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出征”軍人縫制千人針,則是日本戰(zhàn)爭時期的一個風俗。千人針的形式,大多數(shù)是一種圍腰,也有的是小背心。底子是幾塊重疊的漂白過的木棉布,寬二三十厘米,長度則視個人腰圍而定。官兵接到召集令要奔赴戰(zhàn)場時,其母親、姊妹、妻子、情人等女性,會跑遍鄰坊請一千位女性各縫一針,以制作此物。做法是用穿了紅線的針將重疊的幾塊布縫住,使紅色打結點在白布上留下痕跡,一千個人每人縫一個結,就有一千個點形成的圖案。通常的圖案是縱十點、橫一百列狀如圍棋盤線。為要湊足一千這個人數(shù),有時候光跑鄰坊還不夠,必須站在街頭請路過的女性幫忙縫一針。時間緊迫時,就到學?;蚺訌臉I(yè)人員多的工廠,在一天內趕制出來。
用“武士道”武裝起來的日本軍隊貌似強大,其實卻是全世界最愚昧且虛弱的武裝集團。因其戰(zhàn)爭的野蠻侵略性質,日軍士兵缺乏基于內心信仰的獻身精神,往往對生死抱著僥幸心理,軍中迷信成風。在士兵裹在腰間的千人針里,幾乎都縫著從神社里求來的各種護身符咒和神佛像。日本紀實文學《土地與士兵》中披露,他的腰間除了母親做的千人針,還有一件友人送的內衣,是用九張魚皮縫起來的,據(jù)說帶著這個絕對碰不著槍子兒。而且魚非得是雄的不可,雌的無效,為此不知跑了多少家干貨店。
與此相關的笑話很多。在向中國上海開進的運兵船上,日軍114師團一個橘伍長,平日總標榜自己是無神論者,愛在新兵中賣弄先進觀念。他見別的士兵都小心地帶著千人針,就嘲笑說:“任憑你帶著什么東西也會碰著槍子兒。如果帶了這個東西就不會碰著槍子兒,不是一個戰(zhàn)死的人也沒有了么?笑話!笑話!”但是不久后的一天,卻發(fā)生了一起駭人事件:那天天氣很熱,士兵們都待在甲板上,橘伍長卻突然站了起來,從很高的甲板上躍身下海。大家知道他是不會游泳的,馬上有兩三位士兵也脫了衣服飛身下海去救他。等把他拖到小艇上,已僵僵的如死人一般,鼓著河豚般的肚子,仔細一看,他右手里結結實實地握著一個千人針。原來因為天氣太熱,他在甲板上脫襯衣時,把穿在里面的千人針掉進海里去了,一瞬間他連自己不會游泳也忘記了,一個猛子就扎下去了。
摘自《世界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