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個男人都嫌自己身邊的愛人不夠體貼、不夠善解人意,總愛把自己折騰到四腳朝天。
關(guān)于這一點(diǎn),女人也承認(rèn)。同時女人覺得奇怪:“沒成男女朋友的時候,相處特別融洽,彼此能體諒、能理解,為何一旦開始以戀人身份開始交往,反而鬧到不可開交?”也有些女人不解:“沒離婚時,天天鬧,日日鬧,可一旦離了婚,反而可以平心靜氣做朋友了。早知今日何必當(dāng)初呢?”
種種疑惑,都印證了一個心理學(xué)觀點(diǎn):在交往中,每當(dāng)需要女人動用自己的性別角色而非社會角色時,她便會表現(xiàn)出令男人匪夷所思的任性。
換言之,女人可以在愛情之外扮演社會角色,比如在工作中大度、在友情中寬厚;但在愛情中,卻扮演著性別角色,注定會小氣。每一個愛情中的女人,都是“純女人”。
為什么女人會對“性別角色”和“社會角色”有如此大差別的反應(yīng)呢?
想來,這跟女人的心理屬性和社會地位有關(guān)。女人天生具有不安全感,是兩性關(guān)系中較弱勢的一方。
別以為弱勢者天生只能乖乖地在一邊靜等垂憐。對于不少弱者而言,表達(dá)不安全感的方式恰恰是進(jìn)攻。所以多數(shù)女人會挑起事端。因?yàn)樵谒齻兛磥恚ㄓ刑羝鹗露?,才能夠打開僵局,引起對方的注意。而另一方面,女人愛跟男人鬧氣,隱隱中也是希望鬧過之后他能心感歉意,對她更好一些。
女人喜歡用任性,甚至無理取鬧去挑戰(zhàn)男人的底線。這源自女人本身的試探性,一次次試探,只是想摸清自己到底可以抓他抓到什么深度。
所以戀愛中,女人就是“作女”,常常折磨男人,也折磨自己。從折磨一個男人的過程中,找到被愛的感覺。從折磨自己的過程中,找到這份愛永久的記憶點(diǎn)。就如同嬰兒:對母親既反抗又依賴。當(dāng)母親離開,他會煩躁,會哭鬧尋求母親的懷抱,當(dāng)母親轉(zhuǎn)身來親近他時,他又會不耐煩地把媽媽一把推開。矛盾,反復(fù)……這類嬰兒對母親的依戀,被稱之為“矛盾型依戀”。
每個戀愛中的女人,其實(shí)都能找到嬰兒期的影子。女人一旦進(jìn)入戀愛,就如同重新回到了嬰兒期。雖然,“作”讓自己愛的男人不快樂,當(dāng)然,她也不會快樂。但是,她會滿足。只是,一個總讓自己不快樂的女人,男人也不會有心情讓她??鞓?。
女人,可以撒嬌,只是要懂得什么時候該撒嬌,什么時候不該撒嬌,不要讓女人的撒嬌變成毒藥。還是那句話說得好:女人愛撒嬌不如會撒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