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東南,一片神奇壯麗的土地。喜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在此相遇,并轉(zhuǎn)身一變,成為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形成中國地圖上褶皺最多的地貌。世上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魯藏布江自西向東奔流至此,在南迦巴瓦山腳下拐了一個奇特的U形大彎,在折向南流入印度洋之前,切割出地球上最深最長最曲折的峽谷。印度洋的水汽循峽谷氤氳而上,孕育出浩瀚的雨林。無數(shù)條小河從雪山上翻滾而下。這里是山的海洋,冰川的故鄉(xiāng),高原植物的寶庫!
飛中國最美航線 賞高原風(fēng)光大片
我們的西藏之行始于成都。每天只有一班飛機從成都飛往林芝,由于高原氣流的影響,起飛都在清早。我們天不亮起床,6點前往機場,日出前起飛。短短2小時的飛行精彩紛呈,機翼下上演的是一部罕見的風(fēng)光大片。
起飛時,成都平原霧氣彌漫。很快曙光初現(xiàn),窗外展現(xiàn)橫斷山脈的千山萬嶺。隨著地勢抬高,1萬米的飛行高度,離地面實際只有幾千米。能見度很好,下面的山谷、村莊、九曲回腸的河流和318國道,如電影中一樣,歷歷在目。318國道的川藏線一段,穿山越嶺,迂回曲折,但始終竭力與飛行航線保持一致。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激流洶涌,依次在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中切割出一道道深邃河谷,形成令人嘆為觀止的高山峽谷地貌。不知不覺中,我們飛臨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馬拉雅山的江合處,兩山交匯,形成壯觀的雪山群。一簇簇冰峰雪嶺,刀削斧劈,高聳入云。雪峰上拖下一條條冰舌,冰川從冰斗中傾瀉而下,蜿蜒流下山谷。這里孕育6000多條冰川,是中國海洋型冰川最密集之地。這里的山,海拔多在5000至6000米,其中最高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雖然與西藏西部一系列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山相比,這里的山勢不是最高,但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風(fēng)的影響,降雨豐沛,雪線海拔低,成為地球上低緯度冰川作用最活躍的地區(qū)之一。
最為驚喜的一幕是,云霧散開處,神秘的帕隆藏布驚現(xiàn)谷底,它流入然烏湖的一刻,極其動人!帕隆藏布是雅魯藏布江最洶涌的支流之一,然烏湖是個高山堰塞湖,兩者都是川藏線上的亮點,人們翻山越嶺,不辭辛苦,只為一睹它們的芳容。帕隆藏布大峽谷以幽深險峻著稱,它的兩側(cè),山峰壁立,高聳峻峭,是藏東南最人跡罕至的地區(qū)之一,有“隱秘的蓮花”之稱。不僅地面上難以進入,這朵蓮花的上空也終年云霧繚繞,難現(xiàn)花容。
覓雅魯藏布峽谷 尋南迦巴瓦神山
