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回放】
1.中央電視臺舉辦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得到了觀眾的高度贊賞。這個現(xiàn)象傳達出漢字文化傳承的緊迫感,也讓人們從參賽的初中生身上看到傳承中華文化的希望。
當今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鍵盤輸入,手寫漢字的能力下降。中國青年報一項調(diào)查顯示,89.2%的受訪者贊同在全社會倡導漢字書寫文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正順應(yīng)了這種需求。
2.據(jù)介紹,北京市2016年將實施新的高考方案,其中高考英語將由150分減為100分……連日來,多地相繼推出高考改革新政,降低英語分數(shù)成為一種趨向。
種種關(guān)于高考英語考試的變化,似乎都在傳遞著一個信號:高考要改變考查方式,把“英語熱”降下來。
3.日前,臺灣必選課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首次進入大陸30所中學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guān)注。據(jù)記者的了解,這套教材是由中華書局引進,今年秋季在全國包括鄭州五中、復旦附中等30所中學進行試點推廣。
據(jù)了解,《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是臺灣地區(qū)使用了近60年的傳統(tǒng)文化教材。從1954年開始,臺灣地區(qū)高中課程中一直安排有《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科目,屬于必修科目。
上面給出的三個方面材料,都是近期的熱點話題。即:“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引熱議、多地高考改革為何都拿英語開刀、大陸30所中學引進臺灣國學教材。請認真閱讀材料,從三個熱點話題材料中提取出相關(guān)聯(lián)的信息,并以此立意,寫一篇文章,體裁不限,角度自選,立意自定,800字左右。
【思路引擎】
這道作文題折射出當下對傳承文化的憂慮。這是一道多則材料作文題,試題涉及的材料有三則,審題時必須捕捉到材料的共同點,如果單從一則材料出發(fā),確定立意,則難免會使之偏頗,也就是說偏題。那么這三則材料的共同點是什么呢?考生必須捕捉到每則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即一級信息。第一則材料的重點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提升全社會對漢字的重視程度的同時,讓漢字教育重回家庭、重回課堂,對于提高漢字書寫水平,傳播和傳承漢語文化都產(chǎn)生了積極的推動和影響;第二則材料的重點在談高考要改變考查方式,把“英語熱”降下來,意在有利于淡化盲目學習英語,關(guān)注國學教育;第三則材料的重點在談臺灣國學教材進入大陸中學試點一事,臺灣國學教材被部分學校引入后,大多是作為師生的課余讀物,有利于兩岸傳統(tǒng)文化教材交流,有利于傳承中華文化。由此可見,三則材料的共同點為傳承文化傳統(tǒng)。于是,我們可確立立意為:傳承中華文化、倡導全民重溫中華經(jīng)典文化、弘揚民族文化、文化的傳承與交流、文化的交流與溝通、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世界多樣文明的交流與對話等。
寫作時,我們要進行發(fā)散思維,打開思路,盡可能選擇自己熟悉的角度選準文體,聯(lián)系生活行文。文體上既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議論文。記敘文,可以寫一則蘊含豐富能凸顯主題的故事或寓言,故事要相對完整,細節(jié)要真實可感,文字富有情趣,引人深思。寫議論文時,要做辯證分析,觀點和語言不要偏激。論述角度應(yīng)多樣,可采用正反對比,亦可采用評議結(jié)合,切忌以敘代議、敘多議少的現(xiàn)象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