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鹿茸性溫,味甘、咸,入肝、腎經(jīng),有補腎虛、益精血、強筋骨功效,主要適用于腎陽虛和肝血不足癥、體質(zhì)虛衰及偏寒者,對表現(xiàn)出陽痿、滑精、腰膝酸軟、小便頻繁、頭暈、耳鳴、手腳發(fā)涼發(fā)麻、面白無光、指甲及毛發(fā)枯槁、虛寒崩漏、帶下及虛損贏瘦等癥狀的患者有很好的滋補效果。
鹿茸為補陽藥之首,屬于滋補藥之類,為血肉有情之品,乃進補之首選,除含大量骨膠質(zhì)外,還含腦素、氨基葡萄糖、半乳糖胺、酸性粘多糖及脂肪酸、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以及維生素A、蛋白質(zhì)、鈣、磷、鎂等。現(xiàn)代研究證實,鹿茸有增強人體免疫力、抗衰老等功效。老年人適量服用,可強壯身體、延年益壽;中年體弱、未老先衰者,服鹿茸能增強體質(zhì),提高記憶力,并有助于改善精神萎靡、面無光澤、目光無神、毛發(fā)枯黃等癥狀或表現(xiàn)。此外,鹿茸與他藥配伍使用,對小兒發(fā)育不良引起的筋骨萎軟、行遲齒遲、顱門過期不合癥,以及老年骨質(zhì)疏松癥、骨質(zhì)增生癥等,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但不少人卻并不了解鹿茸進補的服用方法及禁忌等,冬補鹿茸,服用時間、服用方法都是有講究的,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服用時間】
一般宜選在冬季服用,秋末冬初或霜降之后是服用鹿茸的最佳節(jié)令, 因為這段時間氣候轉(zhuǎn)涼, 人體氣血開始收斂, 生長速度也隨之減慢,此時服鹿茸最好。服鹿茸宜間日1次,體弱者1 年內(nèi)可服7~10 次,一般在睡前服用。
【服用方法】
鹿茸含活性成分,不耐高溫,一般不入湯煎,常用有以下幾種服用法。
1.吞服。鹿茸碎成末,以鹽開水或溫開水送服,每次單獨服用量0.3~0.5克,也可與他藥合制成丸劑服。
2.含服。將鹿茸切成薄片,每次取1~3片茸片直接放入口中,讓唾液使之徐徐溶化,慢慢咽下溶有鹿茸的唾液,最后可將余渣嚼碎吞下。此法比研粉吞食要方便得多,且有效成分的吸收率也更高,用量也較少。
3.燉肉服。將茸片與瘦豬肉、雞、鴨等一起燉,每次用量為4~6克。燉熟后喝湯吃肉。
4.泡酒服。白酒1000毫升,茸片15~20克,浸泡1周即可服用,每次飲服10~25毫升。酒中也可加泡人參、大棗、枸杞等。
【服鹿茸禁忌】
一般除了體質(zhì)強實者不宜服鹿茸外,以下幾種狀況的人也要禁用。
1.有“五心煩熱”癥狀,陰虛的人。
2.出現(xiàn)小便黃赤、咽喉干痛、煩渴等內(nèi)熱太盛的人。
3.常流鼻血,或女子行經(jīng)量多、血色鮮紅、舌紅脈細,表現(xiàn)是血熱的人。
4.感冒時頭痛鼻塞、發(fā)熱畏寒、咳嗽多痰的人。
5.高血壓者經(jīng)常有頭暈、走路不穩(wěn),且肝火大,易怒的人。
6.突發(fā)各類急性感染或劇烈疼痛的人。
總之,鹿茸雖為補腎良藥,但并非人人皆可服用。所以,患者在使用鹿茸(尤其是用量上)時,最好在醫(yī)生指導下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