵詞:班級管理;制度化;班主任
經過自己多年的學習、實踐與探索,我感覺到加強班級制度化建設與管理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管理,提高班級管理效率,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此,我就自己在班級制度化建設方面的幾點粗淺認識與大家分享。
班級制度的建設應注重落地有根。
“依法治國”必須首先做到“有法可依”。因此,班級制度的建設是首當其沖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一、班級制度的建設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民主、公開原則
制度的設立是為了班內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良好班風和學風的形成。主要要求對象就是班內的每一位學生。因此,班級制度應具有廣泛的認同性,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認同的。這樣在執(zhí)行時也就沒有阻力與怨言。換言之就是“公則明”。因此,在班級制度建設初期,要就制定“草案①”在班內進行廣泛討論、修改。最后進行逐條表決,形成文字。還要進行統(tǒng)一的學習。
2.可操作性原則
班級的制度建設要注重可操作性。例如,每一條應該由誰來監(jiān)督落實,如有違反具體處罰是什么。對于一些較輕的違紀行為可采用“駕照式”管理??己朔掷塾嬁鄯值?2分或6分分別進行什么樣的處罰。一個月或一學期扣分累計到什么值該有什么樣的處罰,都要事先有明確的規(guī)定。這樣被罰者也是“心里有底,不服不行”。
3.獎懲結合原則
對于學生的教育管理,我們應當以積極的正面引導為主,懲戒治病為輔。此外,如果制度只有懲罰而沒有獎勵,在落實時學生就只能被動接受,而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應從倡導集體意識,贏得集體榮譽,形成良好班風學風的層面設立獎勵條目。讓學生明白什么是集體認可與歡迎的,什么是集體反對與禁止的。同時,也要根據違反制度的條目及程度列清懲處措施。懲處措施的擬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特點進行擬定。
“違法必究”是法制化的一個中心環(huán)節(jié)。如果沒有違法必究,那制度就會成為一紙空文。
二、在監(jiān)督落實環(huán)節(jié)要注重做好以下幾方面
1.監(jiān)督落實要注重公平性原則
要選有責任心和公平、公正的學生作為監(jiān)督者。監(jiān)督落實應注重權力的分散與集中相統(tǒng)一。盡可能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人人能管人,人人被人管。部分崗位甚至可以進行輪換制。形成權力的制衡,相互的監(jiān)督。對于個別模棱兩可或個別學生不服的現(xiàn)象則可成立一個由班長帶頭的認定委員會認定其結果。認定委員會可以是三或四個由學生推薦的學生擔任,人數不宜過多,否則可能造成效率低下。如此既有效克服部分學生由于不公(可能是無意的)致使受罰人不能接受的現(xiàn)象,又能形成有效的監(jiān)督。
2.監(jiān)督落實應注重人性化與嚴肅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
人說,國法不外人情。制度一旦確立就應該嚴格執(zhí)行,但有些情況可以特殊對待。例如,由于意外造成校服的破損而一時沒有穿校服的情況等。如果嚴格按制度辦就顯得有點不近人情,給人冷冷的感覺。因此在執(zhí)行時應充分發(fā)揮認定委員會的作用,由學生提出申訴,采用靈活的處理辦法。同時,也要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注意防微杜漸與從眾效應。例如,一個學生遲到了說自行車壞了,而以后遲到的都說是自行車壞了。如果都靈活處理就會失去制度的嚴格性而形同虛設。這時就要體現(xiàn)制度的嚴肅性。如此剛柔相濟,既要堅持制度的嚴肅性,又要有策略的靈活性,使學生既能認識到制度的嚴肅性又能體會到班級中濃濃的人情味,既敬畏又感激,方能起到制度最大的作用。
3.制度的執(zhí)行要定期(一個月、半月或一周)根據制度執(zhí)行情況進行總結
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大力褒揚獎勵一些較好地遵守班級制度的學生,同時也要落實對部分不遵守制度學生的懲戒,讓每位學生都明白破壞規(guī)則就應受罰。
4.班級制度化建設中,班主任應轉變角色
如果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班主任就不應隨意干預制度的執(zhí)行。此時的班主任就已不再是班級的絕對權威,而由班級的管理者變?yōu)閰⑴c者、提倡者、協(xié)商者、監(jiān)督者。班主任要從班級外的控制、管理變成班級內的活動參與者、管理的建議者、倡導者。班主任通過提供多樣化的建議,不斷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從而走上法制化班級的軌道。
總之,只要我們通過完善的班級制度,轉變觀念,轉換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的意識,實現(xiàn)從學會管理他人到管理自己的轉變,就能極大減輕班主任的負擔,實現(xiàn)班級工作的有序高質量開展,并促進良好學風班風的逐漸形成。
參考文獻:
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臺灣時報文化出版企業(yè)有限公司,1994-11:43.
作者簡介:高瑛(1981.02—),女,本科,甘肅民勤縣西渠鎮(zhèn)西渠中學,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Som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System
Gao Ying
Abstract: Headmaster’s daily work is multifarious, big to student’s courses, small friction to the students, and help students form good habits of life...How to divide the class management good is quite a headache. If we can establish a set of practical system, there is no doubt that can bring great benefits to class management.
Key words: classroom management; institutionalization;headmaster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