遠(yuǎn)處出現(xiàn)了綠色的尼洋河,它的辮狀河道和兩岸的村莊清晰可見。它是西藏最美的一條河,藏人稱之為神的眼淚。我們的飛機開始盤旋低飛。轉(zhuǎn)過一道山脊,看見了渾濁的雅魯藏布江主流,飛機鉆入河谷,小心翼翼地貼著河谷飛行。由于林芝機場隱蔽在狹窄彎曲的雅魯藏布河谷中,加上經(jīng)常低云、風(fēng)速大、風(fēng)向紊亂,因此榮獲世界上最難起飛降落的機場之聲譽。然而我們降落的這個早晨,平靜無風(fēng)。走出機艙,清新冷冽的空氣撲面而來,毫無缺氧之感。機場海拔2949米,多數(shù)人還不至于高原反應(yīng)。環(huán)顧四周,盡是山,我們正置身于東喜馬拉雅山脈的群山之中,山腰以上云遮霧繞。剛才在空中,我們看到了聳立于云層之上的萬重雪峰,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視野中的是云層以下的森林和谷中流淌的河流。
一行人鉆進5輛越野車,即刻駛向雅魯藏布大峽谷。出機場,迎面一條河,不見橋,5輛車魚貫趟水而過。機場到派鎮(zhèn)的80公里一直沿著雅魯藏布江走,河谷開闊,水流舒緩,江面時常有沙洲出露。經(jīng)過尼洋河和雅魯藏布匯合處,遠(yuǎn)遠(yuǎn)可見兩股水一清一濁,涇渭分明。途中我們在一處叫“佛掌沙丘”的景點稍作停留。這一帶河岸綿延幾十公里均被茂密植被覆蓋,唯對岸這一處突兀呈現(xiàn)一片規(guī)模不小的沙丘。一行人中的地質(zhì)學(xué)家解釋沙丘的成因,是風(fēng)在枯水季節(jié)將河床中的沙揚起,堆積在對岸。沙丘下面曾是一個村莊,沙竟然不偏不倚埋了它。過了“佛掌沙丘”,河谷漸窄,河床下切漸深,道路攀升。轉(zhuǎn)過一道彎,進了大峽谷景區(qū)入口。天色黯淡,飄著小雨,在前方黑黝黝的兩山之間,露出一個金字塔形雪峰的模糊輪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南迦巴瓦峰了,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十大最美雪山之首。8月正是西藏旅游旺季,到處是身穿沖鋒衣的游人。景區(qū)觀光車上書寫著激動人心的大字:“在世界最大峽谷,看中國最美雪山”。
雨季8月,這激動人心的愿望多半會落空。后來證明入口處那黯淡的一瞥是我們在藏東南唯一一次看見南迦巴瓦。喜馬拉雅山東段的這座最高峰(海拔7756米),終年云霧繚繞,難見真容。后來到了觀景臺,連神山的輪廓都看不見了,只看見翻滾的白云和一棵大樹,藏人認(rèn)為它是棵神樹,樹上掛滿敬奉神山的哈達。看世界最深峽谷,比看南迦巴瓦峰還要難。在派鎮(zhèn)直白村,極目遠(yuǎn)眺的游人,無論如何努力,看見的只是峽谷入口。只見雅魯藏布江滾滾東去,隱入山后不見了。500公里長的大峽谷,全部隱蔽在險惡的高山深谷中,難以涉足。要去峽谷大拐彎所在的扎曲村,走最短的捷徑,也要翻山越嶺跋涉2天,來去4天,沒有健壯腳力、充足時間和扎營準(zhǔn)備的人,只能望山興嘆。
大峽谷的神奇,也許并不在于它的奇特U形大拐彎。金沙江和帕隆藏布的U形拐彎也毫不遜色。大峽谷最神奇之處在于它是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道。印度洋的水汽,正是借大峽谷為通道,穿越喜馬拉雅山的千山萬壑,源源不斷來到高原。這股暖濕氣流帶來充沛的雨水和能量,也帶來藏東南溫和的氣候、茂密的雨林、密集的海洋型冰川、湍急的河流和多樣化的動植物景觀。想象一下,雅魯藏布江,從直刺青天的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的古冰川中流出,在它流下青藏高原后,滋潤了廣大的印度平原。難道這偉大河流匯入印度洋的一小部分,不應(yīng)該再回到產(chǎn)生它的高原上來嗎?
大峽谷的另一神奇,在于它是一條地質(zhì)上罕見的構(gòu)造河谷,它恰巧是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的縫合線!試想,雅魯藏布江自西向東的奔流,乃是順應(yīng)了一條天造地設(shè)的大裂谷,而峽谷大拐彎則是適應(yīng)了碰撞線的轉(zhuǎn)折而形成,這是多么神奇!
