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
有位禪師為了測試他的三個弟子哪一個最聰明,就給了他們三人每人十文錢,讓他們用十文錢買來的東西想辦法裝滿一個巨大的房間。
第一位弟子反復思考:“什么才是市場上體積最大、價錢最低的東西呢?”最后他跑到市場上,買了很多棉花。但是棉花買回來后,只將這間房間裝了一半多一點。
第二位弟子與第一位弟子的思路非常相近,他也在反復尋找市場上體積最大、價錢最便宜的貨物。最終他挑選了最便宜的稻草,但是十文錢的稻草也只能將房間填滿三分之二。
輪到最后一位弟子了,前兩位弟子和禪師都等著看他的答案。只見他手上什么東西也沒有就回來了。兩位弟子感到非常奇怪,禪師卻在暗暗點頭。這位弟子請禪師和另外兩位弟子走進房間,然后將窗戶和房門緊緊地關上。整間房間頓時伸手不見五指,漆黑一片了。
這個時候,這位弟子從懷里取出他僅花了一文錢買的火柴和一文錢買的蠟燭。他用火柴點燃了蠟燭,頓時漆黑的房間里出現一片昏黃的光芒。這片光芒雖然微弱,但是將房間的每一個角落都照到了。第三位弟子成功地僅用兩文錢填滿了整個房間。
這個故事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想?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自擬題目,自選角度,自定立意,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要求:所寫內容必須在材料涵蓋范圍之內,上述材料在作文中可用也可不用。
【寫作指導】
這是一則蘊涵哲理的故事,解讀材料時必須解釋其哲理是什么。
這類“故事+哲理”型寓言故事,揭示故事的哲理一般集中在文段結尾,前面的故事只是引出結論的載體。所以,審題時,要字斟句酌地審視揭示哲理及寓意的句子,包括承載寓意的事物,這是解開掩蓋在字面之下寓意的鑰匙。因此,要特別引起考生的注意。
回歸到材料來看,“蠟燭的光芒”是解開哲理的關鍵。光芒象征著世界中的溫暖、愛心、真情等,只有用溫暖的真情,世界才能充滿濃濃的愛意,才能夠填滿整個空空的世界。另外,也可以從三人選擇方式的不同來思考,三徒弟之所以能夠完成師傅的要求,就在于獨辟蹊徑,選擇一條別樣的道路。
所以,從主題來說,可以表現:1.堅持自己的個性,選擇自己合適的道路。2.讓世界充滿溫暖與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3.替他人謀得幸福,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等等。