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器樂教學是一門集聽音、識譜、視奏、視唱于一體的加深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等能力培養(yǎng)的綜合訓練,是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音樂文化教學,是整個國民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器樂教學的領域中,每個人的經驗都是從多年的教學和演奏實踐中積累下來的,都是寶貴的財富。對此,結合課外器樂教學實踐,對如何進行小學音樂課外器樂教學談幾點感受。
關鍵詞:器樂教學;興趣;審美體驗
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音樂教育應該是面向全體的教育,而由于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差異,有的生性靦腆、內向,不喜歡參與音樂活動;有的嗓音條件不好,不喜歡唱歌,從而導致了一部分學生由于唱不好歌而逐漸失去了對音樂的興趣和信心。課外器樂教學的實施,首先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帶著一種新鮮、好奇的心態(tài)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其次可以使嗓音條件差一些的學生以演奏樂器的方式參與音樂學習,樹立信心,逐漸產生興趣。
一、課外器樂教學的意義
詹姆士·莫塞爾曾說過:“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個廣泛的音樂學習領域,在這一領域內,它為我們音樂教學提供了獨特而令人驚喜的音樂教育價值、效果的可能性。兒童們充滿著喜悅的心情,在教師的指導下,一定能將這種可能性逐漸變成自己的東西?!边@精辟的論述,道出了器樂教學的寶貴價值與意義。器樂教學在音樂教育體系中既是學生學習音樂和表現(xiàn)音樂的重要手段,又是開發(fā)其智力的重要途徑。人的大腦是由左、右半球所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區(qū)域。當學生學習彈琴與繪畫時,雙手必須做精細、靈巧的動作,這就使這些區(qū)域的活動力被激發(fā)出來,處于“興奮”狀態(tài)。許多科研成果表明,當學生學習與演奏樂器時,由于左右手指經常運動,使得反應更加靈敏,智力得到開發(fā),而且對左半球與右半球的協(xié)調、平衡、和諧發(fā)展有著重大的作用與影響。這種智力的促進與開發(fā),既表現(xiàn)在反應靈敏、思想開闊上,也表現(xiàn)在觀察力敏銳、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豐富等方面。從生理上分析,學生在演奏器樂時,美妙音樂影響其情緒,情緒又影響著荷爾蒙的分泌,進而影響其大腦分析能力和記憶力的發(fā)展。由此可見,通過演奏美的音樂不但能激發(fā)與影響學生的情緒,促進智力的開發(fā),而且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這就是學習器樂的意義所在。
二、加強對學生器樂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良好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器樂學習十分重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在“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基本理念中有這樣的描述:“音樂課應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边@一理念與要求同樣適用于小學課外器樂教學。同時,筆者認為,小學課外器樂教學不可放棄對學生技能、技巧的培養(yǎng),但技能、技巧的培養(yǎng)并不是小學課外器樂教學的目的和根本任務,小學課外器樂教學的目的和根本任務應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教師在器樂教學中,不要讓學生集中在機械枯燥的訓練中,這樣會使學生無法感受器樂那悠揚動聽的聲音,從而忽視了學生對音樂本身的情緒、情感體驗和學生對音樂的自我表達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等。器樂教學應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充分發(fā)揮器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孩子一般都具有天生熱愛音樂和器樂的心理傾向,樂于參與也是青少年的基本心理特征。教師應在這種良好的心理特征與心理品質的基礎上對孩子的器樂學習進行因勢利導,注意保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器樂學習、享受音樂、為進一步的器樂學習打下基礎,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興趣和信心進一步學習他們所喜愛的音樂。也唯有如此,才能為學生終身喜愛器樂、學習器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注重學生對器樂音樂的內在審美體驗
在小學音樂課外器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放棄“唯技術論”轉而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那么,應怎樣來培養(yǎng)學生對器樂學習的興趣呢?這里,教師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生對器樂作品的內在體驗就顯得很重要了。學生只有對優(yōu)美的器樂作品具備一定的感性體驗才會增強對器樂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學習器樂曲時,除基本的技能技巧學習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學生體驗作品的音色美、旋律美,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去關注樂曲的意境美、內容美。教學也應打破習慣性的教學程式,多多嘗試新穎的教學方法。教學中要注意對器樂樂曲難度的合理把握,應盡量使學生由“易”學而變得“樂”學。筆者在教學實踐中,觀察到兒童在器樂學習中偏愛由兒童歌曲改編的樂曲和風格較為活潑明朗的樂曲,而青少年偏愛由健康流行音樂改編的樂曲。這些樂曲的共同特點是貼近生活,易彈易奏,且大都可以邊彈邊唱,因此,深受學生喜歡。教師可以通過這類樂曲的教學,以點帶面、逐步深入。這樣,既有利于讓教學過程活潑輕松,又便于學生體驗和接受所教授的音樂內容,并起到促進和提高學生對音樂感受能力的作用。在尊重學生審美體驗的同時,還應加以正確的引導,逐步樹立起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評價標準,通過器樂教學有效地促進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四、教學方法多樣化,讓器樂教學有聲有色
器樂教學中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把器樂教學作為一種音樂美的探索、表現(xiàn)和鑒賞過程,在指導學生學習樂器技能時,盡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純技術訓練,將器樂技巧融于音樂作品之中,通過樂器和樂曲所蘊涵的美感來激發(fā)他們學習器樂的信心。所以在教學方法上筆者歸納了以下幾點:
(1)器樂講解示范法
這是一種既能形象生動,又能涵蓋廣泛,既能拎清要領,又能及時糾錯的方法,原理是教師結合音樂,介紹樂器的特點和基本操作,是音樂教學中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2)器樂綜合訓練法
這是以器樂為主的綜合課中常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將各種器樂教學手段與不同的訓練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綜合運用,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獨奏與合奏能力。能集中優(yōu)勢,用時短,收效快,便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器樂合奏指導法
旨在培養(yǎng)學生對多聲部作品的辨識能力和合奏能力,通常是在教授個別學生的基礎上,將不同種類的樂曲聯(lián)合起來進行演奏的教學方法之一。
(4)器樂趣味游戲法
寓教于樂,使學生在玩耍、唱歌、跳舞的同時獲得豐富的音樂知識,此方法是集知識性,趣味性,文化性于一體的器樂教學方法之一?!兑魳氛n程標準解讀》在第二章指出:“音樂教育的任務是通過提供給學生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之中,并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習最基本的音樂文化知識技能技巧,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使學生獲得音樂審美的體驗和享受成功的歡愉;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奠定其終身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發(fā)展音樂能力的堅實基礎?!薄覀冋J為,這既是對基礎音樂課堂教學的要求,也是對基礎音樂課外器樂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琳.器樂教學中如何做一名好老師.2010(7).
[2]馬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外器樂教學,2007(8).
作者簡介:李晶晶,1982年8月7日生,本科,哲商現(xiàn)代實驗小學,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和課外器樂教學。
Explorati on the Diversity of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Extracurricular Instrumental Music Teaching
Li Jingjing
Abstract:The instrumental music teaching is a set of comprehensive training, listening to the sound spectrum recognition, sight reading, singing in one of the deep feeling for music, understanding, expression, creative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music quality. Music teaching is facing all th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In this regard, the author combines his extracurricular instrumental music teaching practice, how to carry on the experiences of primary school extracurricular instrumental music teaching.
Key words: instrumental music teaching;interest;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編輯 孫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