喜馬拉雅山的雨林秘境
印度洋的水汽在一個叫南伊溝的地方,發(fā)揮到淋漓盡致。這地方,雨仿佛是與生俱來,空氣潮濕得都能擰出水來。下午我們來這里時,雨下個不停。南伊溝是米林縣境內(nèi)一條橫切喜馬拉雅山的40公里長的峽谷,南伊河從谷底湍急流過,進溝的路一直與它相伴,我們一路見識了它的活潑、它的無與倫比的清澈。由于印度洋的水汽逶迤來到這里,峽谷內(nèi)呈現(xiàn)典型的亞熱帶雨林景象。低坡上是樺樹、柏樹,往上是清一色的喜馬拉雅松,再往上是皚皚雪峰,只是這個季節(jié)云霧繚繞看不見。從南伊溝往南一公里,是中印邊境線,兩邊都有重軍把守。所以進南伊溝,要經(jīng)過邊防哨卡檢查。
若不是中印戰(zhàn)爭,這里遺世獨立,極為隱秘。密林中居住著一支中國人數(shù)最少的民族,叫洛巴族。洛巴人信奉原始巫教,一直保持著刀耕火種、結(jié)繩刻木記事的原始生活習(xí)俗。在藏語中,“南伊”意為仙境,如今,仙境開發(fā)成了收門票的景點,并被冠之以“小九寨溝”。森林中開了一條棧道,通往密林深處一片恬靜的牧場,見過的人,無不贊美。
從南伊溝出來,馬不停蹄,趕往魯朗。過林芝縣后,道路以“之”字形攀升,從海拔2400米的雨林一直爬升到4728米的色季拉山口。山口已在植被線之上,光禿禿,又冷又荒涼,短短一小時中讓你充分體驗所謂一山有四季的垂直自然帶。色季拉山是尼洋河與帕隆藏布的分水嶺,也是看南迦巴瓦峰的兩個最佳地之一。不用說,我們再一次與這云中天堂無緣。暮色中到了魯朗,一行人早已饑腸轆轆。放下行李,即刻去魯朗鎮(zhèn)吃名聞遐邇的石鍋雞。雞是藏香雞,輔以當(dāng)?shù)氐乃扇住⒕?、參等各色山珍,大家一吃,贊不絕口,果然是人間少有的美味。沉甸甸的石鍋來自墨脫,石料取自南迦巴瓦山上的一種皂石。雖然一整天都沒看見南迦巴瓦,原來還是與此山有緣。
魯朗“色友”的天堂
高原上的第一夜,令人難忘。魯朗平均海拔3380米,比林芝高,比拉薩低。這一夜,傾聽窗外徹夜傳來的河水奔流聲,大山深谷的夜深沉靜謐,我們在久違的流水聲中安然入睡。
翌日早晨,掀開窗簾,窗外是不折不扣的仙境。白云繚繞在青翠的山際,山間伸展出一片蔥綠的草甸,一條雪山融水匯成的小河正從坡度不小的草甸中央奔流而下,匯入魯朗河而去。我踩著露水沾濕的草地來到小河邊,只見河水流過淺淺的河床,清澈見底,河岸被鮮艷細(xì)碎的野花點綴?;赝覀冏〉姆孔?,不得不驚嘆它所置身的美景,它被蒼翠的山巒和草甸環(huán)抱,被蜿蜒的小河纏繞,山峰上交織著清晨美妙的陽光和陰影,松林密布,流云舒展。這一天,流連在魯朗。早飯后,我們驅(qū)車來到一個地勢更高的大草甸。四野無人,只有幾間原始木屋,點綴空曠如畫的牧場??諝馇逍录儍?,曠野寂靜無聲,牛兒馬兒在山坡上低頭吃草,藏香豬在溪邊覓食。這種豬,生性活潑,體格嬌小,大的比狗還小,小的還沒有貓大。這種只生長在藏東南的豬,像牛馬一樣自然放養(yǎng),難怪肉質(zhì)那么鮮美。
這個季節(jié),草甸上開滿野花,夾雜著可愛的小漿果。俯身細(xì)看,草的種類繁雜,一米見方的草地上,你可以數(shù)得出幾十種微小植物。一行人中的植物學(xué)家在林中找出松茸、菌、菇和手指參等。由于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呈垂直分布的自然帶,藏東南是豐富的野生動植物的產(chǎn)地和棲息地,僅菌類就占全國的60%。來藏東南的人,都喜歡買點當(dāng)?shù)氐囊吧扇?,作為旅行的?zhàn)利品。
