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該退休的年紀(jì),59歲的趙喜昌卻跟人們眼中“特晦氣的事”打起了交道。
用好聽一點的話來說,義務(wù)營救溺水者和打撈溺水者尸體是這個退伍老兵如今的“新工作”,他甚至有個好聽的官方頭銜——廣東省惠州市志愿者救撈隊隊長。但更多時候,剛下水救撈的趙喜昌會聽到江邊圍觀的人,齊刷刷地議論他是個“撈尸體的”。
“干救撈這6年,誤解從來就沒消停過?!壁w喜昌笑著說:“不過,我不在乎。”
6年前決定下水救撈,女兒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女婿也站出來勸趙喜昌,打撈尸體在惠州是“不吉利”的,碰了尸體就會“染上晦氣”,得用錢沖一沖才行。一家人態(tài)度很堅決:趙喜昌來惠州,“享享清?!本托辛?。
換上大褲衩、穿上拖鞋、背上裝滿救撈工具的軍綠色大包,趙喜昌同樣“倔”,他打電話到公安局報警中心,脫口就問:“你們一接到溺水警情能不能馬上告訴我?我免費去撈?!?/p>
民警有些半信半疑,他又帶著當(dāng)兵時獲的一摞榮譽證書,和一張報道自己的絕技“水上漂了4個半小時”的報紙,跑去了當(dāng)?shù)氐闹驹刚邊f(xié)會。幾天后,“趙隊”上崗了。
水下情況復(fù)雜,花上好幾個小時撈人是常有的事。有一回,在水下已經(jīng)撈了幾個小時的趙喜昌“累得慌”,他游向岸邊想休息會兒,溺水者的親人把他當(dāng)成了“公家的人”,罵他:“你拿了錢,憑什么休息?還不趕快去撈人!”別說溺水者的家屬,每次下水撈人,總有人在岸邊指指點點,露出“不懷好意”的笑容,朝他擠眉弄眼:“老趙,撈了這么多人,錢掙夠了吧?”
一次,接到110電話后,趙喜昌撂下手中的事兒,就往事發(fā)地趕。一到河邊,溺水者的朋友就沖上來,揪住他的衣領(lǐng)吼:“你們怎么才來?我朋友的命不要緊么?”說著,這個“急紅了眼”的朋友對55歲的趙喜昌動起了拳頭。
這個從“雷鋒團(tuán)”走出來的老戰(zhàn)士給自己下了死命令,哪怕是打撈已經(jīng)死亡的溺水者,“一秒鐘也不能等”。
每一次打撈起溺水者的尸體,他都會把這些“渾身污垢”、“滿臉泥沙”的尸體洗干凈,脫下自己的鞋子和衣服,給死者穿戴上。有的死者瞪大了眼睛,他就會輕輕合上他們的雙眼。最后,再蓋上塊白布。6年救撈工作,他救起30多人,撈起150多具尸體,卻也不經(jīng)意地,被老年合唱團(tuán)的人“排擠”,在過年時成了那個“不吉利的人”,他去朋友家拜年,別人甚至不和他握手。這成了他的自嘲,曾有記者采訪他,習(xí)慣性地向他伸出手,他卻苦笑:“你想清楚了嗎?我這手可是摸過死人的,他們都說不吉利啊?!?/p>
“我不救人誰救人?”明年就將步入花甲之年的他說,自己沒有退休的打算,他想“能干幾年是幾年”,做到不能做為止。
他口中堅持的動力,聽起來簡單得有點難以置信:“要把死者盡快打撈起來?!碑?dāng)然,“能救上來一個就更好了”。
他的救撈隊隊友們都忘不了,一次在東江,下水幾十分鐘的“趙隊”救起了一個溺水者,“七搞八搞”這個人“被搞活了”,吐了趙喜昌一身。渾身“青一塊紫一塊” 的老趙站了起來,大聲喊:“還活著!還活著!”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