從空中看,魯朗是高山環(huán)抱中的一片大約15公里長的狹長草甸。數(shù)不清的涓涓細(xì)水流下雪山,匯入魯朗河,從谷底中央歡快地流過。谷中星羅棋布地散落著十幾個村落。魯朗的一千人口,一半是牧民,一半是農(nóng)民。如果說魯朗的牧場是天堂,那么,魯朗的田園村莊則是十足的人間仙境。木籬笆圍起一塊塊耕地,耕地上種植著青稞和蕎麥。眼下,青稞正在成熟,散發(fā)著金黃色的魅力,而蕎麥正在開花,成片的水紅色把大地裝點得如癡如醉。高地上飄揚著五彩經(jīng)幡,經(jīng)幡上寫滿了祈禱文,每一陣風(fēng)吹過,便向天神祈禱了一次。村莊都修在畫里,守著一片近在眼前的耕地。行走藏東南,感受很深的一點是,藏民們都是天生的藝術(shù)家,生來就懂得如何與自然融為一體。敬畏山川,崇拜自然,源于一代代人堅韌的信仰。他們的家園,表達了對土地的熱愛和崇拜,而村莊本身,往往是一道絕美的風(fēng)景。
藏東南的民居,堅實高大,呈四方形,外墻和窗框向上收縮。一般為二層,底層住牲畜和貯藏用,上層住人。窗框和外墻以紅、黃、綠的圖案裝飾,與繪制唐卡的顏色一模一樣。下午我們走進一戶人家,廚房餐廳是房子的中心,大得足以容納幾十人。上上下下有十多間臥室。為適應(yīng)旅游熱,多余的房間都鋪了床,成為家庭客棧,一張床10元人民幣,很干凈。這天下午,我們再次翻越色季拉山,途經(jīng)魯朗林海,這里凌空修了一高一低兩個漂亮觀景臺。站在觀景臺上,只見滿山郁郁蔥蔥的松林,山谷深不見底。松是清一色的喜馬拉雅松,而色季拉山卻已屬于念青唐古拉山脈,這兩大山脈在藏東南匯合,難分彼此。離開林海,前方又有觀景臺,聚集了不少游人。我們停車觀看,萬分驚艷!山谷中靜臥著一個清新美麗、風(fēng)姿綽約的小村莊,看的人無不為之傾倒。這個名叫納麥村的山村,是一個真實版的世外桃源,它使人再次驚嘆藏民的浪漫情懷和愛美的天賦。翻過色季拉山后,山道在原始森林中一路下滑。進入巴結(jié)村時,看見大片參天古柏樹林。其中一棵古柏,樹齡高達2500年,被尊為神樹,樹上纏滿白色哈達。相傳古柏是苯教始祖辛饒米保的生命樹,所以信徒們絡(luò)繹不絕前來朝拜??赐晟駱?,當(dāng)晚宿在林芝八一鎮(zhèn)。八一鎮(zhèn)是內(nèi)地援建的新城,近年一躍而成繼拉薩和日喀則之后的西藏第三大城市。城里布滿酒店、餐館、土特產(chǎn)和旅游紀(jì)念品店。林芝谷地是青藏高原海拔最低的地方,林芝在藏語中意為太陽的寶座。雖然連日不見太陽,氣溫確實很暖和。這晚,人人放心地洗了澡,睡了安穩(wěn)覺。
第三天一早,告別太陽寶座,前往日光城拉薩。一路沿318國道溯尼洋河而上,清澈碧綠的河水,連綿起伏的群山,還有磕著等身長頭前往圣城的虔誠信徒,這些都充滿了濃厚的西藏意象。經(jīng)過工布江達、中流砥柱、茶馬古驛站等景點后,前方出現(xiàn)巍峨的雪山。汽車一路之字形攀爬,到達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平生第一次站在海拔5000米之上,得意之余,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在這高可攀天的隘口上,竟有如此之多的興高采烈的游人,而且沒有一個人因高原反應(yīng)而奄奄一息。
米拉山是尼洋河與拉薩河的分水嶺,也是拉薩地區(qū)與藏東南的界山。印度洋的水汽,茍延殘喘至此,終于偃旗息鼓。山兩邊的地貌氣候和植被截然不同,山的東面,森林茂密,煙雨蒙蒙,一派水墨江南,而山的西面,植被稀少,晴空萬里,一派雄渾大氣。此前,我們是在高原的邊緣,至此,我們進入青藏高原的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